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是唐代哪个阶段的画家 唐朝人物阎立本简介
唐朝人物阎立本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阎立本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临潼区)
出生日期:601年

逝世日期:673年11月14日
职业:画家、官员
主要成就:设计和营造大明宫
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阎立本人物评价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历史3xm.com.cn)历代帝王图阎立本除了擅长绘画外,而且还颇有政治才干,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殁,他由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咸亨元年(670年)迁中书令。咸亨四年十月壬午(初一)日(673年11月14日)卒。
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升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加右丞相。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阎立本人物地位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
阎立本画像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铁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阎立本历史记载
立本,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元年,迁右相,赐爵博陵县男。立本虽有应务之才,而尤善图画,工于写真。《秦府十八学士图》及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并立本之迹也,时人咸称其妙。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时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粉,瞻望座宾,不胜愧赧。退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咸亨元年,百司复旧名,改为中书令。四年卒。阎立本墓葬
阎立本墓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城南武安山东北面山坡上,今普宁寺东侧数
十米处。坐西南朝东北,背靠武安山,三面青山环抱,周围林木茂密,溪水横流,环境幽雅,古朴庄严。据志书记载,武后参政掌权时,阎被贬职来玉山隐居,在冰溪之南武安山下择地建房,在暖水三山之左设斋读书,在五都购置南庄。总章年间(669-670年),阎立本遇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弘法后舍住宅为普宁寺;舍读书之处为智门寺;将南庄改为普园禅院。并筑墓于普宁寺后,委以祭祀。现墓地存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立的墓碑一块,高2米,宽1.02米,厚0.11米,园顶,中央刻着“大唐相国本寺檀越立本阎公之墓”,左刻小字“清乾隆十五年冬月吉旦,住普宁寺沙门心田同本寺大众重立石。”1984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整个墓地长30米余米,宽20余米, 占地面积700平方米。1987年12月列入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阎立本特长特点
笔法圆劲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至今的有《历代帝王图卷》,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