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型犯罪心理 有心理疾病的人如果犯罪,在法律上是否给予减刑
有心理疾病的人如果犯罪,在法律上是否给予减刑
有心理疾病的人如果犯罪,在法律上是否给予减刑
患有重度抑郁症,应当申请进行法医鉴定,如果认定是精神病患者并且在精神病发作期间犯罪,可以免于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心理疾病人犯罪可以减刑吗
心理疾病病人并不属于减刑的构成要件,故不可以减刑。
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在法律上如果随意污蔑他人伤害是否构成犯罪,在法庭上怎么判
公然侮辱他人属于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行政处罚,一般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涉嫌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相关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资讯网路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在法律上讲,社会上的人放高利贷给学生,是否有犯罪
单纯的高利贷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
高利贷属于违法,故借款人只偿还本金及法律规定范围内利息即可,另因高利贷多办法索取债务时的暴力犯罪,故不建议当事人考虑此种借款方式。
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
但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援。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援。
有心理疾病的人或心理承受力弱的人能在世上活吗?
其实这些都是心态问题,凡事想开点,想想开心的事就好了,不要钻牛角尖。人生在世几十年,应该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想想比自己不幸的人多的在,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有什么想不开的
神经症与心理疾病的概念是否相同?
神经症又称神经宫能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所以说是不同的。
我想问累犯在法律上是否应该加倍判刑
不一定加倍,但要从重处罚.
有心理疾病的人能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当然是不可以的。
这个问题就好比说,生病的医生能不能治病救人。在他生病的时候当然要请假休息,但是病是可以治愈的,治好之后就可以上班了。
心理咨询师也是一样,而且专业知识会让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和治疗。
负责任的咨询师,是不会在自己心理存在问题的时候,去给别人做咨询工作的。
见死不救在法律上算刑事犯罪吗?
无法律上的救助义务,见死不救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而在其无责任能力的情况下更不会存在法律责任问题,至于正当防卫情况下,正当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不产生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也就不能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