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慈禧徽号全称由来 孤独的「 ”平远”号:为何慈禧用72个字救下这艘最强国产军舰?

火烧 2022-06-20 22:49:50 1087
孤独的「 ”平远”号:为何慈禧用72个字救下这艘最强国产军舰? 「 ”平远”号,清代唯一的自造铁甲舰 晚清的洋务运动,在近代造船业方面有较大的成绩,从1868年开始的40多年间成功建造了数十艘近代化舰
慈禧徽号全称由来 孤独的「 ”平远”号:为何慈禧用72个字救下这艘最强国产军舰?

孤独的「 ”平远”号:为何慈禧用72个字救下这艘最强国产军舰?  

「 ”平远”号,清代唯一的自造铁甲舰 晚清的洋务运动,在近代造船业方面有较大的成绩,从1868年开始的40多年间成功建造了数十艘近代化舰船。其中,被誉为「 ”清代造舰最高成就”的,是福建船政在1889年建成下水的「 ”平远”号。 但是自建造之日起,这艘「 ”平远”号就饱受争议和歧视,在北洋舰队中作为最新的军舰却一直屈居二线,它的一生更是坎坷而波折。 「 ”平远”号三视图 被歧视的「 ”平远”号岸防装甲舰 北洋舰队有「 ”七镇八远”一说,「 ”平远”号是「 ”八远”中最后一艘。以往的历史记述中,往往把「 ”平远”号与「 ”致远”、「 ”济远”等一同称为巡洋舰,但这个定位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可能从「 ”平远”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也导致了对「 ”平远”号错误的对待。 巡洋舰,顾名思义是用于远海作战,与敌舰队争锋于大洋。所以,巡洋舰对航速的要求很高。北洋舰队的主要巡洋舰设计航速都在15节以上,「 ”致远”号更是达到18.5节。与此相比,「 ”平远”号的最大速度才12.5节(设计航速10.5节),比大型的铁甲舰「 ”定远”号(14.5节)都慢得多。这就使得后来北洋舰队对该舰一直保持歧视态度,作战中只处于二线位置。 然而,给「 ”平远”号的定位一开始就有问题。这艘战舰,实际上不是巡洋舰,而是一款岸防装甲舰,它源自于福建船政效仿法国而推出的「 ”自造铁甲舰”计划。这种战舰,追求的是较小吨位基础上的强大火力和装甲,航速是被牺牲对象。从这种定位看,「 ”平远”号的设计完全符合要求,而且战史也证明,「 ”平远”号在甲午海战中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 「 ”平远”号模型 慈禧太后独具慧眼,挽救了「 ”平远”号 在「 ”平远”号还未建造的时候,李鸿章就大力批评这艘舰的设计,声称「 ”欲以此敌西国之铁甲舰,恐万万不能”。李鸿章这种批评,更多地是为了大量购买外国军舰,并借机打压属于政治对手的福建船政局。这种派系斗争,险些让「 ”平远”号还未开工就胎死腹中。 然而,挽救「 ”平远”号的竟是一个出乎意料的人——慈禧太后。 鉴于福建船政的「 ”自造铁甲舰”计划面临夭折,慈禧太后专门在福建船政的奏折上留下一段长长的批语: 「 ”筹办海防二十余年迄无成效,即福建所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谓自强何在?此次请造钢甲兵船三号,着其拨款兴办,惟工繁费巨,该大臣等务当实力督促,毋得草率偷减,乃至有名无实。” 慈禧太后一直被历史所批判,但她对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却不能否认。 慈禧太后伸出的意外援手,让「 ”平远”号的建造计划起死回生,这个真实资料让后世研究人员着实感慨。慈禧太后本人思想保守,不惜削减海军经费造颐和园,还打压维新改革。但事实上,她毕竟是当时中国最有能力的人物之一,对新生事物拥有天生的敏感性(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同时也深深知道自强的意义。事实上,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展,真正的幕后支持者正是慈禧太后。 事实证明,慈禧太后的眼光是准确的。正由于这个奏折,催生了清代造船最高的成就,建成了晚清时期最好的一艘国产军舰。但另一方面,福建船政在建成「 ”平远”号后,造船规模全面萎缩,「 ”平远”号再也没有姊妹舰和后续舰。 「 ”平远”号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艘国产装甲舰,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 ”平远”号 「 ”平远”号的实力:北洋第二强的装甲,和射程最远的主炮 「 ”平远”号于1886年12月开工建造,1889年4月建成完工,标准排水量为2150吨,满载排水量为2640吨,吃水4.4米,蒸汽机功率为2400马力,最大设计航速10.5节(试航时达到12.5节)。这艘战舰,最值得夸耀的是其装甲,「 ”平远”号采用了从法国购入的全钢装甲,舰首装甲厚5英寸,舰体中部厚8英寸,舰尾厚6英寸,司令塔厚5英寸,炮台周壁厚8英寸,炮罩厚2英寸。「 ”平远”号的水线带装甲更是厚达9.4英寸。 与北洋舰队其他军舰比,「 ”平远”号的防护仅次于「 ”定远”和「 ”镇远”(水线带装甲12英寸),胜过了其他五艘「 ”远”字号巡洋舰。其中,「 ”经远”和「 ”来远”的水线装甲和炮台装甲与「 ”平远”相当甚至略超,但舰体装甲全面不及。