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惠来为什么叫惠来国 惠来多少年历史

火烧 2021-07-09 04:30:00 1120
惠来多少年历史 1.揭阳有多少年的历史楼主你好.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发祥地,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

惠来多少年历史  

1.揭阳有多少年的历史

楼主你好.

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发祥地,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

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十年(1140年),又设立揭阳县。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国函〔1991〕84号文)批准撤销揭阳县建立揭阳市(地级)。

2.汕头市有多少年历史

在宋时就有人居住,960年北宋建立,看你怎么算了。

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

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

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

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

1858年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1921年3月设汕头市政局。

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1956年设置汕头专区。汕头专区辖潮阳、潮安、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梅县、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县。

1981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

2011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希望对你有帮助。

3.介绍一位惠来历史名人

苏福,潮阳神泉镇(今属惠来县)人。幼年聪慧好学,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14岁时,由地方举荐,应召赴南京参加童子试。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赞赏他的才华,但因年纪太小,不便留京,即命吏部官员林鼎元护送他回潮,并行文地方按月拨给供养银粮,俟d.ZQ u$u4a)Z(S6Q0 惠来视窗7z:@4{D+HQR

苏福,潮阳神泉镇(今属惠来县)人。幼年聪慧好学,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14岁时,由地方举荐,应召赴南京参加童子试。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赞赏他的才华,但因年纪太小,不便留京,即命吏部官员林鼎元护送他回潮,并行文地方按月拨给供养银粮,俟长大后再行录用,惜于归途因抑郁过度,在浙江濮州驿馆病亡。朱元璋闻讯,特为颁旨赐葬。苏福诗文大多佚失,仅存有《三十夜月诗》30首和《送林鼎元》、《秋风辞》、《纨扇行》、《遣睡魔》等诗篇。他的《三十夜月诗》,写得十分形象清新。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特别称赞他的《初一夜月诗》“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先天太极图”句,说是“令陈白沙,庄定山白首操觚,未必能胜”。清代著名诗人,诗评家袁枚还录了其中7首于《随园诗话》,给予很高评价。但据《广东文献》和《惠来县志》所载《三十夜月诗》仅得27首。近人就已有考定《初四夜月》一首断非苏福所作。他的《秋风辞》有句:“人见秋风悲,我见秋风喜”,“吹将鬓发如硒溪,快我鹰扬邈云汉”。踌躇满志,抱负何其高远。

方凤巢 1893—1928 ,惠来县惠城镇人。gcdzg早期党员,惠来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

14岁时,参加潮州黄冈丁未起义。民国13年1924年 与方汝楫等组织起惠来青年社,办平民学校专门接收因贫穷而失学的青少年入学 ,出版刊物《小铁锤》,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宣传。民国14年1925年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政治部主任ze派邓国保为特派员,到惠来指导工农运动,方凤巢负责农会和县工会的筹建工作。县工会成立之后,他做为主要负责人,亲自深入盐区组织盐工会,对盐场官吏开展合法斗争,会员很快发展到800多人。随后,协助方尔辑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惠来支部,次年加入gcdzg。民国15年1926年 初,中共惠来部委成立,他是领导成员之一。“四·一二”事变后,惠来革命武装北撤湘鄂,他转移至香港。不久,受命秘密回惠来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反围剿斗争。9月,为迎接南昌起义军南下,在坑仔村建立由惠来、陆丰农民革命骨干组成的坑仔武装团队。并联合各村农民自卫军,对国民党重兵驻守的隆江镇发动围攻。方凤巢亲率南区五乡盐民武装和图田筹乡农民自卫军,经过3天3夜的激战,攻克神泉镇。年底,方凤巢率惠来县委机关转移至大南山区,会同潮阳、普宁两县县委开辟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共同建立了东江工农革命军东路团队,惠来革命武装组编为第五团队。

民国17年1928年 春,彭湃带领东江特委机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部分队伍转移到惠来,领导农民暴动。惠来县委在方凤巢的领导下,出色地指挥赤卫队和农民配合红军作战,连克葵潭、隆江等军事重镇和封建堡垒。3月上旬,彭湃在兵营村决定攻打惠来县城,实行总暴动的计划,以方凤巢为首的惠来县委,在短期内,在全县范围组织起庞大的农民武装合潮、普二县近10万人 配合红军作战,于该月中下旬,两度攻克惠来县城。击溃国民党十一军2个团及1个独立营。成立惠来县苏维埃政府,由方凤巢兼任政府负责人。同年9月29日,国民党派重兵围剿东江特委驻地羊公坑,为掩护特委机关和彭湃转移,方凤巢率领惠来县委负责人吴应丁、吴乃良、王昭海及警卫人员浴血奋战,在撤退途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6岁。

4.我想请问揭阳市惠来县的历史记录,还有它的经济情况.

