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宋朝不知名文人,写词风格与苏轼相似,留下一首堪称经典的词作

火烧 2022-03-15 06:33:47 1062
宋朝不知名文人,写词风格与苏轼相似,留下一首堪称经典的词作 苏轼是宋朝词坛上的翘楚,几乎无人可与之比肩,其作品大多意境深远、气势磅礴,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为首屈一指的词人,苏轼被不少才子当作偶像

宋朝不知名文人,写词风格与苏轼相似,留下一首堪称经典的词作  

苏轼是宋朝词坛上的翘楚,几乎无人可与之比肩,其作品大多意境深远、气势磅礴,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为首屈一指的词人,苏轼被不少才子当作偶像,模仿他风格的文人层出不穷,却没有人能达到他那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两宋时期的一位不知名(名气不大)文人,写词风格与苏轼相近,留下一首堪称经典的词作。

此人名叫陈与义,既擅长写诗,又精通填词,被后世人称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之所以说他不知名,并非一点名气都没有,而是跟苏轼、辛弃疾等人相比逊色许多。在诗歌创作方面,陈与义尊崇杜甫,因为他跟杜甫性格很像,具有忧国忧民之情怀。

陈与义聪慧过人,史书称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孩童时代就能下笔成文,名副其实的神童。政和三年,二十四岁的陈与义考中进士,从此开始入朝为官,虽然官职不高,却活的潇洒自在。不幸的是,后来宋朝遭遇靖康之变,多愁善感的陈与义回忆往事,从而挥笔写下一首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全词共六十个字,上阕属于词人对早年快乐时光的回忆,下阕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从首句“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可看出,陈与义以前无忧无虑,经常跟志趣相同的友人对饮,其场景可用“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形容,英雄豪杰推心置腹。

“长沟流月去无声”勾画出一幅美景,皎洁的月光洒在河面,河水静静流淌,一切是那么温馨美好。“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更好理解,杏花香气弥漫,使人陶醉在其中,加上喝了不少酒,顿时兴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笛子吹了起来,直到第二天早晨才离开。

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宋朝不知名文人,写词风格与苏轼相似,留下一首堪称经典的词作

下阕重在抒情,“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词人发自肺腑的叹息,字字透露出心酸与伤感。二十多年就像一场梦,而且是那种半夜能惊醒的噩梦,至今想起依旧惊出一身冷汗,并非因为仕途不如意,而是靖康之难给词人带来的痛苦。

回忆总想哭,词人把自己从痛苦的回忆中拉出,稍微清醒一点之后,独自走上家中的阁楼,欣赏大雨过后天气放晴的场景。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词人豁达胸襟的体现,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所有事情都将成为过去,不必过于悲伤,要好好珍惜当下生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