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里的温度比近郊高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写道:“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这首诗表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觉察到城市里的气温暖于郊区的事实了。
最近几十年的观测资料表明,城市里的温度比郊区确实要高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例如,上海、纽约年平均温度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高l.O℃,费城要高0.8℃,莫斯科、巴黎、洛杉矶要高0.7℃,华盛顿要高0.6℃。有些日子,还高得十分惊人哩!1979年2月13日,上海市区要比近郊高出4.5℃;1981年7月10日午后,北京市区比郊区高出4.7℃。1972年7月4日傍晚,在加拿大温哥华,曾测到一次强热岛效应,城内比近郊区高11.0℃,这意味着,温哥华的郊区还是略带有寒意的初春气候,城市里却有初夏的气息了。
为什么城市里的温度比近郊高呢?影响城市温度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厂密集,工业的热源和能源利用率太低,加上汽车和各种机动车辆川流不息,排出了大量的热量。据上海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办公室进行航测时发现,普陀区苏州河沿岸、杨浦区东段、黄浦江以南三个地区,昼夜气温均高出周围地区3〜4℃,而这三个地区正是工厂密集、能源消耗大的地区。二是城市中的砖石、水泥、柏油马路反射太阳辐射热量的本领小,因而在白昼吸收了较多的热量。三是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下雨后,雨水很快从人工管道中流失,地面经常是干干的,因而用于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四是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流失。
![]() |
此外,城市上空经常烟雾漫漫,这种烟雾在晚上起着保温作用。所以城市热岛效应晚上比白昼要明显得多。如果在休息天,由于工厂不开工,排放出的热量少,城市热岛效应就要比开工日弱一些。
由于城市温度高于近郊,盛夏市区热不可耐,特别是在热岛效应明显的日子里,风小,人体更觉得难受。据研究,人在休息时,环境温度低于25℃,一般不会出汗;气温在28℃左右,可稍稍出汗;当气温在29〜30℃时,就会明显出汗。无怪乎,一到夏季,城市的居民都要拥到海边、高山和郊区去避暑。
关键词: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