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将军石攻略 庄河将军石的传说
庄河将军石的传说
庄河方言,庄河民间传说,庄河点生肖“属”,庄河的‘灯笼杆子”,满族绣工的“枕头顶子”, 庄河玉米“擦子”,庄河大骨鸡。

庄河的自然景观也很独特,漫长的海岸线,生成了许多岛屿,住在海边的人,就沾染了一种“海赖”气息。
而北部绵延的山区,不仅造成了象冰峪沟,步云山这样秀丽的山水,因为大山的封锁,则保留住了很多淳朴的民风。
南部沿海的人从山东迁来的比较多,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而北部山区的人,以满族人原居的多,思想有些保守,但也更朴质。
我想:正因为南临大海,北靠群山,东西一线,才造成了庄河这样有别于其他地区,有独特民风的原因。
说庄河历史悠久,文人荟萃,并不为过。
追寻历史,庄河可以远溯到东北远古民族肃慎族和和扶余族两族,一支是满族的先祖,一只是朝鲜的先祖,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过。
经过考古发现,庄河曾有10余处古人类遗迹,最著名的当属黑岛北吴屯遗址,挖掘出来许多完整的陶器和石骨,玉等文物。
到战国时期,庄河归属于燕国。
东北被燕国大将秦开扩展到鸭绿江北岸,庄河一带被划为辽东郡,从这时起,庄河被正式划归为中国地理版图。
八十年代曾在桂云花一带出土了刻有铭文的,国家一级文物------赵国春平侯青铜剑,说明在战国时期,庄河已跟中原有很亲密的联系。
庄河在南北朝时,一度被高句丽占据。
东晋安帝元兴三年,高句丽在庄河修建了防御工程:城山古城,旋城,东高丽城,西高丽城。
唐代时期,唐太宗几次大规模的征东,终于收复了辽东失地,设立安东都护府。
唐朝的几次征东,给庄河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影响。
留下的古地名有:观驾山,唐儿府,桃花浦(花园口),青堆子,明堂石,歇马山,冰屿,马道口等。
唐亡以后,五代十国继之,东胡族的一致契丹兴起,在北方建立辽国,庄河属之。
后又归为金国,一直到金灭入元。
明清时期,是庄河人流汇聚鼎盛时期。
即有从海南闯关东来的山东人,也有北迁来的满族人。
不仅有平民百姓,也有名门大族后裔,文官武将,文人雅士,侠客优伶,高僧贫道,这对繁荣庄河,形成庄河人的特点和优良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朝时期,庄河还归属岫岩州管辖,一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庄河才从岫岩划出,设立庄河厅。
直接归奉天府管辖。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建中华民国,施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政策。
庄河厅在民国二年改为县,归奉天省直接管辖。
民国二十年(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据东北,建立了伪满政权,庄河和大孤山合在一起,成立伪庄河厅公署,归安东(丹东)管辖。
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光复为止,庄河被侵略者统治了14年之久。
庄河人,在明代就出过将军,象明朝后期的总兵毛文龙,盘踞在石城岛,王家岛,大鹿岛,成为霸占一方的土皇上。
明朝时庄河人在朝做大官的也不乏其人,根据老《庄河县志》记载,当时墓碑所记,尚书王鸿儒的墓在高阳寺,镇国将军刘某的墓在石城岛,司马杨勃的墓在鸡冠山前,王世香家做官有碑记三十七任等,可见庄河人才济济。
到了清代中后期,人才更是辈出。
有清一代忠臣李秉衡,李山大人出生在鞍子山石嘴。
官至正一品,被封为光禄大,建威将军,忠节公。
嘉道年间,小孤山孙堡村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辽东二士”之一,----舒穆禄。
多隆阿,此人集经学与文学一身,曾任金陵,盛京,平阳书院山长(等于大学校长)。
南尖潮许沿的老许家,也出了一位文人,许文运。
此人无意于功名,专志致学,著有诗集《浒东诗抄》四卷。
清末民初,庄河的文人墨客更是层出不穷。
从事绘画和书法的人达二百多名。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铁梅”孙同九的梅花。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宴少翔教授评他的晚期作品时说:“辽宁200年前出了个高其佩,近百年来出了个孙同九,他是辽宁的荣誉……”他的《梅林百鸟图》长400厘米、宽40厘米长卷原作被珍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馆。
喜禅的墨竹画,风晴雨露,更是享誉日本和朝鲜国家。
许韬光(拙一生)的山水,李绍阳的隶书,王贯三的岣嵝体书,都享誉一时。
特别是以南尖的老许姓,小孤山的孙姓,前炮台的王姓这三大家族为中心,文人书画家更是人才济济,共同造就了庄河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