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克勒默简介_新疆克孔勒_克扑勒什么意思
赫伯特-克勒默简介_新疆克孔勒_克扑勒什么意思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2017.101.诺贝尔物理学奖年份 1901 年 1902 年 1903 年 威廉·伦琴 亨得里克·洛仑兹 彼得·塞曼 亨利·贝克勒 皮埃尔·居里 玛丽·居里 1904 年 1905 年 1906 年 1907 年 1908 年 1909 年 1910 年 1911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14 年 1915 年 1916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1921 年 1922 年 1923 年 1924 年 1925 年 1926 年 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2 年 1933 年 查尔斯·巴克拉 马克斯·普朗克 约翰尼斯·斯塔克 夏尔·纪尧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尼尔斯·玻尔 罗伯特·密立根 曼内·西格巴恩 詹姆斯·弗兰克 古斯塔夫·赫兹 让·佩兰 阿瑟·康普顿 查尔斯·威耳逊 欧文·理查森 路易·德布罗意公爵 钱德拉塞卡拉·拉曼 维尔纳·海森堡 埃尔文·薛定谔 英国 德国 德国 瑞士 德国 瑞士 丹麦 美国 瑞典 德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法国 英属印度 德国 奥地利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 “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 “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 “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 “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 “他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 “他在 X 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 “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 象” “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 的发现” “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约翰·斯特拉特 菲利普·莱纳德 约瑟夫·汤姆孙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古列尔莫·马可尼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威廉·维恩 古斯塔夫·达伦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马克斯·冯·劳厄 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国家 德国 荷兰 荷兰 法国 法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意大利王国 德国 荷兰 德国 瑞典 荷兰 德国 英国 英国 “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 “发现晶体中的 X 射线衍射现象” “用 X 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 究” “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 “发现天然放射性” “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获奖原因 “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 (即 X 射线,又称 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即塞曼效应)1934 年 1935 年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3 年 1944 年 1945 年 1946 年 1947 年 1948 年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詹姆斯·查德威克 维克托·赫斯 卡尔·戴维·安德森 克林顿·戴维孙 乔治·汤姆孙 恩里科·费米 欧内斯特·劳伦斯 奥托·施特恩 伊西多·拉比 沃尔夫冈·泡利 珀西·布里奇曼 爱德华·阿普尔顿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汤川秀树 塞西尔·鲍威尔 约翰·考克饶夫 欧内斯特·沃吞 费利克斯·布洛赫 爱德华·珀塞尔 弗里茨·塞尔尼克 马克斯·玻恩 瓦尔特·博特 威利斯·兰姆 波利卡普·库施 威廉·肖克利 约翰·巴丁 沃尔特·布喇顿 1957 年 杨振宁 李政道 1958 年 帕维尔·切连科夫 伊利亚·弗兰克 伊戈尔·塔姆 1959 年 1960 年 1961 年 埃米利奥·塞格雷 欧文·张伯伦 唐纳德·格拉泽 罗伯特·霍夫施塔特 鲁道夫·穆斯堡尔 1962 年 1963 年 列夫·朗道 尤金·维格纳 英国 奥地利 美国 美国 英国 意大利王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奥地利 美国 英国 英国 日本 英国 英国 爱尔兰 美国 美国 荷兰 英国/德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中华民国/ 美国 中华民国/ 美国 苏联 苏联 苏联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苏联 美国 “发明气泡室” “关于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得到的关于 核子结构的研究发现” “他的有关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的研究以及与这个以他命名的 效应相关的研究发现” “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 “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基础的对称性 “发现反质子” “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 “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 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 “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 “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 “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 “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 “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 “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 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 “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 素的研究成果” “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矩的研究发现” “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 “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 现” “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 研究发现” “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发现中子” “发现宇宙辐射” “发现正电子” “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原理的发现和应用”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约翰内斯·延森 1964 年 查尔斯·汤斯 尼古拉·巴索夫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1965 年 朝永振一郎 朱利安·施温格 理查德·费曼 1966 年 1967 年 1968 年 1969 年 1970 年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 汉斯·贝特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默里·盖尔曼 汉尼斯·阿尔文 路易·奈尔 1971 年 1972 年 伽博·丹尼斯 约翰·巴丁 利昂·库珀 约翰·施里弗 1973 年 江崎玲于奈 伊瓦尔·贾埃弗 布赖恩·约瑟夫森 1974 年 1975 年 马丁·赖尔 安东尼·休伊什 奥格·玻尔 本·莫特森 利奥·雷恩沃特 1976 年 1977 年 伯顿·里克特 丁肇中 菲利普·安德森 内维尔·莫特 约翰·凡扶累克 1978 年 彼得·卡皮查 阿诺·彭齐亚斯 罗伯特·威尔逊 1979 年 谢尔登·格拉肖 阿卜杜勒·萨拉姆 史蒂文·温伯格 1980 年 1981 年 詹姆斯·克罗宁 瓦尔·菲奇 凯·西格巴恩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美国 德国 美国 苏联 苏联 日本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法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日本 挪威 英国 英国 英国 丹麦 丹麦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苏联 美国 美国 美国 巴基斯坦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美国 “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 “对开发激光光谱仪的贡献” “发现中性 K 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 “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 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 “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他理论上预测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特别是那些 通常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现象” “他们在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赖尔的发明和观测, 特别是合成孔径技术;休伊什在发现脉冲星方面的关键性角色” “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 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 “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 “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 “他对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中能源的产生的研 究发现” “他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 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 “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 “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富 有成果的应用” “关于反铁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以及在固体物理学 方面的重要应用” “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他们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常说的 BCS 理论” “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对粒子物 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成果导致了基于激微 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 “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阿瑟·肖洛 1982 年 1983 年 肯尼斯·威尔逊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 卡 威廉·福勒 