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弘瞻 历史上真的有弘曕吗
历史上真的有弘曕吗
一、果郡王,历史上怎么死的,为何真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弘曕
甄嬛传中果亲王,为了心爱的女子而死,是死在了雍正皇帝的前面,其实历史上不是这样的。果亲王其实一直是体弱多病的。果亲王的去世是在雍正病逝三年之后。
最后一集,因为乾隆担心弘曕威胁自己的皇位,甄嬛也担心儿子的安全,毕竟弘历不是亲生的,所以就把弘曕过继给了果亲王,成为了亲王。弘曕过继给果亲王,历史上是存在的,而且的确是果亲王去世之后才过继的。
正史中是这样的,到了乾隆三年的时候,果亲王就因病去世了,由于果亲王去世的时候没有孩子,经庄亲王的提议,乾隆就把雍正的小儿子弘曕,过继给了果亲王做儿子。过继其实相当于现在的收养。果亲王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二、历史弘曕怎么死的
是爱新觉罗·弘曕
病死的
乾隆时期,弘曕承袭果亲王。年轻位尊的弘曕行为放纵不检,本来很富有却仍旧疯狂敛财,他势宠自傲的种种作为,慢慢引起了乾隆的不满。乾隆帝决定要惩诫这位放纵的幼弟,弘曕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弘曕被革职后,闭门家居,抑郁不欢,一病不起,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初八日申时病死,是年33岁。
弘曕是雍正的第六子,排行为第十子,是乾隆最小的弟弟。他“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六月十一日亥时,母亲是谦妃刘氏。”
乾隆对弘曕十分喜爱,还特意请了名师沈德潜来教导他,史载“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
弘曕长大后,乾隆开始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刚满18岁,乾隆就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又过了两年,乾隆十九年(1752)又让他负责管理造办处事务;
弘曕喜好积聚钱财,自己的行为放纵不检,对待下属却很苛刻严厉。本来很富有却仍旧疯狂敛财,他还因开设煤窑而强占平民产业。他势宠自傲的种种作为,慢慢引起了乾隆的不满。越到后来,弘曕越加放纵,终于在1763年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
弘曕被革职后,闭门家居,抑郁不欢,一病不起。病危时,乾隆帝亲临视疾,弘曕在衾褥间叩首谢罪。之后乾隆下令恢复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遗憾的是弘曕不久即死,时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33岁,谥曰恭。
另外:
弘曕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允礼的第一个儿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夭折,没有子嗣。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故称为多罗果恭郡王,他幼时常住在圆明园,又被称作“圆明园阿哥”。
望采纳,谢谢!欢迎您向我提关于历史方面的话题,我会尽心、诚心的为您解答!
网上有的
三、为什么历史上,弘曕要养在圆明园
弘曕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即帝位时他只有两岁,乾隆对于这个幼弟非常喜爱。一次,小弘曕在圆明园内玩耍.乾隆看到了他,召他近前想和他说话,他却害怕皇帝哥哥,一溜烟跑掉了。乾隆帝满心不高兴,不好责怪小孩子,把太监们骂了一顿。这些小事情并没有影响乾隆对他的喜爱,乾隆特意请了名师来教导他。这位老师是著名的诗人沈德潜,沈德潜在乾隆初年已经闻名遐迩,乾隆早就听说他的大名,非常仰慕他。这样的大师作为弘曕的老师,他终于学有所成,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善诗词的弟子。弘曕博学多知,收藏了很多书籍,他的书房可与怡王府的明善堂相妣美。“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
之前说是母妃地位不高
四、历史上真有李君羡这个人么
李君羡是武安人,是唐王朝的功臣。
在《新唐书》中,也有其条文,《新唐书》卷九四略云:“李君羡,洺州武安人。初事李密,后为王世充骠骑,恶世充为人,,率其属归高祖,,授上轻车都尉,秦王引置左右。”
书中所说的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因隋乱而据洛阳,在隋末的战乱中,他开始投靠李密,后投奔王世充,为王世充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王世充封为骠骑将军。由于王世充的心胸狭窄,用人多疑,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等弃之归唐,鄙薄世充为人可能是一个原因,但不归窦建德等其他割据势力而降唐,,主要是因为瓦岗寨所形成的关陇与山东联盟的因子。
