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俄武装干涉 一艘航母见证国运跌宕:苏俄“库”舰屡遭劫难,能否重振雄风

火烧 2021-06-30 04:33:05 1035
一艘航母见证国运跌宕:苏俄“库”舰屡遭劫难,能否重振雄风 作者:风千里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我们刚刚与一家俄罗斯银行签订了合同,他们将会为第35号修船厂注资。7月1日开始我将逐步完成对该修船厂的扩

一艘航母见证国运跌宕:苏俄“库”舰屡遭劫难,能否重振雄风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我们刚刚与一家俄罗斯银行签订了合同,他们将会为第35号修船厂注资。7月1日开始我将逐步完成对该修船厂的扩容与现代化改造,紧接着将翻新的修船厂对接进坞维修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如果一切顺利,‘库’舰将有望在2020年顺利进坞维修。维修期间,‘库’舰将装备新型防空系统与电子系统”——俄罗斯联合造船厂主席阿列克谢·拉赫马尼诺夫(Алексей Рахманов)在今年6月谈及“库”舰维修时如是说。

2018年初,已经渐显疲态的俄罗斯海军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驶入位于摩尔曼斯克的第82修船厂进行大修,在历经一年左右的叙利亚征程,损失数架舰载机,这艘步履蹒跚的巨舰终于得到了休整的机会。此次修造计划不同于以往的小修小补,负责该项工作的俄联合造船厂显得雄心勃勃,计划对“库”舰进行一整套升级和延寿工作,宣称要给该航母续命30年。可就在造船厂主席摩拳擦掌的时候,噩耗传来:2018年10月30日,35修船厂最重要的ПД-50干船坞在为‘库’舰进行船底维修时发生严重事故,突如其来的断电事故导致ПД-50船坞贮水槽进水沉没,两座船坞的塔吊突然倒塌,其中一座狠狠地砸在了航母甲板上。

“库”舰受到了比较大的损伤,但更严重的是干船坞的沉没,要知道,ПД-50可是整个俄罗斯境内唯一一座可进行航母修造的大型船坞。这一突发事故,不仅让“库”舰的修补工作陷于停顿,更可能让俄罗斯海军在近期面临没有航母可用的尴尬境地。

2015年进入ПД-50船坞进行水线以下维修的“库”舰,一年后修葺一新的“库”舰远赴叙利亚执行任务

事故发生后的现场照片,红圈内是倒塌并砸在航母甲板上的塔吊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服役至今命运多舛的“库”舰颇似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乃至整个俄罗斯起起伏伏的国运。而在苏联酝酿建造自己的国产航母时,更是经历一段相当漫长的阵痛期。早在二战爆发前,以时任海军总司令的尼古拉·库兹涅佐夫为首的苏联海军高层就已经意识到了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意义,并首次推出了71型航母计划。虽然很快被斯大林否决,但之后二战波澜壮阔的海空立体战更坚定了库兹涅佐夫本人发展航母的决心和热情,他召集一帮同僚再次将航母计划提上日程,先后提出72型和85型航母,但不幸的是先后被以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为首的高层否决,库氏本人甚至因此丢了军职。

34岁就被任命为苏联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是苏联航母启蒙的重要人物

不过,苏联的航母之路并未就此中断,接过库氏接力棒的谢尔盖·戈尔什科夫继续顶着上峰的重压开展航母研发。熟知高层人情世故的戈氏经过一系列操作,总算开发出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和“基辅”级航母。虽然这些似马非马的巨舰与真正的航母相去甚远,而且连航母的名号都没有得到(均被官方冠以“载机巡洋舰”的名号),但还是让多年作为陆权延伸的苏联海军有了迈向远海的底气。当然这几艘半吊子航母,显然无法满足戈氏及其幕后一班航母支持者建造大型舰队航母的野望。在70年代末期,戈尔什科夫又连续提出1160和1153大型核动力航母的计划,以及重新修改的1143计划(后来分别发展出基辅级和“库”级航母)。此时虽然坚定反对航母的赫鲁晓夫已逝去多年,但以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为首的高层反航母派依旧态度强硬,1143型航母又经过多次修改和减配,形成了吨位被严格限制,使用滑跃起飞甲板,舰体内依然保留众多大型反舰导弹的1143.5型。

【接替库兹涅佐夫的戈尔什科夫(中者)在海军总司令的位置上一坐就是30年,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苏联航母发展总算艰难起步】

苏联1143.5型航母定案

1982年,酝酿多时的1143.5型航母首舰,终于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兴建,虽然此时建造计划中它还被掩耳盗铃般地被称为“载机巡洋舰”,但从戈尔什科夫到船厂员工,每个人都明白这艘巨舰的意义。而一直到该舰建成并开始海试1989年,这7年时间恰逢苏联多事之秋,该舰的舰名经历多次变更,从“苏联”号,到“勃列日涅夫”号,在下水栖装时又被更名为“第比利斯”号,最后在1990年,为纪念库兹涅佐夫对苏联航母的贡献,最终定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为苏联早期建设呕心沥血的库氏在被勒令退役前从元帅降到了上将)