1984 年 1985 年 1986 年 卡洛·鲁比亚 西蒙·范德梅尔 克劳斯·冯·克利青 恩斯特·鲁斯卡 格尔德·宾宁 海因里希·罗雷尔 1987 年 1988 年 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 卡尔·米勒 利昂·莱德曼 梅尔文·施瓦茨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 1989 年 诺曼·拉姆齐 汉斯·德默尔特 沃尔夫冈·保罗 1990 年 杰尔姆·弗里德曼 亨利·肯德尔 理查·泰勒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乔治·夏帕克 拉塞尔·赫尔斯 约瑟夫·泰勒 伯特伦·布罗克豪斯 克利福德·沙尔 1995 年 1996 年 马丁·佩尔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戴维·李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罗伯特·理查森 1997 年 朱棣文 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 威廉·菲利普斯 1998 年 罗伯特·劳夫林 霍斯特·施特默 崔琦 1999 年 2000 年 杰拉德·特·胡夫特 马丁纽斯·韦尔特曼 若雷斯·阿尔费罗夫 赫伯特·克勒默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荷兰 德国 德国 德国 瑞士 德国 瑞士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荷兰 荷兰 俄罗斯 德国 “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 “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发现一种带有分数带电激发的新的量子流体形式” “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对中子频谱学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 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 “对中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 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 “发现τ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 “发现中微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 “发现了在氦-3 里的超流动性” “他们有关电子在质子和被绑定的中子上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的 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对粒子物理学的夸克模型的发展有必不 可少的重要性” “发现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广到比较复杂 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发明并发展了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 “发现新一类脉冲星,该发现开发了研究引力的新的可能性” “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氢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钟中的应 用” “发展离子陷阱技术” “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过发现μ子中微子证明了轻子的对偶 结构” “在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方面的突破” “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 “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 “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 场粒子 W 和 Z 的大型项目的 决定性贡献” “发现量子霍尔效应” “电子光学的基础工作和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杰克·基尔比 2001 年 埃里克·康奈尔 卡尔·威曼 沃尔夫冈·克特勒 2002 年 雷蒙德·戴维斯 小柴昌俊 里卡尔多·贾科尼 2003 年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维塔利·金兹堡 安东尼·莱格特 2004 年 戴维·格娄斯 休·波利策 弗朗克·韦尔切克 2005 年 罗伊·格劳伯 约翰·霍尔 特奥多尔·亨施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约翰·马瑟 乔治·斯穆特 艾尔伯·费尔 彼得·格林贝格 小林诚 益川敏英 南部阳一郎 2009 年 高锟 威拉德·博伊尔 乔治·史密斯 2010 年 安德烈·海姆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2011 年 索尔·珀尔马特 布莱恩·施密特 亚当·里斯 2012 年 2013 年 塞尔日·阿罗什 戴维·瓦恩兰 弗朗索瓦·恩格勒 彼得·希格斯 2014 年 赤崎勇 天野浩 中村修二 2015 年 2016 年 梶田隆章 阿瑟·麦克唐纳 戴维·索利斯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美国 美国/俄罗 斯 俄罗斯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日本 美国 香港/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荷兰/英国 英国/俄罗 斯 美国 美国/澳大 利亚 美国 法国 美国 比利时 英国 日本 日本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英国/美国“在发明集成电路中所做的贡献”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 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尤其是探测宇宙中微 子”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 这些研究导致了宇宙 X 射线源的发现” “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 “对包括光频梳技术在内的,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做出 的贡献, ”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发现巨磁阻效应” “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 中的存在” “发现亚原子物理学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 “在光传输于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 “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 “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手法” “次原子粒子质量的生成机制理论,此发现促进了人类对这方 面的理解,并且最近由 CERN 属下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超环面仪 器及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发现的基本粒子证实。
” “发明有效率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催生明亮而节省能源的白色 光源” “发现了中微子震荡,并因此证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 “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领域的理论性发现”邓肯·霍尔丹 约翰·科斯特利茨 2017 年 莱纳·魏斯 巴里·巴里什 基普·索恩英国/美国 英国/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对 LIGO 探测器及引力波探测的决定性贡献”2.诺贝尔化学奖年份 1901 年 1902 年 1903 年 1904 年 1905 年 1906 年 1907 年 1908 年 1909 年 1910 年 1911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14 年 1915 年 1916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1921 年 1922 年 1923 年 1924 年 1925 年 1926 年 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1 年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 迪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阿道夫·温道斯 阿瑟·哈登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 汉斯·费歇尔 卡尔·博施 德国/匈 牙利 瑞典 德国 德国 英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合成的 研究”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 “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瓦尔特·能斯特 弗雷德里克·索迪 弗朗西斯·阿斯顿 弗里茨·普雷格尔 德国 英国 英国 奥地利 “对热化学的研究”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对同位素 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 整数法则”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弗里茨·哈伯 德国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获奖者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 托夫 赫尔曼·费歇尔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 尼乌斯 威廉·拉姆齐爵士 阿道夫·冯·拜尔 亨利·莫瓦桑 爱德华·比希纳 欧内斯特·卢瑟福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奥托·瓦拉赫 玛丽·居里 维克多·格林尼亚 保罗·萨巴捷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国家 荷兰 德国 瑞典 英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英国/新 西兰 德国 德国 波兰 法国 法国 瑞士 美国 德国 获奖原因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提出了电离理论”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 的位置”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 化学工业的发展”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 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 本原理的研究”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 业的发展的研究” “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 性质” “发明了格氏试剂” “发明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1932 年 1933 年 1934 年 1935 年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0 年 1941 年 1942 年 1943 年 1944 年 1945 年 1946 年 乔治·德海韦西 奥托·哈恩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 尔塔宁 詹姆斯·B·萨姆纳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 利 1947 年 1948 年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罗伯特·鲁宾逊爵士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威廉·吉奥克 奥托·迪尔斯 库尔特·阿尔德 埃德温·麦克米伦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阿彻·约翰·波特·马丁 理查德·劳伦斯·米林 顿·辛格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 1958 年 