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有姓公方的人吗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火烧 2022-07-08 02:45:33 1068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1、公勉仁公勉仁,官至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公勉仁号西埠,字尚德。公勉仁,生于齐地,蒙阴,自古隶属江北蛮荒之所,受齐气影响深远,齐风自古“兀傲雄肆”,尚侠义,出生于此的公勉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1、公勉仁

公勉仁,官至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公勉仁号西埠,字尚德。

有姓公方的人吗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公勉仁,生于齐地,蒙阴,自古隶属江北蛮荒之所,受齐气影响深远,齐风自古“兀傲雄肆”,尚侠义,出生于此的公勉仁自幼受齐地尚武文化与鲁地诗书礼仪文化影响,自幼秉性耿直、凛凛有气节,为官不喜附权贵。

明正德初(公元1506年)公勉仁以逆刘瑾被逮下锦衣卫狱,终无性命之忧,降为四川布政司参议,外贬谪五年,后因督师讨贼协剿有功,擢都察院都御史七年,终官至大同巡抚、都察院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勉仁卒后,其家族连续五代均是三榜进士出身,五世进士,父子翰林,一时名重朝野。

1490年(明孝宗弘治三年)中进士,授“行人”,后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被称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权势颇重。

后升任太仆寺少卿,再升(山西)大同巡抚等,官居要职。

明武宗正德初年,因得罪宦官刘瑾,被降为四川布政司参议,因剿蜀寇有功,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大同,在边十年,边陲无警。

著有《东山集》,现仅存清《蒙阴县志》中记载的《舟中野望》七律一首。

蒙阴野店镇上东门村,原建有都宪石坊1座,即公勉仁的石坊。

2、公跻奎

公跻奎,官至湖广兵备道按察司副使。

公跻奎是公鼐的曾祖父,公勉仁之侄,公景仁之子,原名志厚,号中山,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后升任湖广按察副使,后调广西,讨平反叛,累立战功。

著有《中岩诗草》行世,今天尚能读到他吟咏“蒙阴八景”的律诗八首。

3、公一扬

公一扬,官至工部郎中。

公一扬是公跻奎三子,公一扬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是“五世进士”的“第三世”,初授大理寺评事,迁河南裕州知州,仕至工部郎中。

著有《闲音集》。

其《秋夜弹琴》、《卜筑》二首及《蒙阴八景》等诗尚能找到。

公一扬去世后,公氏家族呈请批准,在蒙阴县署右边为其修筑石坊一座,号“荣世坊”,现因社会动荡早已踪迹全无。

4、公家臣

公家臣,官授翰林院编修,南京户部主事。

公家臣是公鼐之父,初选翰林院庶吉士,转授翰林院编修,南京户部主事,会典纂修官,后赠礼部左侍郎。

公家臣字共甫,号东塘,于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会典纂修官,负责校阅《世宗实录》。

1577年(万历五年) ,由于他主持正义,不苟异同,受到当权者张居正的嫉恨而被贬官,降为泽州判官,移官至广平司理、南京户部主事,1583年(万历十一年)卒于滁州,终年五十一岁,后赠礼部左侍郎。

5、公鼐

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两朝实录副总裁、赠礼部尚书,谥“文介”。

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明朝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公鼐是明末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提出“齐风”的诗歌主张,公鼐“论诗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情反对模拟复古”,与于慎行、冯琦时称“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

在晚明诗坛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人一起标举“齐风”共同推动了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发展,以地域之风影响全国,成为晚明诗风走向的先导。

“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