惠来县境内古为百越之地。

秦 汉时,为南海郡博罗、揭阳辖地。晋以后至明代中期均为 惠来地图 潮阳、海丰辖地。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设海宁县(原休阳县)于新安郡(北宋始称徽州),但它不在今惠来境内。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划潮阳县、海丰县各一部,设海宁县,归属义安郡(潮州府前身);这是在今惠来县境内最早的建置。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废海宁县,原潮阳县地归还潮阳县、原海丰县地归还海丰县(今陆丰市仅限石帆都片区,当时曾属义安郡海宁县)。 明嘉靖三年(1524),始析潮阳县隆井都一半和大坭、惠来、酉头3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合置惠来县,因县治在惠来都,故名。

嘉靖四年(1525)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处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 今惠来县地,大部分出自潮阳县,只有葵潭、岐石、鳌江、东港等四镇出自海丰县龙溪都。

出自潮阳县的地域包括:隆江、溪西、东陇、惠城(含河林)等四镇出自潮阳县丰欢乡惠来都;华湖镇、神泉镇、前詹镇等三镇出自潮阳县丰欢乡酉头都;周田镇、靖海镇、仙庵镇等三镇出自潮阳县丰欢乡大坭都。所谓隆井都一半,指原田心乡,今属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1975年已正式划回潮阳县,故现在的惠来境内已无地出自隆井都。

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割入靖海千户所。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

清代惠来县成为潮州府各邑船商之中重要的一员,常与潮阳县船商联合组成(二县)潮南帮(或曰潮惠帮)。民国时期,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1987年全县共置14个镇、3个乡、4个农林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总人口105万。

民族为汉族。方言以潮汕话为主和少数客家话。

总耕地面积35.71万亩,人均0.48亩惠来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编辑本段4 经济概括 惠来经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有“草县”之称。

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历史上旱、涝、风、潮灾害频繁,有“三日无雨火烧埔,一日下雨变洪湖。十年九灾多荒月,十家家户九家愁”和“一年咸水淹,三年断炊烟”等民谣俗语。

过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101公斤,总产量3.85万吨,农业总产值仅3777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推广科学种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1987年水稻平均亩产378公斤,总产12.29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50%和5.3%。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组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以荔枝、菠萝、香蕉为大宗的水果生产,荔枝产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香甜,在香港素享盛名。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花生、茶叶、黄麻、萝卜、蔬菜、甘蔗为主,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蔬菜从自给发展为外销。

至1987年,全县水果种植达22.63万亩,是年总产2.12万吨,比1978年扩大1.79倍,总产提高5倍,其中荔枝种植面积达8.4万亩,总产量1293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65倍和16.7%,菠萝、香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比1978增长91.6%。

县境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88%,常在春夏之交发生洪涝。

农业生产量遭受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大规模筑造堤围,兴修水利,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至1987年,全县共修筑山塘水库22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7座,小型216座,蓄水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9万亩;修筑引水工程29宗,引水量85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万亩。加固江海堤围、闸坝251.2公里,其中龙江干堤25公里,捍卫耕地面积22..2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田灌溉水利化。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职权,建造水电站。新中国建立38年来,全县共建成五福田、船桥等大小水电站48处,装机62台,容量1.23万千瓦。

解决农村、城镇用电照明和供给部分工业用电、农业机电排灌。惠来有山地面积101.55万亩。

新中国建立前,大部分是荒山秃岭,沿海是荒沙一片。新中国建立后重视造林绿化,既营造用材林、新炭林、竹林和果林,沿海沙滩又营造防护林,林业生产发展很快。

至1977年,全县山林实有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1%提高到28.7%,但也出现过1958年“砍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砍林造田”的失误,林业发展过程有挫折。到80年代,实行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钩林种果责任制,同时贯彻“以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林果结合和营造丰产林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方针,造林绿化有新的发展。

