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为什么改亚马孙 亚马孙平原的介绍
亚马孙平原的介绍
亚马孙平原的介绍
亚马孙平原
Amazoni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与安第斯山脉相连。面积560万平方千米。发育于巴西陆台内东西向的坳陷地带,亚马孙河大致沿着其构造轴流贯。平原西宽东窄,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河漫滩约占平原面积的10%,地势低下。河流蜿蜒曲折,湖沼密布,汛期普遍遭受泛滥,排水不良。河漫滩之外,45~60米的陡岸之上为高位平原。下游河口附近,因近代沉降作用,没有三角洲出露(见巴西)。
亚马孙平原的工业状况
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几乎没有什么工业。
人类对亚马孙平原的破坏和保护,亚马孙平原对人类的作用
亚马逊平原亚马逊平原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灾,食水和药物开始送到该区的城镇。当局扩大实施紧急状态范围到更为下游的地区。与此同时,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指出,他们相信亚马逊平原干旱是由于对砍伐树木与温室效应所造成,有关的论点得到一些权威科学家认同。不过,政府研究人员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把干旱归咎于大西洋不正常的高温。
这里的雨林现正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因为人们为了开辟土地来种庄稼,或饲养牲畜来供应美国的肉类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对它滥伐滥砍!
在旱灾的灾区,无数的湖泊与河流变成了连绵的沙砾与干土。大船已经搁浅,在猛烈的阳光下,死鱼处处。在运输和粮食都完全依靠河流的居民,现在只能等政府把物资空运到来。
官方首要是运送食水,试图阻止腹泻及其他疾病爆发。亚马逊州政府现在把紧急状态扩大到该州全部61个自治区,因为干旱的情况进一步影响到较为下游的城镇。与此同时,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引述科学家说,相信亚马逊平原变得干旱是由于砍伐树木与温室效应所造成。绿色和平说,砍伐和焚烧树木使整个亚马逊地区的气温升高,妨碍了云的形成。
政府的气象预测员却指大西洋不寻常的高温也需要对近日的风灾负责,他们认为这是自然的循环;但有些科学家却持不同的观点,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天气的模式。
如何保护亚马孙平原?
美国和巴西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零星砍伐木材的所谓“选择性砍伐”活动,给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造成巨大破坏,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被破坏的速度比早先估计高一倍。 所谓“选择性砍伐”是指零星、有选择地砍伐森林中有经济价值的木材,而不是将整片森林砍掉,这种偷偷进行的砍伐活动不容易引起官方注意,即使用卫星照片也难以发现,在当地已进行了数十年。 早先,科学家们用卫星照片研究亚马孙雨林的破坏速度,但只能看出整片森林被砍伐的后果。美国卡内基研究所格雷戈里·阿斯纳尔等人用一种新的卫星成像分析技术,发现热带雨林被“选择性砍伐”后正在变稀疏。 在传统的卫星照片上,一个像素代表一块土地,研究人员只能从整体上判断这片土地之上的森林是否存在。而阿斯纳尔等人用3颗不同卫星拍摄的照片研究同一块土地,并参照实地考察的结果建立计算机模型,这样他们不仅可以看到照片像素代表的土地上是否覆盖森林,还可以判断森林的疏密程度。 科学家们运用这种模型,研究了巴西亚马孙河流域5个州的森林状况。他们发现,1999~2002年,“选择性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相当于同一时期上述地区部分森林被整片砍伐的60~128%,覆盖的面积约为每年1.2~2万平方公里。如果将“选择性砍伐”带来的破坏也计算进去,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实际程度,要比只计算整片砍伐高一倍。 科学家警告说,这种“选择性砍伐”会给亚马孙河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首先是使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近1/4。特定树种的消失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依附于被砍伐树种的攀爬植物、灌木和草皮也一起消失,土地变得更干燥,也更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应更有力地制止“选择性砍伐”活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前途如何?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悲观人士认为,在亚马孙雨林进行的土地开发活动正给这片雨林带来前所未有的伤害。巴西空间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项目总协调员卡洛斯·诺布里在近日出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森林砍伐活动、在森林中开荒进行农业耕作、森林火灾是亚马孙雨林的三大敌人,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森林的减少将使亚马孙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减少、沙漠化进程加剧、土地干涸以至不适于耕作。 乐观人士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巴西人的环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雨林的砍伐速度明显降低。“巴西自然保护组织”亚马孙项目主任戴维·卡来里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亚马孙雨林每年平均减少180万公顷,这相当于罗得岛的面积。但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情况已有了很大改观,那时雨林每年平均减少200万公顷。尽管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对亚马孙雨林进行采伐,但仍有86%的原始森林在亚马孙流域仍然保存完好。 巴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总裁卫斯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巴西雨林保护试验项目”,使保护亚马孙森林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该项目中,全球7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荷兰、欧盟以及巴西政府共同为保护亚马孙森林进行了努力。迄今为止,有关方面已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3.5亿美元的项目资金。卫斯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还认为50年以后亚马孙森林将从地球上消失,这种观点未免太富于空想了。 巴西环保部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项有争议的研究结果表明:巴西政府的一项金额达400亿美元的经济发展计划会使42%的亚马孙雨林面积受到严重损害。一些环保人士竭力主张建立一个亚马孙自然保护区,但该地区的人口已由1970年的350万猛增到现在的2000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亚马孙雨林绵延数千英里,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总面积的85%在巴西境内,其面积比西欧还大。亚马孙雨林是地球半数动植物的家园
对人类的作用:
亚马孙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树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危害气候,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孙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有些雨林的树木长得极高,达60米以上。它们的叶子形成“篷”,像一把雨伞,将光线挡住。因此树下几乎不生长什么低矮的植物。
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逊热带雨林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秘鲁,由于森林木断遭到破坏,1925至1980年间就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目前,每年仍有0.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孙河流域的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纬度位置
亚马孙平原(英语:Amazon Basin)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亚马孙河;又译“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长度测量方法并无定论,亚马逊河河长便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即为常见的6400公里。

如何保护亚马孙平原?