1959 年 1960 年 赫尔曼·施陶丁格 莱纳斯·鲍林 文森特·迪维尼奥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爵士 尼古拉·谢苗诺夫 亚历山大·R·托德男爵 弗雷德里克·桑格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威拉得·利比 哈罗德·尤里 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居里 伊伦·约里奥-居里 彼得·德拜 沃尔特·霍沃思 保罗·卡勒 里夏德·库恩 阿道夫·布特南特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欧文·朗缪尔德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法国 荷兰 英国 瑞士 德国 德国 瑞士 “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 X 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 解分子结构”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C 的研究”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2 的研究”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对性激素的研究” “对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发现了重氢”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匈牙利 德国 芬兰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瑞典 美国 西德 西德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西德 美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英国 英国 捷克斯 洛伐克 美国“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发现重核的裂变” “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 特别是提出了饲料储藏方法”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 “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 性质的研究”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 研究”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 “发现了超铀元素”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 应用”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 成了多肽激素”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究” “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 “发展了使用碳 14 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 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1961 年 1962 年 1963 年 1964 年 1965 年 1966 年 1967 年 梅尔文·卡尔文 马克斯·佩鲁茨 约翰·肯德鲁 卡尔·齐格勒 居里奥·纳塔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 金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德 罗伯特·S·马利肯 曼弗雷德·艾根 罗纳德·乔治·雷伊福 特·诺里什 乔治·波特 1968 年 1969 年 1970 年 1971 年 1972 年 拉斯·昂萨格 德里克·巴顿 奥德·哈塞尔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 伊尔 格哈德·赫茨贝格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斯坦福·摩尔 威廉·霍华德·斯坦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杰弗里·威尔金森 保罗·弗洛里 约翰·康福思 美国 英国 英国 西德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美国 西德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挪威 阿根廷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美国 西德 英国 美国 澳大利 亚 英国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1976 年 1977 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伊利亚·普里高津 彼得·米切尔 赫伯特·布朗 格奥尔格·维蒂希 保罗·伯格 沃特·吉尔伯特 弗雷德里克·桑格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福井谦一 罗德·霍夫曼 阿龙·克卢格 亨利·陶布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 瑞士 美国 比利时 英国 美国 西德 美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 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通过他们各自独立发展的理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 DNA 的研究” “对核酸中 DNA 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的理论” “利用化学渗透理论公式,为了解生物能量传递作出贡献”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 用” “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 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 的关系的研究” “对金属有机化合物,又被称为夹心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开 创性研究”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 奠定了基础” “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利用 X 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 研究” “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对高速化 学反应的研究” “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尔德 1985 年 1986 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杰尔姆·卡尔 达德利·赫施巴赫 李远哲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 1987 年 唐纳德·克拉姆 让-马里·莱恩 查尔斯·佩德森 1988 年 约翰·戴森霍费尔 罗伯特·胡贝尔 哈特穆特·米歇尔 1989 年 西德尼·奥尔特曼 托马斯·切赫 1990 年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理查德·恩斯特 鲁道夫·马库斯 凯利·穆利斯 迈克尔·史密斯 1994 年 1995 年 乔治·安德鲁·欧拉 保罗·克鲁岑 马里奥·莫利纳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1996 年 罗伯特·柯尔 哈罗德·克罗托爵士 理查德·斯莫利 1997 年 保罗·博耶 约翰·沃克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沃尔特·科恩 约翰·波普 亚米德·齐威尔 艾伦·黑格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 白川英树 2001 年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野依良治 巴里·夏普莱斯 2002 年 约翰·贝内特·芬恩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中 华民国 加拿大 匈牙利 美国 法国 美国 西德 西德 西德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士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匈牙利 荷兰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丹麦 美国 英国 埃及 美国 美国 美国/新 西兰 日本 美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首次发现了离子传输酶,即钠钾离子泵”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发展了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 “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发现富勒烯” “对大气化学的研究,特别是有关臭氧分解的研究”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谱学方法的贡献”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 应(PCR) ” “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对建立寡聚核苷酸为 基础的定点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发展的基础贡献”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发现了 RNA 的催化性质” “对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的测定”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 子”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田中耕一 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 年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2004 年 阿龙·切哈诺沃 阿夫拉姆·赫什科 欧文·罗斯 2005 年 伊夫·肖万 罗伯特·格拉布 理查德·施罗克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罗杰·科恩伯格 格哈德·埃特尔 下村脩 马丁·查尔菲 钱永健 2009 年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 南 托马斯·施泰茨 阿达·约纳特 2010 年 理查德·赫克 根岸英一 铃木章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丹·谢赫特曼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布莱恩·科比尔卡 马丁·卡普拉斯 迈可·列维特日本 瑞士 美国 美国 以色列 以色列 美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日本 以色列 美国 美国 奥地利/ 美国 美国/英 国/以色 列 美国/以 色列 美国 德国 美国 瑞典/英 国 美国 土耳其/ 美国 法国 英国/美 国 荷兰 瑞士 德国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利 用核磁共振光谱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 究” “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对固体表面化学反应的研究” “发现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准晶体的发现” “对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 “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阿里耶·瓦舍尔 2014 年 艾力克·贝齐格 斯特凡·赫尔 威廉·莫尔纳尔 2015 年 托马斯·林达尔 保罗·莫德里奇 阿齐兹·桑贾尔 2016 年 让-皮埃尔·索瓦日 弗雷泽·斯托达特 伯纳德·费林加 2017 年 雅克·杜博歇 约阿希姆·弗兰克“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DNA 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合成分子机器的贡献”“研制用于溶液内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低温电子显 