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颈联的作用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9-13 00:52:22 1040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翻译及注释

翻译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注释吴越: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即今江、浙一符。白露垂珠:江淹《别赋》中「秋露如敢。」此化用其意。澄江净如练:《文选》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谢玄晖:即谢脁,其字玄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鉴赏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全诗一二两句叙写登楼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夜深人寂,金陵城下西风乍起,诗人独上西城,举目四望,只见整个吴越原野全都被如水的月光笼罩了,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景色。这两句起笔平稳,境界阔大,虽未言情,而墨浓情深,从而为以下所抒发的思古幽情,蓄足了力量。

  接下两句即以写景承之。「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秋水澹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著晶莹的光点。这两句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摇」滴」二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

  五六两句上承第二句,转出「沉吟」一层。诗人所以「沉吟」「不归」,是因为处于如此明静的景色之中,览物兴怀,不禁联想起古今诗坛的盛衰。「古来相接眼中稀」一句,即写出内心深处的深沉感慨。一方面表达了对古人的倾慕,另一方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对自梁陈以来「艳薄斯极」诗风的不满。

  七八两句是全诗的结末,点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所推崇的不是别人,而是「令人长忆」的谢玄晖。

  这首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脁的钦佩。首尾之间的联系,关键就在于诗人眼前的明丽景色正恰如谢脁诗清新秀丽的风格特点。谢脁的山水诗虽然缺乏充实的社会内容,但对于祖国东南一带秀丽风景的描摹却是异常细腻、精确和生动的。诸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这些诗句精工明丽、清新自然。由此能体会谢脁山水诗的风格即有如「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明」的明媚。处于这种环境之中,也就自然会联想起当年谢脁描写金陵景色的名句。这正是此诗含蕴精微的所在。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初至金陵时。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李白酒楼」条下引有此诗,当即城西孙楚酒楼。该卷考证曰:「李白玩月城西孙楚酒楼达晓,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李白有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城西孙楚酒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胜地。此诗是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以即景抒怀的手法,表达了李白对南齐诗人谢脁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颈联的作用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词作品: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词作者:【唐代李白诗词归类:【写景】、【登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