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震云手机2 刘震云原来不是这样的

火烧 2021-11-28 04:01:06 1084
刘震云原来不是这样的 刘震云以前不是这样的(九华风原创作品,转载需说明)1.第一次知道刘震云的名字是在1987年,在一本叫《人民文学》的杂志上,杂志的头条作者就叫刘震云,那是个非常年青充满锐气的刘震云

刘震云原来不是这样的  

刘震云以前不是这样的(九华风原创作品,转载需说明)

1.第一次知道刘震云的名字是在1987年,在一本叫《人民文学》的杂志上,杂志的头条作者就叫刘震云,那是个非常年青充满锐气的刘震云。

2.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学的年代。文学刊物在百姓的生活中地位甚高,《人民文学》更是了不得。一个陌生的无名作者的名字,出现在全国顶级文学杂志上,还是是杂志头条,自然会引起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看到这一篇被头条推荐的陌生作者的小说,自然非常关心这篇文章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3.其实我是先看文章后面的作者简介,然后才读小说的。在只有二三行的简短作者简介中,第一次获知刘震云的少量信息,原来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在农民日报工作。但等把这篇小说一气读完,居然产生了一种少有的的畅快感。可以说这篇名叫《塔铺》的小说,在当时的文坛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震云手机2 刘震云原来不是这样的

4.1987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已接近10年了,受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狂热接受模仿期,一批包括莫言在内的青年作家们的作品,基本都受到了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产生了一批“食洋不化”普通大众看不懂的小说,甚至连文坛旗手王蒙都能写出由通篇病句组成的小说《来劲》。当然那时文坛管这一现象叫“文学实验”。

5.而刘震云的这篇《塔铺》,一改实验文学的“不接地气”,不仅仅从风格上返回了现实主义,而且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存状态,农村的教育状况,农民改变命运的艰难。这篇小说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助推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新写实)的产生发展。后来,在一个内部刊物的文章上获知,刘震云的小说《塔铺》,原本是被编辑“枪毙”了的,后被《人民文学》的一位值班副主编发现,重新发表,而且头条推出。

6.从此,就很关注刘震云这个名字。随着《新兵连》《单位》等一批小说的发表,他在文坛上的影响逐渐产生了。他关注现实、关注民生,而且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写出了深度。后来他还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一篇小说《官场》,其中的“省委书记”与当时南方某省的在任省委书记同名同姓,被该省委发函质疑。在《青年文学》发表的小说《官人》也遭批。

可以说,那个时期他写的作品都是批判现实的,是大众爱看的。有段时间甚至流传说北京的文坛有两张名嘴,一个是王朔,一个就是刘震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持有民众立场的。

《一地鸡毛》是他一个阶段文学创作的高峰,那篇小说将大众生活写出了“毛茸茸的质感”,用现在的话说,非常接地气。也正是这个后来被拍成电视剧的作品,推出了一个叫冯小刚的导演。在这个片子里,陈道明有不错的表现。

7、再后来,他的作品有了变化,更加注重艺术性和思想性刘震云简介,如《故乡天下黄花》《故乡面和花朵》等,但可读性下降了,当然这是作家的艺术追求。后来读他的作品越来越少了,文学也越来越没落,即便获得茅盾奖的作品,读者也十分的稀少了。

8、总觉得他一直是个挺严肃的作家,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很爱钱”刘震云简介,并且热衷于“挣快钱”了,后来,还上了作家富豪榜。彻底摆脱当年《一地鸡毛》中“小林”的生活窘况,成为富豪作家了。这样的生活应该很满意了,为什么还会因为要追求“轰动效应”(票房),而不顾好友的一再反对,创作《手机2》呢?

9、若干年前,也许文学确实没落了,编剧来钱快,他选择编剧。今天,一般的题材作品不如与现实人物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名人,有某种“瓜葛”更能够获得高票房。所以,延续既往的“辉煌”,借助昔日作品尚存的影响力,写《手机2》无疑是“挣快钱”的选择。据说刘震云后面还要写《一地鸡毛2》。

10、问:挣钱是无止境的么?

11、答:谁会嫌钱多呢?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挣钱成了人生的最大动力,奋斗的最高目标,写过诸多有思想深度作品的刘震云,也摆脱不了这个诱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