微镜”理查德·亨德森英国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份 1901 年 获奖者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 林 罗纳德·罗斯 国籍 德意志 帝国 英国 获奖原因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 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 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 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 础”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 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 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1902 年1903 年 1904 年 1905 年 1906 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 伊万·巴甫洛夫 罗伯·柯霍 卡米洛·高尔基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丹麦 俄罗斯 德意志 帝国 意大利 王国 西班牙 法国 俄罗斯 德意志 帝国 瑞士 德意志 帝国 瑞典 法国 法国 奥地利1907 年 1908 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 韦朗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 夫 保罗·埃尔利希“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1909 年 1910 年 1911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14 年 1915 年 1916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1921 年 1922 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 尔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亚历克西·卡雷尔 夏尔·罗贝尔·里歇 罗伯特·巴拉尼“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 学做出的贡献” “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朱尔·博尔代 奥古斯特·克罗 阿奇博尔德·希尔 奥托·迈尔霍夫比利时 丹麦 英国 魏玛共 和国 加拿大 加拿大 荷兰 丹麦“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发现胰岛素”1923 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 廷 约翰·麦克劳德 威廉·埃因托芬 约翰尼斯·菲比格1924 年 1925 年 1926 年“发明心电图装置” “发现鼠癌”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朱利叶斯· 瓦格纳-尧雷格 查尔斯·尼柯尔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 士奥地利 法国 荷兰 英国 奥地利 魏玛共 和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纳粹德 国 英国 奥地利 匈牙利 比利时 纳粹德 国“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 “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 “发现人类的血型”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1930 年 1931 年 1932 年卡尔·兰德施泰纳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 爵士 埃德加·阿德里安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乔治·惠普尔 乔治·迈诺特 威廉·莫菲1933 年 1934 年“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 “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1935 年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0 年 1941 年 1942 年 1943 年汉斯·斯佩曼 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 奥托·勒维 圣捷尔吉·阿尔伯特 柯奈尔·海门斯 格哈德·多马克“发现胚胎发育的组织者(在胚胎发育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 效应”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 “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 C 和延胡索 酸的催化作用” “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亨利克·达姆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 伊西丹麦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澳大利 亚 美国 美国 美国 阿根廷 瑞士 瑞士 葡萄牙 美国 美国 瑞士“发现维生素 K” “发现维生素 K 的化学性质” “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 “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1944 年 1945 年约瑟夫·厄尔兰格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霍华德·弗洛里爵士1946 年 1947 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卡尔·斐迪南·科里 格蒂·特蕾莎·科里 贝尔纳多·奥赛“发现用 X 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 “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发现 DDT 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 “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1948 年 1949 年保罗·赫尔曼·穆勒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 斯1950 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马克斯·泰累尔 赛尔曼·A·瓦克斯曼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 曼南非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美国 西德 美国 意大利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澳大利 亚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新西兰/ 英国 澳大利 亚 英国 英国 美国 西德 法国 法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 “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 “发现柠檬酸循环” “发现辅酶 A 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 “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1954 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 宾斯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1955 年 1956 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 尔·特奥雷尔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 南德 沃纳·福斯曼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 兹“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1957 年 1958 年达尼埃尔·博韦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乔舒亚·莱德伯格“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 统和骨骼肌的作用” “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 “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 “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1959 年 1960 年阿瑟·科恩伯格 塞韦罗·奥乔亚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 特爵士 彼得·梅达沃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佛朗西斯·克里克 詹姆斯·杜威·沃森 莫里斯·威尔金斯1961 年 1962 年“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1963 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 士 艾伦·劳埃德·霍奇金 安德鲁·赫胥黎“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 的离子机理”1964 年 1965 年康拉德·布洛赫 费奥多尔·吕嫩 方斯华·贾克柏 安德列·利沃夫 贾克·莫诺“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1966 年 1967 年裴顿·劳斯 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 拉格纳·格拉尼特 霍尔登·凯弗·哈特兰 乔治·沃尔德“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 “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 “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1968 年罗伯特·W·霍利 哈尔·葛宾·科拉纳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1969 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 阿弗雷德·赫希 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西德 奥地利 英国 比利时 比利时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士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瑞典 瑞典 英国 美国 丹麦 西德 阿根廷/ 英国 美国 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1970 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 乌尔夫·冯·奥伊勒 伯纳德·卡茨爵士“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 理”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 “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1971 年 1972 年 1973 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卡尔·冯·弗利 康拉德·洛伦兹 尼可拉斯·庭伯根1974 年阿尔伯特·克劳德 克里斯汀·德·迪夫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1975 年戴维·巴尔的摩 罗纳托·杜尔贝科 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1976 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 格 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 克“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1977 年罗歇·吉耶曼 安德鲁·沙利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 “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1978 