据林业部门统计,至1987年全。

5.惠来黄光山 有什么历史文化

惠来县黄光山佛光寺。位于惠来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鲁阳村村与曲溪之间的群山中。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统三年(1 9 1 1)桂月(农历八月) 碑刻为“黄光山”,故名。

相传唐代高僧大颠曾云游至此,浏览南山风光,鉴别灵脉。山前左右有两条大坑,溪水绕其下绵十里,状如两条巨龙成双成对。龟山与蛇山垫伏于西涧之侧,大、小狮山与象山列布于东涧之东畔。山岗间有“卧虎石”。相传古时浇水“虎形”即现。山下有“打鼓潭”,潭水碧澄深邃,光灵如礁,终年不竭。在青山绿水的清幽里,有碧水池,相传七仙女曾下凡至此沐 浴,故有“仙女瑶池”之称,留有“仙浴盆”之古迹。又相传八仙的吕洞宾也曾经驾驭五彩祥云至此,欣赏风光美景,遗留有吕仙翁的足迹,称“仙脚迹”。登黄光山巅峰眺望,可睽见惠(来)、陆(丰)、潮(阳)、普(宁)、揭(阳)五县田畴连绵;远眺南海波澜壮阔,海水连天,海天一色。

佛光寺的前身玄德古寺,据史书记载:南宋宁宗二十五年(1219),山东蔡氏迁徙来到黄光山下,为怀念北极玄天上帝之德,于南宋宝佑元年(1253),在黄藤岗山腰,在唐代高僧大颠云游足迹之处,创建一座寺庙,寺名称“玄德古寺”,祀北极玄天上帝。草创之初,寺庙简陋,明、清两代曾多次维修,逐渐完善。原寺坐北向南,背依南山,面临深谷。寺前有两层6米水高的垒砌石壁:庙宇庄严,正面飞檐凌空,寺内雕梁画栋,前后殿奉祀释迦牟尼佛祖与弥勒佛,两侧为前后两列厢房。寺院内构建精致,香火旺盛。信徒遍及潮阳、海丰(今潮阳、惠来、普宁和海丰、陆丰)与海内外各地。

寺内有明代铜钱,有皇封圣旨牌,有摩崖石刻等珍贵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场地,为清代惠邑武举人练武之场所。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玄德古寺还曾作为中共地下活动根据地。但自清末开始,由于战乱与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玄德古寺长期失管失修,破陋不堪。

20世纪80年代,由居士陈粮存、黄乃城等筹资进行扩建与全面修复。寺分前后座,前座为山门与前厅,并有左右房;后座为正殿。正殿两旁建有钟楼和鼓楼,楼外有双层包厢。全寺建筑面积扩至1500平方米。寺前有广阔的前埕,前临陡城,在6米高的石砌护壁上,锈有“黄光山”三个大字,1985年2月8日,惠来县人民政府(惠府第l 0号文)公布为第三批历史名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0年被汕头市宗教局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2年传正方丈从缅甸塑造、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的大理石雕像(也称“缅甸汉玉释迦牟尼尊像")供奉于前埕。1988年惠来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寺院有僧尼8人。

惠来为什么叫惠来国 惠来多少年历史

1992年,惠来人民政府把黄光山玄德古寺列为宗教旅游胜地,同年,特地聘请惠来县籍韶关南华禅寺大法师释传正,兼任黄光山玄德古寺住持。在国家宗教政策落实,特别是传正大和尚出任佛光寺主持后,730余年历史的佛光寺迎来了自建寺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

百科

6.潮州有多少年历史了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1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人版图。 2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

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3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4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5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

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

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6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

7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8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

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 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

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9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

10.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1.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职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

“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2.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

13. 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潮州,包括现在潮州、汕头、揭阳。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

狭义的潮州,就是目前的潮州市,它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的潮州升格和扩大区域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

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

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由于现在潮州成为潮汕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

不过, 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满意请采纳。

7.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潮汕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发展: 潮州话源自闽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福州话影响而与闽南语有部分不同。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

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

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古代莆田合计2400多人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

明朝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

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而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

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

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闽语莆田话,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

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 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

莆田是闽 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

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 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

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故潮州话又被认为可能是最古老的闽南话。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

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 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