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什么意思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火烧 2021-05-10 05:49:22 1062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谁能给我讲一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故事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谁能给我讲一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故事

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谁能讲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说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十六岁时被苏州戏院请去唱戏唱曲,名噪江南。后来,国丈田畹选美,软硬兼施地夺走了陈圆圆,这就是“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以后,在田府侍宴时,被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看中了,强索陈圆圆为妾,这就是“座客飞觞红晶莫,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陈圆圆归了吴三桂,似乎是有了归宿。可是“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闯王军队攻占了北京,军队纪律不好,烧抢掠,大将刘宗敏抢掠了吴三桂的家,强占了陈圆圆,这就是诗中所说“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吴三桂闻讯,拍案而起,本来对李自成起义军有归顺之意的他决意打开城门,迎清军入关。 想要详细的话,我建议你看看《圆圆曲》,里面的说的比较详细。我不会背,现在拷来给你看。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冲冠一怒为红颜 是什么意思?

语出自圆圆曲,典故是吴三桂因为陈圆圆,对李自成先顺后叛,后引清兵入关。

字面的意思,为女人发了很大的火,头发立起来把帽子都顶掉了

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有哪些人物?

孙玉良

自古女人被喻为“红颜祸水”,但男人还是心甘情愿地一次次为心仪的美人一战,因为在男人的骨子里始终认为:征服了女人就等同于征服了世界。尽管一次次战争夹杂着政治利益,夹杂着个人恩怨,夹杂着一个人或一批人的理想,但最直接的战利品则是女人。吴三桂为陈圆圆“冲冠一怒”并非唯一,历史上至少有八次,他们的“红颜祸水”主角是: 一、齐文姜: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同为闻名“国际”的绝色美人。古典名著《诗经》用了六首诗来咏叹齐文姜,在这一本诗集中,有诗说她美德双全,让人难以忘怀,“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而在另一首诗中,却漫骂她荡妇一个,“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南山》)。可见,这个春秋时的美女齐文姜,在当时就成了风云人物,站在了浪尖上被人评点,全国士民为之如痴如狂,各国的王孙贵族纷纷上门提亲,不料,齐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看上了妹妹,发生了历史上最令人不齿的乱伦。随后,邻国鲁桓公闻齐文姜之美,派人求亲,一心要彻底斩断女儿与儿子的这段孽缘的齐僖公赶忙同意了。齐文姜嫁到了鲁国后,很快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但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齐襄公)后,未忘旧情,一心要夺回齐文姜。恰逢齐文姜回娘家探亲,二人如烈火干柴,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鲁桓公见妻经久不回,到齐国接妻时得知了不堪忍受的内幕,勃然大怒,当即动手打了“大舅子”齐襄公一顿,欲火、妒火和怒火烧在一起的齐襄公也“龙颜大怒”,对鲁桓公痛下了杀手。美女惹得两位国王当众动粗,并激发命案,这可能在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罢。 二、息妫:春秋时陈国的小公主,长有绝世之貌,她眼如秋水,脸似桃花,丽若芙蓉,雅若蕙兰,站着像临风弱竹,走路像仙子凌云。各国王孙贵胄皆垂涎三尺,陈国的国君先是同意女儿嫁给息国的国君息侯,息妫出嫁时,路过蔡国,蔡哀侯说:“妫妹至此,岂可不见一面?”就在宫中设宴款待,亲自作陪,在席上对息妫进行调戏。息侯大怒,但又担心不是蔡哀侯的对手,为报复蔡侯,息侯设计求救于楚文王,楚文王与息侯合兵一处,活捉了蔡侯,蔡侯愤怒,对同样好色的楚文王大夸息妫之美,于是文王朝思暮想得到妫氏,借巡视各方为名,来到息国。对息侯说:“我有大功于君夫人,今三军在此,君夫从为何不来慰劳?”息侯说:“敝国褊小,不足用此礼仪,望宽容小君。”楚王拍案大叫:“匹夫背义,敢以巧言拒我,左右何不为我拿下!”用伏兵活捉息侯,灭其国,息侯不久忿郁而死。楚文王念蔡侯介绍息妫有功,就把他释放回国。封息妫为桃花夫人,但息妫在楚宫三年,从不与楚文王说话。楚文王很奇怪,问她为何不说话,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侍候二夫,即使不能死,又有何面目同别人言语?此是献舞之过啊?”说完,痛哭流泪,泣不成声。楚文王发现她还怨恨蔡侯,为了博得她的欢心,便说:“夫人勿忧,寡人一定给你报仇!”于是就派兵打进蔡国,蔡侯打着赤膊请罪,并把库藏宝物献给楚军,楚军才退。息妫之美,惹得三国国王发怒动兵,真不让齐文姜也。 三、貂蝉:三国时人,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号称“闭月”,她在当时大司徒王允的设计下,深深地陷入与董卓和吕布的三角恋中,这三个男女皆可称天下第一,貂蝉是天下第一美女,董卓是当时政权的实际掌握者,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吕布公认天下武艺第一,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本是董卓的义子,但为争夺天下第一美女的青睐,父子反目,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董卓死于吕布戟下。貂婵之美,终使江山变色。 四、二乔:三国时人,三国时乔公之二女,二人皆美艳,贤德有才。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策,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瑜,但同时也惹得当时天下最有势力的丞相曹操的争风吃醋,曹操既是志在天下的英雄,也迷恋房中术,曾收罗“倡优在侧,常日以达夕”,且修筑铜雀台以收蓄天下美女,招募方士研究房中术,并以大量宫女做试验。二乔就是这位曹大官人的心愿之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曹操欲吞并东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周瑜是东吴的关键人物,诸葛亮为说服周瑜,故意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他曾经发誓:‘我第一个愿望是扫清四海,成就帝业;第二个愿望是得到大乔小乔,死无遗憾。’