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刷题答案 高一历史题求答案在线等

火烧 2021-05-24 10:49:12 1063
高一历史题求答案在线等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3)30年代大危机

高一历史题求答案在线等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3)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

(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

(美国)

3、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和影响

利:避免盲目生产,保证生产社会性。

弊:经营不善,效率低下。

二、企业的微观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背景: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含义:股票分散化

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

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

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

德国的西门子公司,1996年营业额达118亿马克,但西门子家族只拥有公司股票的4%左右就控制了西门子公司。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刷题答案 高一历史题求答案在线等

美国的股票总值中,占90%的居民只有11%的股票,而10%的最富有者占了63%的股票。

小股东虽有权参加股东大会,但不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影响:(即:股票分散化的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有利企业的发展。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2、“经营者革命”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私人企业生产物质产品,而政府则提供旨在提高文明和文化水准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包括社会保险、卫生保健、住房建筑、教育、文化活动等内容的国家。

一般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成了“福利国家”。

四、“黄金时代”的出现与结束

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1973年经济危机出现后结束,开始进入了“滞胀”时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