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为什么宦官当政 明朝注定要会有宦官干政,起因全在朱元璋!清朝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火烧 2021-05-24 15:23:16 1051
明朝注定要会有宦官干政,起因全在朱元璋!清朝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宦官,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群体,伴随所有王朝更替,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宦官也叫寺人、阉人、腐人,有兴趣的可以查阅一下《诗经》、《周礼

明朝注定要会有宦官干政,起因全在朱元璋!清朝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宦官,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群体,伴随所有王朝更替,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

宦官也叫寺人、阉人、腐人,有兴趣的可以查阅一下《诗经》、《周礼》,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

为啥有这么奇葩的群体呢?

顾炎武给出了答案:“宦官之盛,由于宫娥之多”!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权,一定要拥有很多女人!这一点好像一直没有变,有钱有权的男人,注定就想多拥有女人!

为了让所有他的所有女人都必须对他守贞,以保证皇族的血统正统性,需要有皇帝放心的人来监督,怎么做菜放心呢?只有割掉命根子了!

加上宫里也需要男人来干活,所以就有阉割版的男人,宦官!

宦官的势力必须依附皇权,哪怕这个宦官可以杀了皇帝,自己来选新皇帝的,但是没有皇帝,宦官也就是丧家之犬!

包括历史上最牛的太监仇士良,就是那个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最牛太监,比魏忠贤要厉害很多倍的,一样也依靠皇权!

朱元璋被迫启用太监,作为私人力量

朱元璋建国的时候,最恨宦官参政,如果有宦官敢言国事,轻者杀头,重者凌迟,点天灯!

朱元璋经常说:

阉寺之人,在左右久。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至于不可抑。联立法,寺人不许预政事,今决去之,所以惩将来也。《明史》

甚至又于内庭镌铁牌,置宫门口曰:“内臣不得预外事,预者斩”!为了确保宦官不能干政,又下来几道严令:

敕内官勿预外事,凡诸司勿与内监文移往来

内臣不得预外事,预者斩

不许读书写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

可能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往往事与愿违!

由于皇帝与文官集团的权力纷争,看看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所杀的官员,就知道斗争的激烈性了!

皇帝不得不借助宦官来执行个人意志,到时了洪武三十一年,宦官已经发展几万人,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二十四品衙门了!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遣中官赵成携带罗绮绫绢等物前往河州与少数民族部落互市,首开中官出使之先河。从此宦官开始走上明朝历史舞台!

规矩是朱元璋定的,也是他破坏的!

只要皇帝想绕开朝廷制度,就得建立自己势力范围,宦官就是皇帝的狗,而锦衣卫就是皇帝的刀把子!所以宦官一定会登场!

宦官从明成祖朱棣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宦官为他通风报信,立下汗马功劳,朱棣登基后,与建文帝所留下文官集团有尖锐的矛盾,所以他从此改变朱元璋的政策,让宦官担任一些特务机关的头目,比如东厂!并且参与一些列国家大事。

永乐三年,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八年,都督谭青营有内官王安等。又命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阯。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明史》

由于明成祖比较强势,而且也很勤政,这些宦官只能是皇帝派出爪牙,完成皇帝意志,完全依附皇帝,也无法干政。

宦官逐步干政,起因还是朱元璋

朱元璋对子孙溺爱,堪称举世无双,生前就大肆屠杀所有能威胁到皇权的文武大臣们,而且对子孙像猪一样圈养起来!

这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子、皇孙,注定都是温室花朵,难以像朱元璋一样勤政!(朱棣除外,应为皇位是抢来的,有压力啊)

后来的明英宗、吴宗、神宗都是碌碌无为,他们能依靠和信任的只能宦官,后来皇帝越来越懒,连“批红”都交给宦官(秉笔太监),自从宦官逐步形成内朝!后来与锦衣卫勾结起来,更成为惹不起的力量!

明朝为什么宦官当政 明朝注定要会有宦官干政,起因全在朱元璋!清朝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之所以权倾朝野,是因为掌握了东厂等具体的行政机关,拥有锦衣卫这种准军事机构。

宦官力量也是明朝政治三大支柱之一

秉笔太监“批红”与内阁的“票拟”成为内朝与外朝对柄机要的局面,两者开始分庭抗礼,这两者矛盾皇帝要是能控制好,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去玩耍去了!

比如去修仙问道,做个木马木车之类,比如嘉靖、万历能那么长时间不上朝,关键他们有手段控制好两者冲突!

如果控制不好,两者勾结起来,就可以欺负皇帝,比如张居正和冯宝一勾搭,万历就惨了!

任何一方占上风,朝纲一定会败坏,比如:

宦官王振裹挟英宗御驾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使英宗为瓦刺所虏。

而崇祯皇帝,杀掉宦官魏忠贤,再也无法制约文官集团,失去对朝廷的控制力!

所以对明朝宦官也要一分为二看待,这里皇权与文官之间斗争的产物,也是构建明朝统治三大柱石(力量)之一。

这三大支柱就是:皇权、宦官、文官集团

关于这点,也大家多看看《大明王朝1566》这个电视剧,也是难得国产剧精品,全是老戏骨,百看不厌!

清朝为啥没有宦官干政的现象

谈到这个问题,满人入关以来,一直有危机意识,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对子孙的教育是非常严格,可以这么说:清朝十二帝,只有短命的,没有不勤政的!

除了慈禧偶尔用太监以外,太监基本上无法参政!

清朝从制度上,完美解决宦官问题:

首先从来不给宦官具体官职,将太监与皇帝隔开,皇帝之下是内务府。内务府之下,才是管理太监的“敬事房”。这样以来,皇帝就算想重用太监,也没那么容易。

无论什么时候,一个皇帝被群小人所围,注定会成为昏君!

这里小人,不光指的是被阉割的太监,还有一批没有阉割的“假太监”!

这里再次重温一下仇士良魅惑主君的法宝,值得所有人警醒:

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