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长江口在哪里V5
打开地图看一下长江的入海口,好像一条巨龙的嘴巴:江苏启东一带是它的上唇,上海南汇一带是下唇,中间含着一颗龙珠——崇明岛。可是在5000〜6000年前,长江口并不像现在这样,它的位置大约在镇江、扬州一带。现在繁华的长江口,当时还是一个大海湾呢!
这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地理工作者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对打钻所得地层资料的对比,发现在现在的江苏太仓和嘉定的外冈以至金山的漕泾一带地下,断断续续地沉积着许多贝壳沙带。大家知道,贝壳是海边底栖动物的残骸。这种贝壳沙带,一般是由江河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被海潮顶托堆积在河口附近的,所以贝壳沙带的发现,正可以说明历史时期海岸线所在的位置。这条大体沿福山一太仓一金山一线分布的古海岸线,在卫星照片上反映也十分清楚,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另外,古时留下来的史籍,也记载了长江口的变迁,例如晋朝文学家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江赋》中曾提到:“鼓洪涛于赤岸,沧余波于柴桑(古县名,在今九江市西南)。”可见晋朝时潮汐一直可达九江附近。而现在潮汐只能达到芜湖,当时的江口一定非常宽广,据推算宽度达180千米,而海岸也一定在目前海岸线的西边。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已发现的古代在海边所筑的海塘,用每年长江能堆积的泥沙来计算,一般都认为古代长江口大约在镇江、扬州一带。就是在时间上的看法目前还不一致,出入较大。
五六千年来,长江口所以不断东移,主要是由于泥沙的堆积。长江源远流长,水量特别丰富,每年都将大量泥沙带向河口,特别在隋、晋之后,长江流域山区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垦,刀耕火种,毁坏森林,使土壤遭到侵蚀,长江泥沙更是与日俱增,大量泥沙堆积在江阴以下的海湾里,越堆越多,渐渐露出海面,变成现在的三角洲,只留下埋在地下的贝壳沙带,做了古代长江口的见证人。
关键词: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