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本吗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10-25 10:54:51 1048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前身是1979年中国最早成立的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1992年5月系所合并成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前身是1979年中国最早成立的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1992年5月系所合并成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院,1999年5月更名为管理学院,2004年原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划归管理学院,2006年1月与商学院、MBA教育管理中心重组成立新的管理学院(Business School)。2009年学校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并入管理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任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院务委员会主任。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本吗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截至2016年12月,学院共有教职员工214人,其中专职教师193人;学院下设9个系和1个中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工业工程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财政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统科学系、交通系统工程系,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另设有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中心、超网路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会计审计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13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学院共有各层次学历教育学生5566人,其中本科生3111人,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学生515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314人,非全日制硕士生626人。2018年5月2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正式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的国际认证。

基本介绍

中文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英文名: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创办时间:1979年类别:二级学院所属地区:中国·上海主管部门: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点:一级学科7博士点:一级学科1博士后流动站:1个主要院系:系统科学系、交通系统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会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院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历史沿革,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合作交流,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愿景使命,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9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前身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出席了成立大会。 1988年,在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基础上成立商学院。 1992年5月,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合并成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院。 1997年,商学院与原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系合并。 1999年5月,更名为管理学院。 2000年,成立信息管理研究所。 2004年,原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划归管理学院。 2006年1月,与商学院、MBA教育管理中心重组成立新的管理学院。 2009年,学院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系统分析与集成”两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5年,学院系统科学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原学科。 2016年,学院获批“十三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 2018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正式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的国际认证。 学校面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7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9个系和1个中心,设有13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系本科专业 系统科学系 系统科学与工程 交通系统工程系 交通工程 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系 公共事业管理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市场行销、电子商务 财政金融系 金融学 会计系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自设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2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自设二级博士点:管理系统工程、金融管理工程、企业管理工程、传媒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套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系统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点:金融、国际商务、交通运输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上海市高峰学高原科: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济系统运行与控制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共有教职员工214人,专职教师193人(思政17人)。其中,兼职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1人、东方学者4人、青年东方学者2人;具有正高职称35人、具有副高职称69人、具有中级职称87人(思政12人、教辅4人),具有博士学位14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汪应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陈斌

教学建设

截至2012年3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类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上海市精品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管理会计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基础会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信息管理研究所、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智慧型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中心、超网路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会计审计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3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近三年学院共承担了20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另外国家级项目9项,教育部、商务部等项目29项。共撰写论文2000多篇,其中,A类400多篇、B类600多篇;专著、编著、译著140多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上海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系统分析与集成”项目各1项。 截至2016年12月,学院申请立项国家级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各类科研项目到款数总计689.7898万元;完成发明专利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学院共发表论文631篇,其中A类129篇,B类486篇;全年检索的2015年发表的高级别论文SCIE36篇,SSCI7篇,其中SCIE二区论文12篇,SCIE三区论文13篇。 管理学院主要科研成果 年份项目名称获奖类别 2009年 用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模式推进实施大批量定制生产方法研究及套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 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及其在轻工与食品企业中的套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 基于供需网的大批量定制生产方法及系统研究 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 上海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 面向知识创新和大批量定制的知识管理方法研究及套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 上海积体电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套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 开创专科向套用型本科教育转变的系统化研究 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1年 教育信息理论 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2001年 上海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2000年 非线形复合介质输运性质的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自我发展机制,加速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自我发展机制,加速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上海市高校科研工作道德准则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方案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吉林省跨世纪发展纲要同全国各省(市区)发展纲要比较 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1998年 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上海市社会哲学优秀论文成果三等奖 1998年 改善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关系的思考和系统研制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复合介质界面非线性性质研究 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吉林省跨世纪发展最佳化人才管理对策研究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 1998年 吉林省跨世纪发展纲要同全国各省(市区)发展纲要比较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997年 振兴机械工业的人才策略研究 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 1997年 吉林省转变经济成长方式研究 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1997年 吉林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6年 科学方法研究 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总体战略纲要》 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1995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列CIMS总体设计方法工具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 最佳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投资效果的决策模型和系统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套用 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3年 2000年前川沙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上海市农村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大型动力系统的理论与套用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中国微电子技术套用前景预测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关系模型及DBASE-III-资料库自动生成系统(GRAND)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东海微机支撑软体 上海市科技结合生产振兴二等奖 1989年 中国微电子技术套用前景预测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12年3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北达科他大学、中密西根大学成立了国际联合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被国家教委批准为本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贝勒大学、费尔菲德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学生交流活动。 截至2016年12月,学院有1个本科中美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瑞双学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全年共派出近50名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接收了来自德国、芬兰、义大利等国家的国际交流生80余人次来院学习。全年共有10余名外籍教师来院为合作办学项目授课讲学。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上海市系统工程学会、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负责单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与文字院徽以深蓝色盾牌为背景,划分了四个区域,最上面为学院英文名称,左侧为“管”字,右侧分为一本书和地球仪两个区域。

愿景使命

愿景 成为中国位居前列的管理学院。 To become the leading business school in China. 使命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使其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学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推动上海、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服务创造管理学知识,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传授知识。 开展多学科学术研究,推进塑造先进的组织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通过创新思维推动经济发展。 核心价值 创造和传播先进的管理科学与技术; 提供和改善优质的学习课程与案例; 鼓励和倡导交叉的学科合作与创新; 促进和包容多元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名誉院长 汪应洛 常务副院长 高岩 党总支书记 雷良海 副院长 叶春明 严广乐 孙绍荣 张永庆 党总支副书记 姚秀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