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ppt 两级世界的形成.ppt 文档全文预览
两级世界的形成.ppt 文档全文预览
杜鲁门主义 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雕塑家叶甫盖尼·维克多罗维奇·符切季奇创作了“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 2、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分歧与矛盾? 在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的一线之隔中,人类的命运应如何把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如何“铸剑为犁”? 2、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分歧与矛盾? *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7课 启蒙运动 苏州市初高中历史衔接 教学研讨当前围绕乌克兰危机形成的东欧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具有了“新冷战”的特征。……新冷战形成的标志是2014年9月在英国威尔士召开的北约峰会……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认为,美国厚颜无耻且不负责任的政策正将世界推向新“冷战”边缘。……北约、俄罗斯均在东欧地区举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31日第663期 11月9日,在德国柏林的一处柏林墙遗址,民众参加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活动。 83岁的戈尔巴乔夫当天出席了在柏林勃兰登堡门举行的柏林墙倒塌25周年纪念活动。他在讲话中说:“世界正处在新一轮冷战的边缘。
有人甚至说,它已经开始,”……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 【概念阐释】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全面对抗的格局。 极: 两极格局: 冷战: 第一环节 盟友反目探因由——寻“冷战”之因 材料1: 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 ……英国……全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它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世界史?现代史编》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一般”一词来形容。……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至1945年的1350亿美元;……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战争结束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声望都空前提高了。……拥有坦克、自行火炮12900辆,飞机15500架,汽车60万辆。……——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西欧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2、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叶甫盖尼·维克多罗维奇·符切季奇简介,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战后美国实力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武装部队1200多万?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垄断原子弹 ?控制操纵联合国 战后苏联实力 ?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 ?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反法西斯战争使其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美苏均势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 美苏均势 2、基础: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叶甫盖尼·维克多罗维奇·符切季奇简介,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矛盾加剧 框架 基础 根源 一、美苏争霸缘何起——寻“冷战”之因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雅尔塔体系确立 第二环节 明争暗斗出奇谋——识“冷战”之策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苏联 美国 军事 经济 政治 表现 国家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开始标志 程度加剧 最终形成 “冷战”的表现 材料2: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 “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
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 在国会发表咨文,公开宣称,美 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 义对抗,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接受这一法案(指马歇尔计划)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到美国的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欧洲复兴法案》1948年4月 思考:“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诱引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 材料3: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
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第三环节 冷热交替论是非——悟“冷战”之果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 越南一乡村遭美军焚毁 196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 1950年“联合国军”在朝鲜登陆 朝鲜战争124师与联军第7团激战后,尸体遍野 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特征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欧洲 亚洲 美洲 德国分裂1949 朝鲜半岛分裂 194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3 两强均势,世界大战暂时避免 两强竞争,客观促进科技发展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历史资料是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依据,是历史的载体。 2、究“冷战”之责 材料4: 在雅尔塔协议中,苏、美、英通过《关于已被解放的欧洲的雅尔塔宣言》共同承诺,帮助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成立关心人民意愿的政府”。
斯大林认为,东欧国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亲苏,保证苏联的安全。他坦率地告诉美国人:“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由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都将是反苏的,我们不能容许。”——[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两则材料有没有矛盾之处?为何会如此? 材料5: “党打算造成国民经济的蓬勃的新高涨……把我国工业水平提高到……战前水平的三倍。我们必须使我国工业每年能生产生铁达五千万吨,钢达六千万吨,煤炭达五亿吨,石油达六千万吨,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于选民大会上的演说 思考:“意外事件”指什么?斯大林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果你是美国人,对此会作何想? 材料6: 遏制,“即以‘非全面战争’的方式,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可控制、可动员的手段,阻止对手进一步的‘扩张’……并试图使对手最终取消实施‘扩张’的意图。”“迫使这些势力处于自相残杀的状态之中, ……花费本有可能用来对付我们的精力与资源, ……直至筋疲力尽,从而保证世界上谋求稳定的国家与势力得以不受干扰地生活下去。”——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的电报 材料7: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 “冷战”的最初信号 ◇加迪斯《遏制战略:对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批判与评估》 ◇罗纳德·E.波沃斯基的《冷战:美国与苏联,1917—1991》 ◇爱德华·贾奇与约翰·W.兰登合著的《艰难困苦的和平--全球冷战史》 ◇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 ◇刘金质《冷战史》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质疑探索 激发思维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2012年美日韩联合海上军演 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空袭伊拉克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