年沃纳·亚伯 丹尼尔·那森斯 汉弥尔顿·史密斯1979 年 1980 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 高弗雷·豪斯费尔德 巴茹·贝纳塞拉夫 让·多塞 乔治·斯内尔“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 “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1981 年罗杰·斯佩里 大卫·休伯尔 托斯坦·维厄瑟尔“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1982 年苏恩·伯格斯特龙 本格特·萨米尔松 约翰·范恩1983 年 1984 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尼尔斯·杰尼 乔治斯·克勒 色萨·米尔斯坦“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 “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 抗体产生的原理”1985 年麦可·布朗 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 茨坦“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1986 年斯坦利·科恩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 意大利/ 美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德国 瑞士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澳大利 亚 瑞士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澳大利 亚“发现生长因子”1987 年 1988 年利根川进 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 格特鲁德·B·埃利恩 乔治·希青斯“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1989 年 1990 年 1991 年 1992 年迈克尔·毕晓普 哈罗德·瓦慕斯 约瑟夫·默里 唐纳尔·托马斯 厄温·内尔 伯特·萨克曼 埃德蒙·费希尔 埃德温·克雷布斯“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 “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理察·罗伯茨 菲利普·夏普 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 马丁·罗德贝尔 爱德华·路易斯 克里斯汀· 纽斯林-沃尔哈 德 艾瑞克·威斯乔斯“发现断裂基因” “发现 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1996 年彼得·杜赫提 罗夫·辛克纳吉“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1997 年 1998 年史坦利·布鲁希纳 罗伯·佛契哥特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费瑞·慕拉德“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1999 年 2000 年古特·布洛伯尔 阿尔维德·卡尔森 保罗·格林加德 艾瑞克·坎德尔“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2001 年利兰·哈特韦尔 蒂姆·亨特 保罗·纳斯爵士“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2002 年悉尼·布伦纳 H·罗伯特·霍维茨 约翰·E·苏尔斯顿“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保罗·劳特伯 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 理查德·阿克塞尔 琳达·巴克 巴里·马歇尔“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 2006 年 2007 年 安德鲁·法厄 克雷格·梅洛 马里奥·卡佩奇 马丁·埃文斯爵士 奥利弗·史密斯 2008 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弗朗索瓦丝· 巴尔-西诺西 吕克·蒙塔尼 2009 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 杰克·绍斯塔克 2010 年 2011 年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 兹 布鲁斯·博伊特勒 朱尔·A·奥夫曼 拉尔夫·斯坦曼 2012 年 2013 年 约翰·格登爵士 山中伸弥 詹姆斯·罗斯曼 兰迪·谢克曼 托马斯·聚德霍夫 2014 年 约翰·奥基夫 迈-布里特·莫泽 爱德华·莫泽 2015 年 威廉·C·坎贝尔 大村智 屠呦呦 2016 年 2017 年 大隅良典 杰弗里·霍尔 迈克尔·罗斯巴什 迈克尔·扬澳大利 亚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美国/澳 大利亚 美国 美国/英 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加拿大 美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德国/美 国 美国/英 国 挪威 挪威 爱尔兰/ 美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 “对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发现” “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的新疗法” “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他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 “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 "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发现了 RNA 干扰——双链 RNA 引发的沉默现象”4.诺贝尔文学奖年份 1901 1902 1903 1904 获奖者 苏利·普吕多姆 特奥多尔·蒙森 比昂斯滕·比昂松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 何塞·埃切加赖 1905 1906 1907 亨利克·显克微支 乔祖埃·卡尔杜齐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 林 鲁道尔夫·欧肯 国家 法国 德意志 帝国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波兰 意大利 王国 英国 (生 于英属 印度) 德意志 帝国 瑞典 德意志 帝国 比利时 获奖理由 他的诗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义、完美的艺术的代表,并且罕 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不朽巨著《罗马史》中表露 无疑。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 丽而又缤纷。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 他民族的质朴精神,加上他对普罗旺斯语言的重要研究。 他以个人的独特风格创作的丰富又杰出的戏剧,复兴了西班牙 喜剧的伟大传统。 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 他诗歌杰作中的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像独特、气概雄浑、叙 述卓越见长。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 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 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像力、平易而 优美的风格。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 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 神之艺术至境。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像丰 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 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 发了他们的想像。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技巧, 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 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 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 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19081909 1910塞尔玛·拉格洛夫 保尔·约翰·路德维 希·冯·海塞 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1912 1913盖哈特·霍普特曼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德意志 帝国 英属印 度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卡尔·施皮特勒 克努特·汉姆生 阿纳托尔·法郎士 哈辛托·贝纳文特 瑞士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罗曼·罗兰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 卡尔·阿道夫·盖勒鲁普 亨利克·蓬托皮丹 法国 瑞典 丹麦 丹麦1923 1924 1925威廉·勃特勒·叶芝 瓦迪斯瓦夫·雷蒙特 萧伯纳爱尔兰 波兰 英国 (生 于爱尔 兰) 意大利 王国 法国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 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 讽刺,常涵蕴著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 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 与怜悯。 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 灿烂的技巧。1926格拉齐亚·黛莱达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亨利·柏格森 西格里德·温塞特 托马斯·曼 辛克莱·刘易斯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 费尔特 约翰·高尔斯华绥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 宁 路伊吉·皮兰德娄挪威 (生 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于丹麦) 德国 美国 瑞典 英国 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 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 峰。法国 (生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于俄罗 斯帝国) 意大利 王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芬兰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尤金·奥尼尔 罗杰·马丁·杜·加尔 赛珍珠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 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 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 传性的杰作。 