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闲居寄诸弟韦应物意思 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9-19 15:27:26 1045
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原文及翻译赏析 新秋夜寄诸弟原文: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疴。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新秋夜寄诸弟翻译及注释翻译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

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原文及翻译赏析  

闲居寄诸弟韦应物意思 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原文及翻译赏析

新秋夜寄诸弟原文: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疴。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新秋夜寄诸弟翻译及注释

翻译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著故乡亲人。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注释1星河:银河。2空斋:萧条的居室。3用:因为。4人瘼(mo):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5微疴:小病。6颜鬓:容颜,鬓发。7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新秋夜寄诸弟创作背景

  《新秋夜寄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

新秋夜寄诸弟赏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著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4]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疴。」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诗词作品:新秋夜寄诸弟诗词作者:【唐代韦应物诗词归类:【秋天】、【相思】、【思归】、【忧国忧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