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赏析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火烧 2021-12-28 08:55:45 1049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标签: 命运 感叹 词 其他 情感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之作。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濛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作者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的其它作品

○ 清明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赏析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登快阁

○ 清平乐·春归何处

○ 寄黄几复

○ 牧童诗

○ 黄庭坚更多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