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 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约翰内斯·威廉·延森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赫尔曼·黑塞丹麦 智利由于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像,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 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 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瑞士 (生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 于 德 意 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志帝国) 法国 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 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1947安德烈·纪德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 特 威廉·福克纳 伯特兰·罗素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 特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温斯顿·丘吉尔 欧内斯特·海明威 赫尔多尔·拉克斯内斯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英国 (生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于美国) 美国 英国 瑞典 法国 英国 美国 冰岛 波多黎 各 (生于 西班牙 国) 法国 苏联 意大利 法国 南斯拉 夫 (生于 奥匈帝 国) 美国 希腊王 国 (生于 奥斯曼 帝国) 法国 苏联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 献。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 大的作品。 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 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赫伯特-克勒默简介,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 紧凑的艺术。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 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 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 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1957 1958 1959 1960 1961阿尔贝·加缪 鲍里斯· 列昂尼多维奇· 帕 斯捷尔纳克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圣琼·佩斯 伊沃·安德里奇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 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 就。 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 的悲剧性体验。 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像,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 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借着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 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1962 1963约翰·史坦贝克 乔治·塞菲里斯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像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 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1964 1965让·保尔·萨特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 奇·肖洛霍夫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 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 活力与艺术热忱——他藉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 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1966以色列 (生于 奥匈帝 国)内莉·萨克斯瑞典 (生 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 于 德 意 命运。 志帝国) 危地马 拉 日本 法国 (生 于爱尔 兰) 苏联 智利 西德 澳大利 亚 (生于 英国) 瑞典 瑞典 意大利 美国 (生 于加拿 大) 西班牙 国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 明生动。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 质。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 得到振奋。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借着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 缺的传统。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为了表扬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 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1967 1968 1969米格尔·阿斯图里亚斯 川端康成 塞缪尔·贝克特1970 1971 1972 1973亚历山大· 伊萨耶维奇· 索 尔仁尼琴 巴勃鲁·聂鲁达 海因里希·伯尔 帕特里克·怀特1974 1975 1976埃温特·约翰逊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索尔·贝娄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 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1977 1978 1979 1980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切斯瓦夫·米沃什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 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美国 (生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 于波兰) 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希腊 波兰 美国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赫伯特-克勒默简介,描 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 态。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1981埃利亚斯·卡内蒂英国 (生 于保加 利亚) 哥伦比 亚 英国 捷克 洛伐 (生 奥匈 国) 法国 斯 克 于 帝1982 1983 1984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 克斯 威廉·戈尔丁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 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 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 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1985克洛德·西蒙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像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 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沃莱·索因卡 约瑟夫·布罗茨基 纳吉布·马哈富兹 卡米洛·何塞·塞拉 奥克塔维奥·帕斯 内丁·戈迪默 德里克·沃尔科特 托妮·莫里森 大江健三郎 谢默斯·希尼尼日利 亚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美国 (生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 于苏联) 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埃及 西班牙 墨西哥 南非 圣卢西 亚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生于 英国) 波兰 意大利 葡萄牙 德国 法国 英国 匈牙利 南非/澳 大利亚 奥地利 英国 土耳其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 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 以企及的想像力。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著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 美的人道主义。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 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 文化的结果。 其作品想像力丰富,富有诗意, 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通过诗意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 的想像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 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 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由于他那极富想像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 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 目。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睿智,为 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拉开了新的道路。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 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表彰他对个人在对抗强大的强权时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独特的 自传体文学风格。
精准地刻画了拉开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 的荒谬事情。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垃圾、强行拉开了封闭房间的窗 帘。 在追求故乡忧郁的旅程中,发现了文明冲突与交流的全新象征。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维斯拉瓦·辛波丝卡 达里奥·福 若泽·萨拉马戈 君特·格拉斯 高行健 维·苏·奈保尔 伊姆雷·凯尔泰斯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哈洛·品特 奥尔罕·帕穆克 多丽丝·莱辛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 莱齐奥 赫塔·穆勒英国 (生 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被拉开的文明,她登上 于伊朗) 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法国/毛 里求斯 德国 (生 于罗马 尼亚) 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性的痴迷,对 文明主宰下的人性求索。 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失所者的处境。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 莫言 艾丽斯·芒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秘鲁 西班牙 瑞典 中国 加拿大 法国 白俄罗 斯 (生于 苏联) 美国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
