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火烧 2022-01-23 04:16:49 1116
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15 分)季梁谏魏王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①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

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15 分)季梁谏魏王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①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 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 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 【注】①焦:皱缩。   ②申:通“伸”。  ③大行 :大路。   ④动:行动、举动。 1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一处)。(2分) 举 欲 信 于 天 下 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中道而 反(     ) (2) 方 北面而持其驾(     )        (3) 我欲 之楚(     ) (4) 而离 王愈远耳(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13.季梁所讲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 ____                                                                                                                (2分) 14.阅读上文,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链接文字, 具体说说季梁劝魏王与邹忌讽齐王,两人说理的方式有何相似之处?(3分)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   10.举/欲 信/于 天 下 11.同“返”;向北;到、往;建立王业或称王 12.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使名分尊贵。 13.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认清方向。如果与目的相反,即使条件再好,也绝不能成功。 14.都采用比喻说理(或者类比说理)的方式,季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劝魏王,而邹忌通过自述家事来劝齐王。他们都讲究说话艺术,语气比较委婉,别人乐于接受。     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 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 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 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