李密败亡,八大柱国李虎后裔李渊为关陇贵族的代表,瓦岗寨系统的山东豪杰纷纷降唐,也就不足怪了。 李君羡投唐之后,被秦王李世民引置左右,授上轻车都尉。
不久,他随李世民在山西介休大破宋金刚立下大功,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受命破王世充的运粮车队于武牢至洛阳之间,致使王世充降唐,《资治通鉴》书中有云:“王世充太子玄应将兵数千人,自虎牢运粮入洛阳,秦王世民遣将军李君羡邀击,大破之,玄应仅以身免。”。
唐王朝统一后,北方边塞少数民族突厥屡犯边境,李君羡受命出征,每战均旗开得胜,在《旧唐书·吐谷浑篇》中说:“亚将李君羡率精骑别路,及贼于青海之南悬水镇,击破之,虏牛羊二万余头而还。”,可谓战功赫赫,之后,李君羡被封为武连县公。
唐太宗时期,李君羡先后曾出任左武卫将军、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华州刺史等。后来,却不料因李淳风及一谶语而遭惨祸。
李淳风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他是唐太宗时人,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他曾经主持铸造浑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但他在史书中又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
新旧《唐书》的《李淳风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它与《推背图》关系极为密切,我把较为详细的《旧唐书》的记载征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
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
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
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
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
(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是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来李淳风,让他细访此事。
李淳风说:“我据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从现在开始算起,不过三十年,她就要据有天下,几乎要把唐朝子孙诛杀殆尽。”
太宗说:“把宫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你看如何?”李淳风说:“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
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就年纪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软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对陛下下的子孙不会杀伤过烈。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
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得被杀光了。”
太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罢手了。) 什么叫《秘记》?秘记又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谶语、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
它起源很早,起码不晚于春秋。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谣言,叫谶语,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
大家都熟悉的陈胜在大泽乡,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谣言”了。唐太宗时流传的“秘记”,其实也是这类东西。