因为经过他那简练、透通的意象,我们得以用崭新的方式来体 验现实世界。 用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 用出色的“回忆艺术”唤醒了最难以道明的人类命运。 有如蕾丝布料的作品,为当代人种植了纪念花园。2016 2017鲍勃·迪伦 石黑一雄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上创造出新的诗意表达形式。英国 (生 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 于日本)5.诺贝尔和平奖年份 1901 得主 亨利·杜南 弗雷德里克·帕西 1902 埃利·迪科门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 特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威廉·兰德尔·克里默 国际法研究院 贝尔塔·冯·苏特纳 西奥多·罗斯福 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 内塔 路易·雷诺 1908 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 德松 腓特烈·巴耶尔 1909 奥古斯特·贝尔纳特 保罗 - 亨利 - 邦雅曼·德斯 图内勒·德康斯坦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奥斯丁·张伯伦 查尔斯·盖茨·道斯 英国 美国 为罗加诺公约的签订做出了贡献。
为德国的赔偿制订道威斯计划,成为 1925 年罗加诺公约的经 伍德罗·威尔逊 莱昂·布儒瓦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 克里斯蒂安·朗格 弗里乔夫·南森 美国 法国 瑞典 挪威 挪威 在国际联盟的建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与 1899 和 1907 年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他对国际联盟的 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时常被称为联盟的“精神之父” 在国际联盟做出了重要贡献。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首位秘书长,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 对数百万竭力对抗饥荒的俄国人民提供帮助, 以及对小亚细亚 和色雷斯难民的帮助。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瑞士 竭尽全力保护第一次世界大战各方战俘的权利, 其中还包括让 战俘与家人建立联系的权利。 常设国际和平局 托比亚斯·阿赛尔 阿尔弗雷德·弗里德 伊莱休·鲁特 亨利·拉方丹 国家或地 区 瑞士 法国 瑞士 瑞士 英国 比利时 奥匈帝国 美国 意大利 法国 瑞典 丹麦 比利时 法国 瑞士 荷兰 奥匈帝国 美国 比利时 理由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办人。 各国议会联盟的主要创立者, 也是首届世界和平大会的主要组 织者。 国际和平局首任荣誉秘书长。 各国议会联盟首任秘书长。 各国议会联盟之父。
作为一个非官方机构,努力制定国际法的一般性原则。 《放下武器》一书的作者,还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立做出了贡 献。 成功地调解以结束了日俄战争, 他在仲裁上作出的贡献也给常 设仲裁法院提供了第一个案例。 意大利和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法国国际法学家,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成员。 瑞典和平与仲裁联盟的创始人。 斯堪的纳维亚最重要的和平倡导者, 加上他在各国议会联盟中 的重要贡献,他还是国际和平局的首任主席。 各国议会联盟领袖人物,两次海牙和平会议的代表。 在国际仲裁领域辉煌的职业生涯, 以及法德和英法之间的外交 工作。 各个国家和平社会之间的纽带。 仲裁法院成员,国际私法会议的发起人。 德国和平协会创始人。 对国际仲裁的浓厚兴趣,以及设立国际法庭的方案。 国际和平局局长。济支柱。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弗兰克·B·凯洛格 纳坦·瑟德布卢姆 珍·亚当斯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科德尔·赫尔 爱米莉·巴尔奇 约翰·穆德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莱斯特·鲍尔斯·皮尔逊 加拿大 前加拿大外交部长,联合国大会第七次会议主席。
为了在结束 苏伊士运河危机并试图通过联合国解决中东问题所做出的努 约翰·博伊德·奥尔 拉尔夫·本奇 莱昂·儒奥 阿尔伯特·史怀哲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联合国难民署 英国 美国 法国 法国 美国 联合国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和杰出的组织者, 世界和平组织 联盟和国家和平理事会主席。 哈佛大学教授,表彰他在 1948 年调解阿以战争所做的努力。 欧洲理事会国际委员会主席,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副主席,世 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成员, 联合国代表。 传道医生,兰巴雷内创始人。 美国红十字会会长,前美国国务卿和美国国防部长,联合国代 表,马歇尔计划的发起者。 联合国于 1951 年创立的国际救援组织。 英国教友会 美国教友会 瑞士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表彰该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量人道主义工作。 表彰他在故乡与孤立主义的斗争, 在美洲大陆建立和平国家联 盟的努力以及为联合国组织所做的工作。 前历史和社会学教授, 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名誉国际 总会长。 世界基督教青年会联盟会长,国际宣教协会主席。 对他人的同情以及帮助他们的愿望。 诺曼·安吉尔 阿瑟·亨德森 卡尔·冯·奥西茨基 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 斯 罗伯特·塞西尔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英国 英国 德国 阿根廷 英国 国际联盟 《大幻觉》一书的作者,国际联盟的支持者,有影响力的宣传 者以及和平教育家。
表彰他在国际联盟做出的贡献,特别是裁军领域。 竭力反对德国重整军备。 他在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促使大厦谷战争结束。 表彰他在国际联盟做出的贡献。 表彰该组织对难民提供的帮助。 美国 瑞典 美国 美国 倡导签署《凯洛格—白里安公约》 ,签署国表示放弃以战争作 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 为基督教的团结和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奖励她在社会改革上所做的工作以及担任国际妇女争取和平 与自由联盟领袖所做出的贡献。 促进《非战公约》签署,美国和平运动的领导人。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费迪南·比松 路德维希·奎德 法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对法德和解做出的贡献。 对罗加诺公约的签订做出了贡献。力。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勒内·卡森 国际劳工组织 诺曼·E·布劳格 法国 联合国 美国 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表彰他对绿色革命作出的贡献,对 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粮食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联邦德国总理,表彰他在西德东方政策上的贡献。 在通过巴黎和平协约实现越战停火以及美军撤离上发挥的积 极作用。
国际和平局主席,纳米比亚委员会主席。表彰他在人权领域做 出的贡献:通过欧洲议会试行《欧洲人权公约》 ,协助创立国 际特赦组织并担任领导人,担任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秘书长。 日本首相,宣布日本放弃发展核武器,并努力推动区域和解。 表彰他在争取人权、 裁军和促进所有国家之间合作上做出的努 力。 北爱尔兰和平运动(之后更名为和平人士社团)的创始人。 欧洲人权法院主席。 乔治·皮尔 菲利普·J·诺埃尔-贝克 艾伯特·卢图利 达格·哈马舍尔德 莱纳斯·卡尔·鲍林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会联盟 马丁·路德·金 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援 基金会 比利时 英国 南非 瑞典 美国 瑞士 瑞士 美国 联合国 民权活动家, 西方世界首位向我们证明斗争可以通过非暴力方 式发起的人。 国际救援组织。 道明会之父,难民救援机构领袖。 欧洲议会成员,终身致力于国际和平与合作。 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他“站在南非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最前 沿” 。 联合国秘书长。表彰他在加强联合国作用上作出的贡献。 表彰他在反对核武器试验上作出的努力。 表彰该组织 100 年来在保障人权上所做的努力。1971 1972 1973维利·勃兰特 亨利·基辛格 黎德寿西德 美国 越南 爱尔兰1974肖恩·麦克布赖德佐藤荣作 1975 1976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 奇·萨哈罗夫 贝蒂·威廉斯 梅里德·科里根 1977 1978 国际特赦组织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 特 梅纳赫姆·贝京 1979 1980 1981 1982 德蕾莎修女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 维尔 联合国难民署 阿尔瓦·米达尔 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 斯 1983 莱赫·瓦文萨日本 苏联 英国/爱尔 兰 英国/爱尔 兰 英国 埃及 以色列 印度 阿根廷 联合国 瑞典 墨西哥 波兰为保护良心犯人权所做的努力。
签署戴维营协议,通过谈判给埃及和以色列带来了和平。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创始人。 人权领袖,创办非暴力人权组织与统治阿根廷的军政府做斗 争。 联合国于 1951 年创立的国际救援组织。 表彰他们在联合国裁军协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们都赢得了 国际社会的认同。团结工联的创始人,人权活动家。1984 1985德斯蒙德·图图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南非 美国约翰内斯堡的主教,前南非教会理事会秘书长。 发布权威信息帮助人们意识到原子战争的灾难性后果……这 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加公众对原子武器扩散的反对意见, 对其优 先级别重新定义, 更加关注卫生和其他人道主义问题所面临的 压力。 美国总统大屠杀委员会主席。 表彰他为中美洲和平做出的贡献, 他的努力令各方于这年 8 月 7 日在危地马拉签署了协议。 为实现联合国的其中一项基本原则作出了重要贡献。 表彰他在解放西藏上斗争和对动用暴力的持续反对。 他主张通 过以容忍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以求维护自 己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兼苏联总统, 表彰他在和平进程 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帮助形成了今天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 分。
表彰她为争取民主和人权做出的非暴力抗争。 表彰她在尊重土著人民权利的基础上为促进社会正义和民族 文化和解所做的努力。 表彰他们通过和平手段结束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努力, 并为一 个民主的新南非奠定了基础。 表彰双方以极大的勇气通过政治行动兑现了承诺, 给中东地区 走向博爱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 表彰他们在国际政治中为减少核武器, 并朝消除核武器的长远 方向前进所做出的努力。 表彰他们为实现公正与和平解决东帝汶冲突所做的努力。1986 1987 1988 1989埃利·维瑟尔 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 斯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 措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 奇·戈尔巴乔夫 昂山素季 里戈韦塔·门楚 纳尔逊·曼德拉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 拉克美国 哥斯达黎 加 联合国 印度(生于 西藏) 苏联19901991 1992 1993缅甸 危地马拉 南非 南非 巴勒斯坦 以色列 以色列 英国 加拿大 东帝汶 东帝汶 瑞士 美国 爱尔兰 英国 瑞士 韩国 联合国 加纳 美国 伊朗 肯尼亚 联合国 埃及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1994亚西尔·阿拉法特 伊扎克·拉宾 希蒙·佩雷斯1995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 会议1996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 斯·贝洛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国际反地雷组织 乔迪·威廉斯 约翰·休姆 戴维·特林布尔 无国界医生 金大中 联合国 科菲·安南 吉米·卡特 希林·伊巴迪 旺加里·马塔伊 国际原子能机构 穆罕默德·巴拉迪 穆罕默德·尤纳斯 孟加拉乡村银行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表彰他们在禁止和清除杀伤人员地雷上所做出的努力。