美国和巴西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零星砍伐木材的所谓“选择性砍伐”活动,给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造成巨大破坏,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被破坏的速度比早先估计高一倍。
所谓“选择性砍伐”是指零星、有选择地砍伐森林中有经济价值的木材,而不是将整片森林砍掉,这种偷偷进行的砍伐活动不容易引起官方注意,即使用卫星照片也难以发现,在当地已进行了数十年。
早先,科学家们用卫星照片研究亚马孙雨林的破坏速度,但只能看出整片森林被砍伐的后果。美国卡内基研究所格雷戈里·阿斯纳尔等人用一种新的卫星成像分析技术,发现热带雨林被“选择性砍伐”后正在变稀疏。
在传统的卫星照片上,一个像素代表一块土地,研究人员只能从整体上判断这片土地之上的森林是否存在。而阿斯纳尔等人用3颗不同卫星拍摄的照片研究同一块土地,并参照实地考察的结果建立计算机模型,这样他们不仅可以看到照片像素代表的土地上是否覆盖森林,还可以判断森林的疏密程度。
科学家们运用这种模型,研究了巴西亚马孙河流域5个州的森林状况。他们发现,1999~2002年,“选择性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相当于同一时期上述地区部分森林被整片砍伐的60~128%,覆盖的面积约为每年1.2~2万平方公里。如果将“选择性砍伐”带来的破坏也计算进去,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实际程度,要比只计算整片砍伐高一倍。
科学家警告说,这种“选择性砍伐”会给亚马孙河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首先是使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近1/4。特定树种的消失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依附于被砍伐树种的攀爬植物、灌木和草皮也一起消失,土地变得更干燥,也更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应更有力地制止“选择性砍伐”活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前途如何?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悲观人士认为,在亚马孙雨林进行的土地开发活动正给这片雨林带来前所未有的伤害。巴西空间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项目总协调员卡洛斯·诺布里在近日出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森林砍伐活动、在森林中开荒进行农业耕作、森林火灾是亚马孙雨林的三大敌人,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森林的减少将使亚马孙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减少、沙漠化进程加剧、土地干涸以至不适于耕作。
乐观人士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巴西人的环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雨林的砍伐速度明显降低。“巴西自然保护组织”亚马孙项目主任戴维·卡来里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亚马孙雨林每年平均减少180万公顷,这相当于罗得岛的面积。但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情况已有了很大改观,那时雨林每年平均减少200万公顷。尽管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对亚马孙雨林进行采伐,但仍有86%的原始森林在亚马孙流域仍然保存完好。
巴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总裁卫斯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巴西雨林保护试验项目”,使保护亚马孙森林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该项目中,全球7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荷兰、欧盟以及巴西政府共同为保护亚马孙森林进行了努力。迄今为止,有关方面已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3.5亿美元的项目资金。卫斯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还认为50年以后亚马孙森林将从地球上消失,这种观点未免太富于空想了。
巴西环保部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项有争议的研究结果表明:巴西政府的一项金额达400亿美元的经济发展计划会使42%的亚马孙雨林面积受到严重损害。一些环保人士竭力主张建立一个亚马孙自然保护区,但该地区的人口已由1970年的350万猛增到现在的2000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亚马孙雨林绵延数千英里,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总面积的85%在巴西境内,其面积比西欧还大。亚马孙雨林是地球半数动植物的家园
亚马孙平原降雨类型
南美洲地区的低纬环流圈,在亚马孙河流域空气上升,因此降雨类型属对流雨
(1)对流雨:地表空气受热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而导致的降雨称为对流雨;
(2)地形雨:空气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地形阻挡,在迎风面上升冷却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
(3)锋面雨:两个温湿不同的气团相遇,造成热气团上升而形成的降雨称为锋面雨;
(4)气旋雨:在同一高度上,由于气压不同,导致水平气流呈大型漩涡状态,引起气流上升形成的降雨,称为气旋雨.
亚马孙平原的动物有哪些
亚马孙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热带雨林中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亚马孙河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貘、水豚、犰狳等。另有2500种鱼,以及1600多种鸟。亚马孙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6.3米,重达225千克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3米左右。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1.5米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此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76厘米。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70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反过来吃凯门鳄。不过遇到更大的黑凯门鳄鱼、美洲鳄的话森蚺也只能逃命了。亚马孙河原产的物种有食人鲳、海伦娜闪蝶、勐仑王莲等。
为什么要把亚马孙平原称为地球之肺因为亚马孙平原有
因为亚马孙平原有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功能就如同人体的肺,亚马孙平原由于有了全球面积最广热带雨林,影响也是全球性的,因此称为地球之肺。
亚马孙平原的典型土壤是什么
是热带雨林,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亚马孙平原以什么为主
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