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九子夺嫡 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
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
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五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二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母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子:追封贝勒弘暾(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日丑时生,雍正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夫人富察氏。(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富察氏守节,封弘暾为贝勒,封其为贝勒夫人,命兆佳氏收其为媳。《宗谱》记弘暾有三子,分别是从弘昌、弘晈、弘晓处承继来的,然而过继来的长子,次子早死了,就收养弘晓的儿子。) 第四子:宁良郡王弘晈(二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㫛(无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追封贝勒弘昑(无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弘晓(九子)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袭亲王爵。 第八子:绶恩(无嗣)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瑚琅(无嗣)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生,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母庶福晋纳喇氏。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女有哪些?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康熙六十年,嫁精奇哩氏萨克慎;乾隆四十一年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乾隆三十六年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二年,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雍正四年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生,母庶福晋石佳氏;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康熙五十年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六年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jiǎo ),康熙五十二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乾隆二十九年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卒,年十八岁。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qǐn),康熙五十五年生,母为侧福晋乌苏氏;雍正七年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乾隆四十三年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五年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雍正五年卒,年二岁。
爱新觉罗 允祥的后代近况如何?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康熙六十年,嫁精奇哩氏萨克慎;乾隆四十一年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乾隆三十六年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雍正四年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生,母庶福晋石佳氏;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康熙五十年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六年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jiǎo ),康熙五十二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乾隆二十九年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卒,年十八岁。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qǐn),康熙五十五年生,母为侧福晋乌苏氏;雍正七年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乾隆四十三年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五年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雍正五年卒,年二岁。
爱新觉罗·胤祥的妻子是哪几个?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胤祥,少年时期是叫允祥还是胤祥
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为避讳雍正帝的名字,改名允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
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谥号“贤”,故称“怡贤亲王”,雍正特下旨意,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配享太庙。
并且雍正皇帝特意下旨将名字“允祥”改回为“胤祥”,不顾帝王避讳,这也在大清王朝唯一一例。
扩展资料:
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满清十三王爷爱新觉罗胤祥为什么不夺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x在康雍朝萧墙内那纷繁复杂的政斗漩涡中,有这么一位让女人们为之倾倒,男人们也要为他叫一声“好”的皇子,在父亲康熙眼里他志虑忠纯、嫉恶如仇,在皇兄雍正眼里他公忠体国、才干卓著,在世人眼里他文武双全、侠肝义胆。他便是粉丝众多的拼命十三郎,满清王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和硕怡亲王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康雍帝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满洲正蓝旗人,传言其生母为喀尔喀蒙古部落公主宝日龙梅(二月河《雍正王朝》中描述)。雍正即位后,因避名讳,改称允祥。 胤祥少时既工于翰墨又精于骑射,挥毫书画曾令群臣“无不欢跃钦服”,手刃猛虎也令见者“无不佩服这天赐神勇”,故颇受康熙帝喜爱,常随侍左右。然大起必有大落,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胤祥受到莫须有的牵连,自此失宠于帝,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无受封。(至于胤祥失宠的原因,正史并无记载,但民间说法颇多,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描述是康熙因其派兵血屠江夏镇、设计杀害与太子有奸情的贵人郑春华,血腥暴戾,故圈禁,但实际上胤祥并未被圈禁,只是失宠。综合胤祥少时表现以及其在雍正朝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政绩,康熙莫名其妙地不再宠信胤祥是为了保护和磨砺他这位最喜欢的儿子。) 在后来的康雍政权交替之际,初登皇位的雍正不断受到八爷党的质疑与侵扰,此时也正是胤祥的力佐才使新生政权转危为安。(康熙诸皇子中,唯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在军界有一定影响,只不过当时隶属八爷党的胤禵正在西北用兵,而与雍正手足情深的胤祥则掌管着京郊丰台大营的兵权。) 雍正即位后,胤祥立刻被擢升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由闲散贝子进封为实权的和硕怡亲王。胤祥处事周密、勤勉不怠,在其辅政的八年中,整饬吏治、充盈国库、兴修水利、用兵西北等可谓职任繁多、综理万机,同时他还倡导成立会考府这一现代审计机构的雏形。雍正帝曾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 胤祥在康熙年间便深受鹤膝风(可能是现在的风湿病)的病痛折磨,加之在总理事务大臣任上事必躬亲,病情不断恶化,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任上。雍正闻此悲痛欲绝,亲临其丧,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号“贤”之上,并诏令怡亲王名仍书“胤祥”,可见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的君臣关系,始终以手足之情相待。 乾隆朝时,“怡亲王”封号又被定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其子弘晓(清有名的藏书家)袭封第二代“怡亲王”。
康熙的十三儿子胤祥的性格.爱好.下场各是什么?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死后,上谥号为“贤”,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人物性格 从很多方面的记载和描述来看,胤祥是一个锐意进取、行事周密、极富主人翁精神,对雍正初期政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优秀政治家。性情上则精明内敛、冷静自持,在为官为臣方面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深知其中游戏规则,同时也礼贤下士,“爱才如恐失,虽一言之当,必采而纳之。” 下面再来谈谈他在生活中的一些态度。 傲气,倔强,隐忍 这是从康熙朝三阿哥回复康熙十三阿哥的病情折子得来的印象。那么严重的病,直接导致他后来英年早逝,他却足足忍了一年不吭声,太医去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哀叹忧怨之辞,并不以此来乞求父亲的垂怜。可是他又对父亲抱有极深的敬爱之情,即使后来成为了怡亲王,朝鲜人还说“十三王喜其称颂先皇之语”如果赞扬他的父皇,他就会很高兴。 八旗通志上记载“圣祖(康熙)在热河,偶遣使回宫。王(胤祥)迎问起居,堕马脱胫,强自抑按,仍齐集请安,不自知其足之伤也。”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随驾的四十九年后。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诊断书,他的鹤膝风已经发作一年多了。鹤膝风在先,导致坠马的可能性从时间上来看非常大。他的傲气不允许他在康熙派来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不想让外人觉得他可怜,才会隐忍倔强以至于斯。 对宗教略懂而不深信 雍正是对佛学禅宗都有相当了解的人,相比之下,胤祥是一个更为世俗的人。他虽然也通禅语,会和四哥谈经论道,会给儿子弘晓讲解佛学,但并不热衷。个人觉得,怡王对宗教信仰处在一种想起来信信,想不起来拉倒,大部分时候他是想不起来的状态。 传教士宋君荣的书信里说“这位十三世子很尊重欧洲宗教和人士,特别是对巴多明神父特别宠爱。……但他从来不想得到该神父自愿表示为他写的宗教书和鞑靼文著作。”传教士觉得怡亲王对他们很友好,对宗教人士很尊重,但很明显,胤祥对拜读圣经并没有什么兴趣。 “神父利用了这一机会而谈到了犹太人,特别是至今仍能在开封府见到的那些犹太人,这些人从周代就已经到达中国……十三世子在听到我向他们所讲的情况之后,便令我们在一个约定的日子内再来谈。我们于该日前往世子府上,他告诉我们说,他已调查了开封府犹太人的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所拥有的希伯来文经书。他想详细了解有关这一民族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否懂得这些希伯来文经书。”胤祥的办事效率很高,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很强,不过大家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传教士们想拿到的是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胤祥想了解的是一个民族的情况和文物资料。 温和、宽厚的一面 康熙末年,胤祥就曾出面笼络明遗老屈复,被以一首《贞女吟》婉拒,但此人终雍正一朝没被官府骚扰过,反而到了乾隆朝,其诗文集被列入四库禁毁书目。雍正七年,四川提督弹劾容美土司,提到土司令牌上有“明天子”三字。对此密折,怡亲王批复说“至委牌所称明天子,臣等细玩文义,即明天子之意,与前明无涉”,认为土司令牌上的“明天子”三字,应该是贤明天子之意,与前明天子无关。 