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儿子 恭亲王溥伟,恭亲王溥伟有后代吗?
恭亲王溥伟,恭亲王溥伟有后代吗?
恭亲王溥伟的孙子
爱新觉罗·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连。他的父亲溥伟于清光绪年间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毓嶦在清皇室辈分的排列中属于乾隆皇帝钦定的“永、绵、奕、载、溥、毓、恒、启”中的“毓”字辈。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
恭亲王的后代有哪些人?
1、子女
长女:荣寿固伦公主(1854年-1924年)
长子:载澄(1858—1885),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享年二十八岁。嗣子溥伟,载滢长子。
次子:载滢(1861—1909),1868年出继钟郡王奕詥为嗣,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享年四十九岁。
三子:载浚,早殇。
四子:载潢,早殇。
2、孙子
长孙:溥伟(1880—1936),恭亲王,载澄嗣子。
次孙:溥儒(1896—1963),著名书画家,清亡后改名溥心畲,其诗、书、画与张大千齐名,故后人将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
三孙:溥僡(1906—1963),著名书画家。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
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
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
扩展资料:
恭亲王的其他亲属:
1、兄弟
长兄: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次兄: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三兄: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四兄:爱新觉罗·奕詝,即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
五兄:爱新觉罗·奕誴,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七弟: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八弟: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九弟: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2、姐妹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1819),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为祥嫔钮祜禄氏,无封。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1835),母孝全成皇后,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葬陈家门园寝。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一1860),母为孝全成皇后,封寿安固伦公主。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856),母祥妃钮祜禄氏,封寿臧和硕公主。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859),母孝静成皇后,封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
皇七女(1840—1844),母彤贵妃舒穆鲁氏,未命名,无封。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866),母彤贵妃舒穆鲁氏,封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奕欣
恭亲王是什么意思
清朝后期的恭亲王爵位世系。人们一般所提及的“恭亲王”指首位恭亲王——“奕欣”。
详见奕欣。 清朝世袭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欣封为和硕恭亲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获世袭罔替。一共传了四代三位。 奕欣(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他出谋划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危机,迎来同治中兴。在政治舞台上经历几番大起大落,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让他经历了很多不幸,儿女多早殇,侥幸活下来的则难堪造就。他有4个儿子,长子载澄、次子载滢、三子载浚、四子载潢。其中三、四两子俱幼殇。长子载澄袭贝勒,成年后胡作非为。这三个儿子,都死在他前面。另外一个儿子载滢,一度过继给奕欣的弟弟钟郡王奕詥,袭贝勒爵位。庚子事变(1900)时,因卷入义和团活动又被夺去一切职衔。 恭忠亲王奕欣:宣宗成皇帝旻宁六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恭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薨,谥曰忠。 恭贤亲王溥伟:奕欣孙,载滢长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恭亲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薨,谥曰贤。 恭亲王毓嶦:溥伟七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袭恭亲王。清朝末年恭亲王的名字
恭亲王,清朝世袭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爱新觉罗·奕欣被封亲王,封号恭,死后谥号忠,允许世袭罔替,每次袭封不需递降一级。一共传了四代三位。
恭勤亲王:爱新觉罗·胤福 恭僖亲王:爱新觉罗·弘明 恭端亲王:爱新觉罗·永煜 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1851年加亲王衔,1862年准世袭罔替,谥号忠。清朝恭亲王的儿子和溥仪是什么关系?
清朝恭亲王的儿子是溥仪的堂叔伯。
恭亲王奕欣,道光帝六子;溥仪是道光帝的曾孙,恭亲王奕欣七弟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因此恭亲王的儿子就是溥仪的堂叔伯。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扩展资料
亲属成员:
祖父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醇贤亲王。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所生,咸丰帝异母弟。
叶赫那拉·婉贞(奕譞嫡福晋):嫡祖母,慈禧太后之妹,光绪皇帝生母。
刘佳氏(奕譞侧福晋):五品典卫德庆之女。
嗣祖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清文宗咸丰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硕恭亲王
什么是摄政王、什么是恭亲王?
摄政王指的是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恭亲王是清朝皇室的一种特殊爵位,属于铁帽子王。
1、摄政王
摄政王(prince regent),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
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如中国西周时期周公摄政,汉朝时王莽摄政,清世祖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中醇亲王载沣摄政。
2、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
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扩展资料:
一、摄政王影响
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
所以纵观古代历史,摄政王能够善始善终的没有几个,往往是入主中原的王朝建立之初,比如周公、多尔衮勉强算一个“向使当初身便死”,反过来说,豪格就是多尔衮的管叔鲜、蔡叔度。
至于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儿子摄政的,就属于特例了。摄政则大多在国主年幼,无力理政时出现,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称呼。
二、恭亲王世系:
恭忠亲王奕欣:宣宗成皇帝旻宁六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封恭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薨,谥曰忠。
恭贤亲王溥伟:奕欣孙,载滢长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恭亲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薨,谥曰贤。
恭亲王毓嶦:溥伟七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袭恭亲王。
果敏郡王载澄,奕欣长子,初封奉恩辅国公,1868年进贝勒,1872年加郡王衔,谥号果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政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恭亲王奕是怎么死的 ?
去世 公元1898(光绪二十四年),奕訢一病不起,四月初十日病逝。终年66岁。谥“忠”,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和硕恭亲王”。咸丰年间,奕訢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后代(66)恭亲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