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十大浓香型白酒 白酒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火烧 2021-09-23 19:46:52 1034
白酒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

白酒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

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

”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

白酒在酒类当中是一大类,而且品种繁多。

在一大类中,还能分若干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原料分类:

1、粮食酒。

如:高粱酒、玉米酒、大米酒等。

2、瓜干酒(有的地区称红薯酒、白薯酒)。

3、代用原料酒。

如:粉渣酒、豆腐渣酒、高粱糠酒、米糠酒等。

二、按照使用酒曲分类:

1、大曲酒:是以大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出来的酒,大曲又分为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

2、小曲酒:是以小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出来的酒,主要的原料有:稻米。

3、麸曲酒:是以麦麸做培养基接种的纯种曲霉做糖化剂,用纯种酵母为发酵剂生产出的酒。

扩展资料

白酒有害成分

中国十大浓香型白酒 白酒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1、杂醇油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

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2、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

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

3、甲醇

果胶质多的原料来酿制白酒,酒中会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大,4—10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

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