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党的发展历史有什么感触
学习了党的发展历史有什么感触
在gcdzg80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自己的认识,这也是学好党的基本理论的一条重要经验。
认真研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深入学习在这一结合过程中创立的两大理论成果——毛 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进一步提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cdzg从一成立,就坚定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努力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正如毛 泽东所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但是,当时的gcdzg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还懂得不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因此,党内不可避免地接连出现了“左”的和右的错误,使中国革命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
特别是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包括gcdzg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极力鼓吹“百分之百地绝对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列宁主义总路线”,只知生吞活剥地背诵马列书本上的个别词句,照搬照抄苏联的革命经验和模式,攻击以毛 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是“狭隘经验论”,说什么“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那些动辄引经据典、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教条主义者们,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恰恰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胜利之路。
我们党历来反对离开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抽象地空洞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认为,党的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只有在群众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产生。
任何正确的理论,如果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彻底打破教条主义对党内思想的束缚,切实端正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毛 泽东在1941年5月向全党发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号召。
他严肃地批评了那种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不注重研究中国现实,不注重研究中国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的恶劣学风,提出“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我们要把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中国近百年史特别是gcdzg的历史,作为冲破教条主义思想束缚,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基础。
要提高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
邓 小平同志作为gcdzg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十分重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反复强调要用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教育党员和青年一代,把加强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的学习、教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他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地解决了摆在gcdzg人面前的相互联系的两个重大历史课题,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科学地评价毛 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 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都离不开对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与此同时,以邓 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着手解决另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这就是继续探索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自50年代以来,我们党就开始进行这一探索,其间历经磨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曲曲折折,反反复复。
邓 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把对毛 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统一起来,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982年,邓 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总结和概括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当代gcdzg人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科学命题。
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随着实践的发展,邓 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并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