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一架破牛车对着国军纵队迎面冲来,毫不避让,谁这么大胆?
淮海战役中,一架破牛车对着国军纵队迎面冲来,毫不避让,谁这么大胆?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解放军形成了吃一个(黄维兵团)夹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态势。于是,围歼黄维集团的战斗进入了最后的阶段。12月5日,总前委刘、陈、邓于是下达了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击命令。
蒋介石也加紧了对黄维兵团作战的督促,紧急召见正在上海治病的十二兵团副司令、原18军军长胡琏,问他:“对十二兵团的处境有何看法?”

胡琏胸脯一挺,大声回答:“十二兵团兵强马壮,必能坚守等待援兵到达。”并表示愿意立即乘小飞机到包围圈内去协助黄维指挥。蒋介石对胡琏在关键时刻敢“闯敌阵”和“见义”勇为的举动大加赞赏。
谁知胡琏此去,差一点就没了命。
胡琏乘坐小飞机抵达双堆集后,向下属官兵宣告了蒋介石许诺空投补给,催促援兵和集结大军汇聚双堆集的计划,要求大家固守阵地,与共军决一死战。他的这一番打气,给濒于绝望的官兵注入了“强心剂”。
同时黄维、胡琏又规定了逼迫官兵送死的新的“战场纪律”:凡是放弃阵地或有投降共军迹象的蒋军官兵,一经发现,立即枪毙。
结果,解放军发起总攻后,战斗十分激烈艰苦。在争夺一些村落时,往往要把敌人全部消灭,才能占领阵地。尽管如此,中野各纵队和华野支援部队密切配合,从5日开始总攻,直到15日,终于全歼了黄维兵团。
在战斗的最后一刻,第十二兵团总司令黄维、副总司令胡琏和另一副总司令吴绍周眼看小命难保,趁着黑夜,各乘一辆坦克逃命。
有趣的是,三个总司令逃命,黄维、吴绍周两人没跑多远,就被解放军抓住,当了俘虏。
黄维兵团被彻底消灭后,蒋介石却死活不相信这是事实,还下令从汉口刚调来的第20军,赶赴双堆集去救援黄维。
这个军的先头部队刚从蚌埠出发,走过大桥不远,只见迎面一架破牛车,冲着部队的行军纵队而来,全无避让之意。带队军官怒冲冲上前喝止,才发现牛车上坐着一个满脸黑灰,衣冠不整的中将,赶忙立正敬礼。
原来,此人就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胡琏。
他从双堆集单身狼狈逃了出来。他向前来的军官问明情况后,有气无力地挥挥手说:“完了!十二兵团全完了!还到双堆集去干什么?回去吧。”
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黄维兵团就这样被歼灭,落下了最后一幕。
黄维兵团被歼后,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吓得丢魂失魄,赶紧将兵缩回蚌埠。北面被围的杜聿明集团日感岌岌可危。淮海战场上,解放军全局得胜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