李卫赴任之前,胤祥用自己的钱赏他银子,李卫在任上吐血,胤祥给他看病找药。朱轼的母亲病故,胤祥替他去雍正那里争取到在御前素服办公的许可(这是很大的恩典),还送了一大堆东西给朱轼安慰他。勘测水利时,胤祥晚上也要等和他一起去的汉大臣平安踏勘水源回来才睡觉,怕他们迷路,还派自己的坐舰去找。岳钟琪领兵,担心自己是汉人不能服众,胤祥就去帮他和雍正沟通。诸如此类对官员们多加关照、给下属送衣送药的例子不胜枚举。 追求高雅,但不失恬淡节制 除了清初满人普遍喜好的打猎以外,胤祥的兴趣爱好还有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珍玩。他的书法也得到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认可,但个人的书画字幅也罢诗词也罢,留存甚少,只靠雍正和继任怡亲王弘晓收录的少量诗作传世。雍正在《交辉园遗稿》题辞上说“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略)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希望自己的诗画著作可以流传后世,是文人雅士们的普遍心态,胤祥却偏偏和他们不大相同。他的个性里大概有非常淡泊的一面,从某种角度讲并不在乎自己是否留下什么东西、是否青史留名,而更致力于在当下多做实事。也许这能部分解释他甘于隐身在雍正背后献计献策的心态,“(怡亲王)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雍正八年五月丙子《上谕内阁》),怡亲王对权利抓得很紧,但那是出于政令通达的考虑,和雄主明君也都喜欢自己掌权一样无可厚非,不过从他数次推辞赏赐的行为中,就不难发现他看待富贵荣华十分通透,可谓富而不贪,懂得节制。 不辞辛苦,积劳成疾 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和辞谢各种恩赏时表现出的谨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给的政务时抱有一种毫不推卸、竭力而为的态度,这和他本人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户部的主管,他甚至会把库房的钥匙也带回家。监造大炮时,他就在自己家的花园里也摆上一座以便研究。他的儿子弘晓说,自己于晨昏定省之时,常见父亲将“军国重务”带回家料理,“手不停批”,雍正四年怡亲王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皇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亲王的病祈祷,但这个病人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这之后就开海禁了),七月份又出京,奏如何新开河道,安排河工。同月,雍正赐予他“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八字匾以示嘉奖,赞扬他“勤勉奉公,夙夜匪懈,即如目今王虽身抱疴疾,而案牍纷纭,批阅不倦,朕闻之实至于不忍”。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势必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胤祥负责替雍正勘探陵园,最初是在康熙陵园附近寻访,第一次选中的地方,居然发现穴中有沙子,虽然雍正只说是未足全美,但以胤祥谨慎的性格,应该会非常紧张,于是去远处再次替雍正选陵,这是清皇陵分为东西陵的来由。七年秋冬,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这时候雍正让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边给胤祥治疗边向他请教政务。可他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胤祥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办完堪选泰陵陵址这件事后,怡亲王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八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胤祥想要去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何国宗(清朝数学家)督理监修。当时,怡亲王对其一同办理水利的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这番话听来让人不胜感慨,其事业心之旺盛、责任心之强大可见一斑。八年初,由于胤祥已经因病停朝,雍正经常派人至交晖园,就某事问怡亲王如何办理,可见在这一时期,胤祥仍然在参与政务。八年二月先农坛的亲耕礼胤祥没有参加(此前他每年都参加)。八年三月雍正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胤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他为了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雍正万分悲痛,在八年九月初六的上谕中曾说:“朕因忆吾弟怡贤亲王在日,八年以来诚心协赞,代朕处理之处不可悉数。从前与吾弟闲谈中,每常奏云,圣躬关系宗社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圣寿。彼时闻之,深为不悦,以此言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辅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劳心殚力之故伤损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论之,吾弟费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寿算增益于朕躬矣。” 爱新觉罗(329)儿子(76)相关文章
- 爱新觉罗胤禛 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为什么不夺嫡?
- 爱新觉罗允祥 爱新觉罗胤祥,爱新觉罗胤祥的生平
- 爱新觉罗九子夺嫡 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祥的儿子
- 爱新觉罗允祥 爱新觉罗胤祥妻子,爱新觉罗·胤祥的妻子是哪几个?
- 爱新觉罗胤禛喜欢谁 爱新觉罗胤祥的夫人,爱新觉罗·胤祥的妻子是哪几个?
- 爱新觉罗允祥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简介
- 爱新觉罗允祥 爱新觉罗·胤禩:康熙的第九子,还精通三国语言
- 爱新觉罗胤祥被康熙圈禁 爱新觉罗·胤禔:康熙帝长子,却被圈禁26年
- 爱新觉罗十三阿哥妻子 爱新觉罗胤祥后代,爱新觉罗 允祥的后代近况如何?
- 爱新觉罗允祥 爱新觉罗·胤祥:与雍正关系最好,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