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列表 严重的战略失败 南明5位皇帝都无法力挽狂澜
严重的战略失败 南明5位皇帝都无法力挽狂澜
愤青在历朝历代都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愤青对国家战略来说,绝对没有任何的好处。在南北两宋时期,宋朝愤青一再出现战略错误。北宋首先是连金灭辽,到了南宋又成了连蒙灭金。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战略失误,也是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愤青干起事情来比起宋朝前辈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那群东林党清流们,他们干尽了一切的烂事。南明政权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联虏平寇,这导致了南明方面后来一系列的被动。

一、崇祯皇帝煤山殉国,弘光政权选择了联虏平寇
1644年,自封为大顺皇帝的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包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选择在煤山自缢殉国。但是李自成并没有在北京站稳脚跟,他在北京城中一系列的倒行逆施,导致了北京城内怨声载道。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多尔衮率领八旗主力入关。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大败亏输,伤亡在15万以上。在此之后,李自成狼狈撤离北京,逃回了山西地区。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群臣在一阵慌乱之后,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称帝。在得知李自成已经战败之后,南明方面十分高兴,还派出使臣前往北京表示祝贺。但对于刚刚入主北京的满清,没有一丁点的防范。这正是多尔衮想看到的,他一再麻痹南明。
面对刚刚进入北京的多尔衮,南明方面派出使臣前往北京谈判。南明方面的价码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地区划归满清所有。这就意味着就连明帝国的京师北京,南明方面也不要了。同时南明使臣向多尔衮提出了共同夹击李自成的请求,也就是后来的联虏平寇政策。多尔衮把自己的首要敌人设定为李自成,他命令清军主力两路进攻李自成最后的根据地陕西。此时虽然河南和山东在名义上也是李自成的地盘,但是实际上则是无政府地区。南明最好的策略就是进军河南和山东,以黄河为第一防线,使自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但南明竟然选择了观望,西南地区的明军主动进攻李自成,还取得了一些胜利。
二、由于初期的战略失误,导致了此后一系列的被动
清军在陕西击败李自成之后,南明方面的态度是痛打落水狗。两湖地区的明军准备技工李自成的残部,但意外发生了,李自成死在了一群地方武装的手里。李自成死后,他剩余的20多万农民军立刻分崩离析,一部分投降了清廷,另一部分投降了南明。李自成的实力土崩瓦解之后,清廷立刻开始调头进攻南明,到了这个时候,南明方面终于明白了情形,但已经为时已晚。江淮四镇先后投降,史可法战死扬州,随后清军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宣告灭亡,由于这个政权一系列的战略错误,导致了此后几个政权的连续性被动。隆武政权在福建建立之后,隆武皇帝提出了联合农民军残部的主张。但是这一计划还没有来得及推行,隆武皇帝便战死在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