不如将军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送给曹操,那不是天下太平么?”周瑜听罢大怒,“老贼欺人太甚!大乔是孙策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我与老贼誓不两立!”于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战役“赤壁之战”拉开战幕。唐杜牧写曹操曾觊觎大小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 五、绿珠:西晋人,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乃天下第一富豪石崇的爱妾。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他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斗富。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金钱美女,石崇独得,自然引起多人愤慨,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就是暗慕绿珠而愤愤者之一,石崇失势后,孙秀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绿珠之美,虽未引起国家战乱,但却致当时世界首富身死。 六、萧美娘: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她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绝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隋灭梁后,萧美娘成为亡国之女,但她的美貌引得天下英雄追求,萧美娘初和大隋朝蒲山郡公李密私定终身,是李密的未婚妻,后来因为政治因素被选入隋宫为杨勇妃,杨广得知心仪的姑娘成为他的嫂子后,冲冲大怒,杀父屠兄,以强硬的手段纳萧氏为妃,李密因为未婚妻被迫成了杨广的妻子而冲冠一怒,起兵反隋。杨广被杀以后,萧美娘本想一死,但被侍女劝说以光复隋朝天下为重,为了光复隋朝天下,萧美娘被迫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做了奸相宇文化及的淑妃,义军首领窦建德久慕萧美娘美色,起兵诛杀了宇文化及,萧美娘被迫做了窦建德的二宫。军阀王世充也久慕萧美娘大名,打败窦建德后强纳萧美娘为妃,李密不要江山要未婚妻,把玉玺交给王世充换回未婚妻。唐国公李渊打败李密,抢走萧美娘,萧美娘本是李世民的表婶,被迫做了李世民的庶母,怀有亡国之恨的隋室义成公主闻悉,以萧美娘之美说服突厥可汗,带领突厥兵来犯,唐朝刚刚立国不久,四方盗贼四起,还没有统一全国,李渊畏惧突厥兵,不得已将萧美娘交给义成公主。萧美娘在突厥和公主一起先后做了突厥二可汗的可敦,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破突厥,唐军大败突厥颉利可汗,迎萧美娘重归长安,李世民在萧美娘身上体会到成熟女人的一种风韵、一种魅力、一种激情、一种实实在在的浪漫,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小母亲般的温馨,这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抚慰。他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说三道四,就这样,唐太宗封萧美娘为昭容,萧美娘又成了大唐天子李世民的爱姬。萧美娘之美,竟惹得天下为之战,伦理为之乱,真可谓空前绝后。 七、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才色双绝,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久慕其名,起兵攻蜀,十四万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战而溃。孟昶对花蕊夫人说:“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的赵匡胤终于得以亲近芳泽,只觉得千娇百媚,难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称臣妾费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时,那一片娇音,如莺簧百啭,呖呖可听,不久封花蕊夫人为贵妃,为长期的霸占花蕊夫人,七日后赵匡胤设计毒死孟昶,但令赵匡胤没想到的是,他夺得美人之爱,不光孟昶愤恨,他的兄弟赵光义也早已怒火焚胸,原来赵光义也早已爱上了花蕊夫人。有一夜,赵匡胤召见晋王(宋太宗),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这烛影斧声,便成为千古之迹。其实,正是赵光义为了江山美人,愤而屠兄。不幸的是,花蕊夫人最后没有成为赵光义的妃子,反被他一箭射死,大概是杀人灭口也未可知。因花蕊夫人之美,两位帝王间接死于她手。 八、陈圆圆:明末清初人。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刘宗敏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国的历史由此改变。陈圆圆成为改朝换代的关键人物。

关于‘吴三桂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吴三桂一怒为红颜:

真实的历史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为后人杜撰。清朝人编写的明史对此只字不提,说明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其次,吴三桂并未投降李自成。

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清国借兵,要求他们从喜峰口长城一线由北向南与自西向东的关宁铁骑两线作战打击农民军,却被求战心切的吴三桂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

此后,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农民军丢弃无数粮草,辎重,美女(古代美女往往被当成战利品),正是在收割战利品的过程中,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

扩展资料:

在335年前的今天,1678年10月12日 (戊午年八月廿七),吴三桂逝世。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

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 ,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

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

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

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开始蓄发,改穿明朝衣冠。

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初见陈圆圆时就一见钟情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什么意思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故事(57)红颜(1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