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年的历史由来 炸药包的起源及历史

火烧 2021-06-30 11:38:24 1083
炸药包的起源及历史 这个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推论一下:首先,古代就不要说了,太平天国起义时候,太平军曾经用棺材装炸药攻破城市,后来清军反攻时候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并无其他爆破记载。换而言之,

炸药包的起源及历史  

这个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推论一下:

首先,古代就不要说了,太平天国起义时候,太平军曾经用棺材装炸药攻破城市,后来清军反攻时候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并无其他爆破记载。

换而言之,这个时代(1851年—1864年)没有炸药包。

在同一时期的美国南北战争,使用爆炸方式稍微先进,用采矿用的导火索和标准桶装黑火药进行爆破。

但是仍然没有使用炸药包。

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参考“冷山”。

美国内战之后,紧接着诺贝尔发明了数种新式安全炸药,日本人下濑雅允发明了一种更危险的炸药。

但是引爆方式仍然没有大的改变————填装到孔洞或者纸筒引爆或者直接整箱整桶的引爆。

到了1886年,填装高爆炸药的新式高爆榴弹出现了;令炮击威力一下子增加数倍。

但是这几年用于爆破方式仍然没有爆破用炸药包的记录。

换而言之,炸药包应该发明于1890年~~二战期间。

不过这范围仍然太大,我们再看看1890年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著名的甲午战争,日清两国大打出手;历史上有这样一段:“1894年7月23日拂晓。

黑暗中,一群日军准备用炸药爆破景福宫的一个门,结果没成功。

于是他们爬上去用斧子砸,费了很大劲把门砸开,军队蜂拥而入。

年的历史由来 炸药包的起源及历史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登陆的日军是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应该是标准海军桶装黑火药(下濑火药如此危险,携带进攻应该不可能,更何况未能炸开城门那么威力也着实不足)。

应当是跟以前一样,木桶中插入导火索引爆。

在下一场战争“庚子国变”中,同样有日本兵爆破城门的记录,史料如下:“1900年7月14日,我们正在天津内城的南城墙上。

这里一直被联军围攻,清国军队和义和团也进行了顽强抵抗。

今天上午早些时候,南门(插着星条旗的塔楼废墟下)被联军攻陷。

(联军在进攻过程中)两次试图用炸药炸开沉重的城门,但都无功而返,联军伤亡惨重。

在这危急时刻,一个日军士兵拿着火把冲上去,点燃了炸药,城门被炸开,但是他自己也被炸死了。

现在,胜利的联军正涌向我们右侧内城的每个角落。

”在记者拍摄的图片中,城门完全坍塌,不像是5-20公斤的黑火药炸药包的威力,倒像是三到五箱黑火药直接引爆造成的。

况且文中记述道,(导火索失效后)用火把直接引爆,那么和明显不是炸药包,众所周知明火引燃炸药包那就烧掉了而不是爆炸了。

而同年十月,革命党在广州制造一起爆炸案,使用铁桶+黄色炸药;这个配置相当前卫,可惜药量有限且爆炸位置偏移仍然没有炸死目标人物。

也就是说,1900年的日本人和革命党也同样不是炸药包的发明人。

不过,很偶然的我在历史上发现这一年还有另外的爆炸事件:“7月15日开始,义和团进攻聚集在宋家河的三千多名教民;三天后陈泽霖又带2500名新军加入;到20日,义和团用炸药包炸毁围墙攻入,杀死了所有做最后抵抗的修女,然后对困在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烧,只有五十人从窗口逃出;加上被陈泽霖带回北京的、被义和团卖为奴隶的、夜间逃出的,只有五百人幸存。”

对于“逢洋必反”的义和团,毫无疑问革命党的先进炸药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必然是国产黑火药。

这次爆炸事件恐怕是有据可查的黑火药炸药包的首次实战,是不懂科学装神弄鬼做法起坛子的义和团大师兄、二师兄们的创新产品。

究根到底,估计是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容器,直接用皮革、帆布之类的密封材料裹吧裹吧就把炸药扛过来起爆了。

这种无意中的发明,估计就是炸药包的起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