1985年,即将下水的1143.5型1号舰,此时她的舰名还是“勃列日涅夫”号

就在“库”舰还在船台上建造时,1984年乌斯季诺夫逝世,苏联航母发展的最后一个紧箍咒终于消失了,戈氏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将新航母建造计划提上日程。但在第二年,已经老迈的戈氏卸任海军总司令,并与1988年去世。戈氏的离去并没有让苏联航母人亡政息,航母的建造工作步入了快车道,1991年初,完成海试的“库”舰正式交付黑海舰队使用,于此同时她的姊妹舰“里加”号也接近完工。而就在一切渐入佳境时,苏联自己却在这一年走向了终结。

1990年,“第比利斯”号航母进行海试时的照片

在“库”舰上完成着陆试验的苏-27K型舰载机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此时各加盟国并没有着眼于稳定民生,而是急于瓜分苏联的遗产。作为苏联航母诞生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因为本身位于乌克兰境内,被乌克兰分走,连带尚在船台上接近完工的“里加”号。而庞大的黑海舰队则预计将被俄罗斯和乌克兰瓜分。此时一个重要问题浮现出来:刚服役不到一年的“库”舰应归何方?俄乌之间因瓜分不均很快关系恶化。此时“库”舰上大部分官兵都是俄罗斯裔,都希望归入俄罗斯海军序列,但舰长雅里金(В. С. Ярыгин)却更有远见卓识,他认为把“库”舰圈在小小的黑海内,对“库”舰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浪费,而且还会继续为邻国所觊觎。因此就在俄乌争执不下的当口,雅里金指挥“库”舰毅然决然地驶出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直奔北方舰队而去——时至今日,雅里金的胆识和魄力依然令人尊敬。

【1989年时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右边是建造完成的“第比利斯”号,左边是尚在栖装中的“里加”号(即后来的辽宁舰)】

苏俄武装干涉 一艘航母见证国运跌宕:苏俄“库”舰屡遭劫难,能否重振雄风

苏联时代的雅里金(左起第二),正是在他的坚持下,“库”舰才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库”舰的到来让俄罗斯北方舰队如获至宝,尽管此时的她甲板上连一艘舰载机都没有,但毕竟为俄罗斯带来了苏联红海军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对于“库”舰而言,不受出海口限制的北方舰队显然是个更合适的去处。但此时她跌宕起伏的命运才刚刚开始,苏联解体之后的“休克疗法”重创了俄罗斯,国计民生日益凋敝之下,俄国根本拿不出什么资金来维护这艘巨舰,在来到北方舰队之后的几年间,“库”舰居然只能被撂在港口内任凭风吹日晒,几度濒临退役的窘境。直到1994年,“库”舰的引擎才重新启动,重新组建的海军飞行联队驾驶着新锐的苏-33也编入库舰的战斗序列。在入役5年后终于开始缓慢形成战斗力。

1994年时的“库”舰,此时还大部分保留苏联时代的涂装

1996年时出海训练的“库”舰,维护不佳导致舰体锈迹斑斑

凋敝的经济让俄罗斯的国防力量捉襟见肘。在20世纪剩余的几年,专业人员的严重短缺,资金不足,让“库”舰在缺少维护,事故不断中苦苦挣扎,除了少数出港执行舰载机训练和拍摄活动外,在大部分时间里,她不是静静地待在军港内为官兵进行日常简单操练,就是驶入摩尔曼斯克的修船厂进行漫长的维护。相比于同时代已经服役几十年的美国航母,“库”舰算是一艘年轻的后来者,但迅速老化的舰体却显得比任何一艘美国航母都要老迈。直到普京上台,俄罗斯经济逐步回暖后,“库”舰的出海活动才逐渐增多。

【2017年,开赴叙利亚沿海执行任务的“库”舰,此时舰体已经修葺一新,但长长的黑烟依然暴露了其维护水平】

苏联时代建造的ПД-50大型船坞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似乎又意图重新收拾起昔日的海上雄风。出于对外秀“肌肉”的目的,“库”舰的出镜率逐年增多,位于摩尔曼斯克的35和82修船厂也开始高效运转起来。2002年后,库舰出现在船坞的次数增多,面貌也开始变得焕然一新。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住背后的尴尬:在修船厂频发的维修事故(比如2002年与2006年两度发生火灾),舰载机因训练不足频频坠海,而在演习和实战场合出镜的“库”舰烟囱上长长的黑烟更让人们对她的整体状态倍感担忧。而2018年,ПД-50船坞的突然沉没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可估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整体的工业制造水平一直处在吃老本的状态,苏联时代轻而易举就能建成的大型干船坞,对于此时的俄罗斯却好像难于上青天。如果俄方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充足的资金链,“库”舰在未来恐怕将长期缺席俄罗斯海军的序列。

【2016年,来访的俄罗斯防长科罗廖夫参观辽宁舰。对比“库”舰的凋落,科罗廖夫目睹辽宁舰不知作何感想】

相比较前途未卜的“库”舰,她当年被乌克兰强留下的姊妹舰“里加”号却意外地凤凰涅磐。改名“瓦良格”号后依然长期弃置于造船厂,几经周折后被我方买下,最后经过一系列重大改建,摇身一变成为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辽宁舰。相形之下,无论从维护程度,出勤率,还是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准,如今的辽宁舰都要远远好于尚在困境中挣扎的“库”舰,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舰运即国运”的真谛。这艘旧舰能否重振雄风?世界拭目以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