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阅读答案五年级 汇编:电视剧《可爱的中国》主要人物简历分享
汇编:电视剧《可爱的中国》主要人物简历分享
题记:央视热播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和方志敏等烈士的热血爱国情怀;的确值得国人追剧观看品味。该剧人物众多;真实可信;本人费神费时从《百度》中搜索、编辑与整理了该剧以下主要人物简介;欢迎有兴趣者阅读与分享。
[原创]贺央视热播{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践行革命武农运,
北上先遣殊死拼。
身陷囹圄斥劝降,
慷慨陈词绝笔吟。
浩气凛然寓激情,
挥毫洒墨抒心境。
刑场就义字泣血,
流芳百世励后人。
剧情简介:一九二七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大批的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大开杀戒,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方志敏目睹民众被盘剥、压榨、屠杀,认识到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在弋阳横峰一带发动了农民暴动。经过坚韧不拔的奋斗,方志敏等人从两条半枪发展为上万人的红十军,形成了横跨几十个县、基本群众百万人的赣东北苏区,并且在敌人的四次围剿中越来越壮大。但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掩护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方志敏明知力量对比悬殊,仍执行上级命令组成抗日先遣队,把敌人的几十万兵力吸引到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不幸被俘。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写下了千古绝唱《可爱的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文稿,诠释和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对祖国母亲伟大而深沉的大爱。

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省弋阳人,gcdzg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被誉为“农民大王、模范苏区”代表人物。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赵醒侬(1899-1926):江西省南丰县人。早期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与袁玉冰、方志敏合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 1923年1月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团,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7月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当选为常委、组织部长。1926年3月创办黎明中学,培养干部。同年8月被捕,1926年9月16日,在南昌德胜门外英勇就义。
缪敏(1909-1977):1929年加入gcdzg。同年与方志敏结婚。江西弋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南昌、鄱阳党的秘密机关工作,1928年起历任中共征兴县委会、团特委秘书,闽浙赣省财政部文书、科长及宣传部宣传科长、妇委委员、1933年后曾任中共闽北省委秘书长。后被国民党政府军队俘虏。1937年获释。任华北野战三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中共上饶地委组织部长、妇委书记、纪检办主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长、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西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邵式平(1900-1965):江西弋阳县人,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是弋横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1931年11月和1934年6月两次当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人民政府执行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33年1月亲率红十军赴中央根据地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任红一方面军五军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46年率南下干部到山西,途中接中央命令刘畴西简介,率队转赴东北工作。先后任中共辽吉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西满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6月南下,md亲自点名担任江西省第一任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9月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
周建屏(1892年-1938年):生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八期,北伐战争期间,周建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营长。1930年9月任红十军军长。1933年初红十军被调往中央苏区,整编成为红十一军,周建屏继续担任军长。1933年10月,红军整编后,担任红十九师师长,后又调任独立红24师师长,长征开始后率部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1935年,周建屏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抢救,次年伤愈后赴延安,任抗大第二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7年年底,周建屏率部开创了晋察冀边区四分区,1938年因旧伤复发,在河北平山病逝。
唐在刚(1903-1935):四川开江县人。1923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在校期间加入gcdzg,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8年春到江西,在赣东北景德镇、鄱阳、婺源、乐平等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同年冬任中共信江特委书记。1929年1月参与组织指导贵溪、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地武装起义,并参与领导赣东北军民进行第三、第四次反"围攻"斗争。1930年8月任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赣东北省委书记,组织领导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任中共赣东北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军委会主席。1932年任红十军政委,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后任闽浙赣军区总指挥兼代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率一个团和葛源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7月3日在横峰葛源磨盘山附近地区陷入国民党军重围,英勇牺牲。
王开湘(1908-1935):又名黄开湘,江西弋阳县人,gcdzg党员,192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赣东北苏区和中央苏区工作。赣东北苏区历任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赤色警卫团团长、红十军八十二团政委、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兼政委,1933年1月随红十军调人中央苏区,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七军团十九师师长、红一军团供给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他突患伤寒,11月上旬,患伤寒病逝于陕北罗汉川(有说法认为因不堪忍受病痛,王开湘用手枪自杀)。
曾洪易(1905-1951 ):1924年加入共产党。后为叛徒。1931年7月被临时中央派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任"中央代表",位居闽浙赣省委和省军区要职,忠实地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之被称为"灾星"。后对革命丧失信心,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考验,于1934年底在南京投敌叛变,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应有的惩处。
寻淮洲(1912-1934):湖南浏阳人,1927年初加入共青团,16岁加入gcdzg,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次入闽作战,历任代理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团长。他英勇善战,威震敌阵,战功卓著,是红军将领中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民国23年年底至24年年初,原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担任方志敏、粟裕领导的抗日先遣队中的十军团19师师长,在谭家桥战斗中,先遣队受到王耀武重创,寻淮洲伤重牺牲,年仅22岁。
刘畴西(1897-1935),湖南望城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军校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第三连党代表,在第一次东征光荣负伤,失去左臂。1929年初赴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独臂将军"。1934年8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军功章,11月任红十军团军团长;之后,在谭家桥战斗中,遭王耀武重创,转移至怀玉山。1935年1月,在怀玉山区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被俘,8月6日在南昌与方志敏、王如痴烈士一同英勇就义。
王如痴(1903~1935) :祁阳县太和堂(今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人,中国工农红军著名战将和高级指挥员,历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党代表、红六军军委常委兼红六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红十三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三十一师政委、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红十九师(红七军团改编而成)师长等。1935年8月6日,王如痴与方志敏、刘畴西一道在南昌英勇就义。
乐少华(1903年-1952年),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人。1927年春,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红七军团政治委员。红十军团政委等职;1950年,他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领导下属的八一、五二等大型军工企业,研制新的武器装备,生产各种枪支、火炮、弹药支援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由于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1952年1月15日,乐少华在寓所自杀身亡。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位于我军十大大将之首。1934年11月,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任红十军团参谋长。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遭敌军重兵围剿。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粟裕等率领800余人突围,到达闽浙赣苏区。2月— 4月,建立浙西南游击区,任挺进师师长。5月―8月,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挺进师发展到近千人。10月5日刘畴西简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刘英(1906-1942),江西瑞金县人。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9月加入gcdzg。历任连指导员,营、团、师政委,红十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红十军团余部在怀玉山遭日军围歼。刘英、粟裕等率领800余人突围,到达闽浙赣苏区。1942年2月,因叛徒出卖,在温州被捕。5月18日,在永康方岩牺牲,时年仅36岁。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经典摘录: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