“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是谁造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总不会是武则天家族的朋友。唐太宗虽然天纵神圣,可是遇到这种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于是太宗皇帝就吩咐李淳风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在防止政权易手的问题上,中国历代的大政治家们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然而据《唐书》所说,太宗皇帝只听了李淳风一套“天命难违”的话,就再也不追究了。于是我们便从这故事中看到了李淳风数术的高明和李世民的知天命而行仁政。
但是事实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和圆满。同样是《旧唐书》,在《李君羡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
又有谣言:“当有女主王者。”太宗恶之。
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
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
五、历史上真的有安倍晴明这个人吗
父亲为大膳大夫安倍益材(あべのますき),母不明(相传为一只叫做葛の叶的白狐) 出生地不明,一说为讃岐国,也有人说是在大阪安倍野区的晴明神社附近。 安倍晴明是代代阴阳头辈出的土御门家的始祖。幼时随贺茂忠行·保宪(忠行之子)学习阴阳道,后成为天文道的后继者。在平安时代,天文道与历道曾一度为贺茂家族独占,直到安倍晴明出现才使天文道从中分了出去。由于其占卜能力优秀,从天文博士起,曾任大膳大夫、主记权助、左京权大夫、谷仓院别当等职。曾著有《占事略决》(其古抄本现保存在京都大学)。 据说安倍晴明可以自在地驱使12个"式神"(しきがみ,阴阳道中一种遵从阴阳师命令,变幻多端,可以达成不可思议任务和使命的精灵或妖怪)。传说有一次,晴明用树叶丢向一只蛤蟆,蛤蟆当场死于非命,并且尸体碎裂四处飞散。这片树叶就是晴明对所谓的"式神"的运用。平时,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惊恐,晴明一般把这12个式神封印在石柜里,放在一条戻り桥下。 在《今昔物语》、《古今著闻集》、《宇治拾遗物语》等物语文学中都曾提到过这位"拥有超人能力的阴阳师"。现在,在京都堀川一条的安倍晴明神社里,他作为祭神神体供人们祭祀参拜,其标志性的五芒星(晴明桔梗)也成为了晴明神社的社纹。 --安倍晴明一生大事记-- 延喜21(921)年、出生。 天德4(960)年、作为天文学得业生(类似天文学学士)登上历史舞台。 应和元(961)年、与师傅贺茂保宪共同完成了灵剑的铸造。 康保4(967)年、以阴阳师的身份参与政治。 天禄3(972)年、晋升为天文博士。 贞元2(977)年、师贺茂保宪去世(61岁)。 天元元(978)年、7月24日,位于出云的晴明宅遭雷击毁损。(记载于《日本记略》) 天元2(979)年、奉円融天皇之命,封印了那智山的天狗。(记载于《禅林应制诗》) 永观2(984)年、7月28日预测円融天皇的让位之日为"下月28日"; 7月29日同道光等人就"让位、立太子"的勘文事宜,与藤原实资商议。 宽和元(985)年、4月19日为藤原实资妻室举行安产"解除"仪式。 5月29日卜问花山天皇入道的日期,得到"明日寅时克初为最佳"的回答。 11月为大尝会时的吉志舞表演作奉行。 宽和2(986)年、2月16日因太政官官邸正厅有蛇出没,为之占卜。 2月27日太政官官邸正厅的母屋飞进了鸽子,为此事占卜。 永延2(988)年、7月24日为藤原实资之子举行"鬼气祭"。 永延3(989)年、1月6日为一条天皇的病进行占卜。 2月11日为皇太后诠子的病举行泰山府君之祭。 正历4(993)年、为祓除一条天皇的心病而举行了"御禊"。 同年、晴明长子吉平任阴阳助。 长德3(998)年、奉道长之命筹备"防解火灾祭"。 长保元(999)年、7月16日为一条天皇的齿疾占卜。 11月7日卜定"防解火灾祭"的日期时辰。 长保2(1000)年、1月28日卜定道长之女藤原彰子立后吉时。 2月16日卜定天皇行幸法兴院的吉辰为下月14日,同时还占卜了一条天皇新造寝宫 的入迁日期。 10月11日在一条天皇进行迁宫之际,举行了"反閇"。 10月21日筹备营造寝宫人员的叙位式典,并宣读了叙位的次序。 长保3(1001)年、6月20日就东宫太子居贞亲王的病进言"供养不动明王像"。 闰12月17日因东三条院诠子向藤原行成邸进行迁移时去世一事而进行了占卜。 闰12月23日为藏人所就诠子的葬礼事宜进行了卜定。 同年年底官至从四位下。 长保4(1002)年、7月27日奉一条天皇之命举行"玄宫北极祭"。 8月21日因敦康亲王的病含邪气而进行了占卜。 为藤原行成举办"泰山府君祭"。 宽弘元(1004)年、2月19日卜定道长的木幡三昧堂的建造场所。 2月26日回答了藤原行成关于庚辰日佛事的询问。 6月18日道长原定的贺茂神社参诣因晴明的占卜结果不吉而延期。 6月20日道长的新造佛像计划因晴明的占卜结果不利而中止。 7月14日为祈雨而举行了五龙祭,后果然天降大雨。 9月25日因听闻多武峰的墓穴出现响声而进行了占卜。 12月3日在土御门邸进行了大般若经和观音经的供养。同时开设法会,并与光荣 (保宪之子)等人一起举行祭祀活动。 同年,晴明次男吉昌升为阴阳头。 宽弘2(1005)年、3月8日为中宫彰子举行"反閇"。 9月26日 晴明去世(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