表彰他们在为北爱尔兰的冲突找到和平解决方案上所做的努 力。 表彰该组织在多个大陆上开创性的人道主义工作。 表彰他对韩国乃至东亚的民主和人权事业做出的贡献, 特别是 与朝鲜达成和平与和解。 表彰该组织在增进世界和平上做出的贡献。 表彰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寻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办法, 推进民 主和人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表彰她为民主和人权做出的努力。 她还特别关注于妇女和儿童 权利的斗争。 表彰她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领域做出的贡献。 表彰他们在防止核能用于军事目的以及确保通过最安全的方 式和平利用核能上做出的努力。 表彰他们通过创业小额贷款来推进经济,以及向穷人,特别是 女性提供社会机遇上做出的贡献。200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 阿尔·戈尔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贝拉克·奥巴马 刘晓波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莱伊曼·古博薇 塔瓦库·卡曼联合国 美国 芬兰 美国 中国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 也门 欧洲 国际 印度 巴基斯坦 突尼斯 哥伦比亚表彰他们在传播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做出的努力, 并为应对这 一变化所需要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表彰他在超过 30 年的时间里奔波于几个大陆,试图解决国际 冲突所做出的努力。
为表彰他在促进国际外交和各国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 以表彰他长期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国争取基本人权。 表彰他们为女性安全以及女性全面参与和平建设工作权利所 做的非暴力斗争。 表彰该组织在超过六十年的时间里对推进欧洲和平与和解, 民 主与人权上做出的贡献。 表彰该组织在消除化学武器上所做的大量努力。 他们分别为对抗儿童和少年所受压迫以及争取所有儿童受教 育权而奋斗。 在 2011 年的茉莉花革命之后,对于建立一个多元民主的突尼 斯所做出的决定性贡献。 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结了持续五十余年造成至少 22 万哥伦比 亚人死亡和将近六百万人无家可归的哥伦比亚内战。2008 2009 2010 20112012 2013 2014 2015 2016欧盟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凯拉西·萨提亚提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突尼斯全国对话四方集团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6.诺贝尔经济学奖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朗纳·弗里施 扬·廷贝亨 保罗·萨缪尔森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约翰·希克斯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贡纳尔·默达尔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1975 列昂尼德·维塔利耶维 奇·坎托罗维奇 特亚林·科普曼斯 1976 1977 1978 1979 米尔顿·弗里德曼 贝蒂尔·奥林 詹姆斯·米德 司马贺 西奥多·舒尔茨 阿瑟·刘易斯 1980 1981 劳伦斯·克莱因 詹姆士·托宾 国别 挪威 荷兰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苏联 美国 瑞典 奥地利/ 英国 苏联 荷兰/美 国 美国 瑞典 英国 美国 美国 圣卢西 亚/英国 美国 美国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 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造性见解。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 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 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 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 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 存在定理。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 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 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 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 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 用。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 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依赖。
前者在 1939 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 后者将数理统 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 贡献。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他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并积极促进经济学分析水平的 提高。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 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获奖原因 他们研发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乔治·斯蒂格勒 杰拉德·德布鲁 理查德·史东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詹姆斯·M·布坎南 罗伯特·索洛 莫里斯·阿莱美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美国 美国 法国1989 1990特里夫·哈维默 哈利·马可维兹 默顿·米勒 威廉·福塞斯·夏普挪威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印度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以色列/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挪威 美国 以色列/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波 兰 美国 美国建立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91 1992 1993罗纳德·科斯 盖瑞·贝克 罗伯特·福格尔 道格拉斯·诺斯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成本和财产权的重要 性。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 场经济行为。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 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 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 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 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 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 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 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 的思想方法。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 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 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 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 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 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 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 究确定了标准。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 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1994约翰·海萨尼 约翰·福布斯·纳什 莱因哈德·泽尔腾1995 1996小罗伯特·卢卡斯 詹姆斯·莫理斯 威廉·维克里1997罗伯特·C·默顿 迈伦·斯科尔斯1998 1999 2000 2001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罗伯特·门德尔 詹姆斯·赫克曼 丹尼尔·麦克法登 乔治·阿克洛夫 迈克尔·斯彭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2丹尼尔·卡内曼 弗农·史密斯2003 2004 2005罗伯特·F·恩格尔 克莱夫·格兰杰 芬恩·基德兰德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罗伯特·约翰·奥曼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2006 2007埃德蒙·费尔普斯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 埃里克·马斯金 罗杰·梅尔森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2008 2009 2010保罗·克鲁格曼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奥利弗·威廉姆森 彼得·戴蒙德 戴尔·莫滕森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塞浦路 斯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英国/美 国 英国/美 国 芬兰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 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 经济治理,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 在市场搜寻理论中具有卓越贡献。2011 2012 2013托马斯·萨金特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阿尔文·罗思 劳埃德·沙普利 尤金·法马 拉尔斯·彼得·汉森 罗伯特·席勒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创建稳定分配理论,并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对资产价格的经验分析。2014 2015 2016让·梯若尔 安格斯·迪顿 奥利弗·哈特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对市场力量和监管的分析。 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 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资料搜集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