「 ”济远”、「 ”致远”、「 ”靖远”的水线装甲更是为零,仅靠煤仓来防御打击。这也是黄海海战,北洋舰队「 ”致远”号被击沉的原因之一。 然而,「 ”平远”号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优势。那就是它的主炮射程,在北洋舰队排名第一!「 ”平远”号采用了一门克虏伯35倍口径的260毫米炮,射程达12200米,所用钢弹和开花弹弹头重275公斤。穿甲钢弹可击穿571毫米(22.48英寸)厚装甲。这门炮,和日本「 ”浪速”号巡洋舰的主炮完全一样,但「 ”浪速”号有两门。 与此相比,一直被夸耀的「 ”定远”号和「 ”镇远”号主炮为305毫米口径,但身管太短,只有25倍口径,所以最大射程只有7800米。这个射程,还不及「 ”定远”号、「 ”平远”号、「 ”致远”号等舰的标准副炮——1880年式克虏伯150毫米炮,后者为35倍口径,射程可达11000米。「 ”定远”号的主炮口径大,穿甲弹重325公斤,但射速慢,射程不远,所以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发挥出期望中的巨大威力。 事实上,甲午海战中的日本联合舰队,射程最远的也正是「 ”浪速”号的两门克虏伯260毫米炮。日本耗费巨资兴建的「 ”三景舰”——「 ”松岛”、「 ”桥立”、「 ”严岛”三舰,为了对抗「 ”定远”和「 ”镇远”,每艘配备了一门320毫米的巨炮,但是效果比「 ”定远”号主炮(4门305毫米主炮)差得多,而且射程也只有8000米。 日本「 ”松岛”号防护巡洋舰 甲午海战中的出色表现 「 ”平远”号由于速度慢,在甲午海战中被北洋舰队当作二线部队,与「 ”广丙”号炮舰及多艘鱼雷艇编为了一组,在大东沟外停泊。海战打响后,「 ”平远”号和「 ”广丙”号这两艘国产军舰迅速增援战场,结果直接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其中就包括了「 ”三景舰”。 「 ”平远”号进入战场后,直接冲向日本联合舰队,260毫米主炮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平远”号虽然只有一门主炮,但连续两次命中日军旗舰「 ”松岛”号,将「 ”松岛”号的唯一的320毫米主炮打坏。此后,「 ”平远”号继续接近日军舰队,几乎形成单舰对抗「 ”三景舰”的态势,并且又连续命中「 ”严岛”号。 海战中,「 ”松岛”号的320毫米主炮被「 ”平远”号打瘫 「 ”平远”号配备了四具18英寸鱼雷发射管,但射程只有几百米,因此试图近距离对日舰进行鱼雷攻击。但与其他中国军舰一样,「 ”平远”号这种鱼雷攻击也失败了。「 ”平远”号在日舰密集的速射炮火力下,被连续击伤,260毫米主炮也受损失灵,不得不撤退战场维修。 但是,「 ”平远”号果敢的攻势,曾一度令大东沟战场局势有利于北洋水师。「 ”平远”号重创「 ”松岛”号时,北洋水师尚一舰未沉,反而重创了多艘日舰,并让日军本队主力「 ”三景舰”狼狈不堪。「 ”平远”号这艘2000吨级的小型装甲舰,竟可以一度威胁到三艘4000吨级的「 ”三景舰”,而且凭借厚实的装甲,在多艘日舰猛烈火力下全身而退,不得不说该舰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最后,「 ”平远”号在勉强维修后,又与「 ”广丙”号返回战场,最终与北洋水师主队残余的四艘战舰坚持到了最后。 大东沟海战 「 ”平远”号的坎坷结局 客观的讲,「 ”平远”号的航速(10-12节)是个巨大弱点,但是在甲午海战中却丝毫没有影响作战。事实上,北洋各舰初建时航速可达15-18节,但由于多年失修,船底累积的附着物严重影响航速,战争时的航速普遍只能达到9-14节甚至更差。所以,北洋水师因航速对「 ”平远”号的歧视反而成了一种讽刺。 同时,北洋水师消极避战,甲午海战最后的主战场变成了刘公岛的港口内。「 ”平远”号原本就是作为「 ”守口利器”、「 ”近岸炮台”设计的,不适合驰骋大洋,这么一来反而被放在了最擅长的地方。北洋水师老掉牙的六艘「 ”镇”字号蚊子船也是同样情况,本来性能过时,在拼死困守中却因「 ”放对了地方”而战力倍增。刘公岛保卫战中,北洋水师往往兵分两路防守入口,六艘老掉牙的、只有几百吨重的蚊子船居然能够独当一路,「 ”定远”等七艘较大军舰则另当一路。 「 ”平远”号 最终,北洋水师虽然在刘公岛全军覆没,但「 ”平远”号、「 ”广丙”号和六艘「 ”镇”字号蚊子船却一直没被击沉,生命力可谓顽强。以往的战史研究者,对蚊子船、岸防装甲舰这种「 ”守口利器”大多持批判态度,但事实证明,用对了地方也能发挥很大作用。 如果清朝当局,当年能够多拨出一些款子再造几艘「 ”平远”号(造价只有52万两,致远号造价84万两),而不是自1889年后停止了购舰。多出来的这几个砝码,也许能够对甲午海战造成决定影响。然而,甲午战争前清朝当局在军备建设上自我丢弃的砝码,何止几个几十个! 「 ”平远”号被日军俘虏后,舰名不变直接编入联合舰队,被列为一等炮舰。「 ”平远”号还参加了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执行了封锁旅顺口的任务。最终,「 ”平远”号在辽宁半岛以西被水雷炸沉,从而结束了它坎坷的一生。(作者:陶慕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