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二卷原文 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第四卷·争战
作者:刘基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变则击之,乃利。法曰:「争地勿攻。」
三国,魏青龙二年,蜀将诸葛亮出斜谷。是时,魏将司马懿屯渭南,郭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心,此非国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淮将皆以为欲攻西围,淮独以亮见形于西,欲使兵众应之,必攻东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败。
译文
作者:佚名

大凡对敌作战,倘若遇到对作战有利的地形,应当抢先占据它,凭此作战就能胜利。如果有利地形为敌人先期占领,我军便不可贸然发动进攻,而应等待敌人自身发生变化,再乘机发起攻击才有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遇有敌我双方必争的有利地形,已为敌人抢先占领了,就不要贸然发动攻击。”三国时期,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北攻曹魏,且在兰坑一带垦田种地。此时,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兵驻屯在渭水之南,其部将郭淮推测诸葛亮一定要争夺北原,便建议魏军抢先占领该地,但在讨论中多数人认为不必如此。郭淮因此而进一步分析说:“倘若诸葛亮跨过渭水而登上北原,再派兵控制了北部山区,就会切断陇道,动摇民心,这将是不利于国家大计的。”司马懿听完郭淮的一席话非常赞赏,并派他率兵进屯北原。就在郭淮所部进占北原,正在构筑工事之际,蜀军大批赶到这里,郭淮于是挥军迎击之。几天后,诸葛亮大张旗鼓地调兵西行,郭淮的部将们都认为诸葛亮要攻打魏军西部阵地,唯独郭淮看出诸葛亮是用“示形”之法伪装向西进攻的样子,以此诱使魏军前去应战,而真正企图则是向东进攻阳遂。当天夜里,蜀军果然向阳遂发起进攻,但因郭淮预先有所准备,才使魏军没有打败仗。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相关文章
- 百战奇略避战翻译 百战奇略・第八卷・避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八卷・避战原文及翻译
- 谏逐客书第二段翻译 百战奇略・第八卷・逐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八卷・逐战原文及翻译
- 百战奇略避战 百战奇略・第八卷・分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八卷・分战原文及翻译
- 百战奇略避战翻译 百战奇略・第七卷・缓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七卷・缓战原文及翻译
- 百战奇略避战 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原文及翻译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原文 百战奇略・第七卷・远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七卷・远战原文及翻译
- 百战奇略避战翻译 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原文及翻译
- 齐晋鞌之战原文及读音 百战奇略・第九卷・和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九卷・和战原文及翻译
- 薛谭为何辞归又为何求反用原文回答 百战奇略・第八卷・归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八卷・归战原文及翻译
- 百战奇略避战 百战奇略・第七卷・火战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第七卷・火战原文及翻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