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山田信茂 拟小山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火烧 2021-10-25 09:01:15 1055
拟小山篇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拟小山篇 [作者] 徐惠 [朝代] 唐代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拟小山篇》注释⑴ 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⑵ 凝想:“犹

拟小山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拟小山篇

[作者] 徐惠   [朝代] 唐代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拟小山篇》注释

⑴ 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
⑵ 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
⑶ 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
⑷. 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拟小山篇》赏析

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著、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著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像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著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拟小山篇》作者徐惠简介

徐惠,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生。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爱慕。永徽元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小山田信茂 拟小山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徐惠的其它作品

○ 长门怨

○ 赋得北方有佳人

○ 秋风函谷应诏

○ 进太宗

○ 拟小山篇

○ 徐惠更多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