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 佚名《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原文及翻译赏析
佚名《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原文: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题解
这首词它是较为特别的。它喜欢用口语,思想新颖,调子轻快,读起来满有船夫曲的味道。因为,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间词。它的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甚至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传了近九百年,直到驰名中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在1899年或1900年被打开,人们才有机会读到它。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zhao]」,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像鱼的尾和鳍[qi]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是没有空闲时间来欣赏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劳动之余,船夫们不仅轻松,而且欢快,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zhuo]」,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lin]。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像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诗词作品: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诗词作者:【唐代】佚名诗词归类:【船夫】、【生活】
相关文章
- 浣溪沙苏轼 明代名媛初夜费要12万!苏轼爱上的青楼女子是谁
- 浣溪沙苏轼 满庭芳·和王冲之西城郊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 蝶恋花·三十日归途村店市酒,成季、子任同酌而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浣溪沙苏轼 魏了翁《临江仙(叔母生日次韵许侍郎奕临江仙为寿)》原文及翻译赏析
- 黄子依 江城子·黄子由少监同内子慧齐奉岳母定齐相遇,席间因走笔次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妓和不如 临江仙·笙妓梦云,对居士忽有翦发齐眉修道之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水调歌头》全诗 满庭芳·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沁园春雪全诗 蝶戀花(戊戌和鄧南秀)
- 浣溪沙苏轼 滿庭芳(胡汝明罷帥歸,坐間次韻作)
- 王清一 姚述尧《鹧鸪天(王清叔具草酌赏海棠为作二绝句,清叔击节,概括以鹧鸪天歌之)》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