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市政法委是做什么的 政法委的历史

火烧 2022-04-15 03:01:20 1102
政法委的历史 1.政法委书记在古代是什么官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的体制始建于改革开放初期,1988年5月19日决定撤销“中央政法委员会”,成立“中央政法领导小组”。1989年后,又恢复建立了政法委员会;1

政法委的历史  

市政法委是做什么的 政法委的历史

1.政法委书记在古代是什么官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的体制始建于改革开放初期,1988年5月19日决定撤销“中央政法委员会”,成立“中央政法领导小组”。

1989年后,又恢复建立了政法委员会;1991年2月,中共在中央、省、地、县级均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政法委书记一般都是当地党委常委,县级政法委书记有的是由副书记兼任。

目前地方公安厅长、局长多由政法委书记兼任,指导法院与检察院。如果实在要参照的话,政法委书记在古代大致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廷尉。

廷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

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

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

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

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

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

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

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希望能够帮到您。

2.政法委书记在古代是什么官

御史大夫,官名。

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

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

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

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

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3.gcdzg党委书记历史人物有哪些

历史贡献:

1、第一次飞跃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彻底结束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国不仅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且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一次飞跃用了28年时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此流血牺牲,过程之复杂、环境之艰苦、代价之高昂,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罕见。

2、第二次飞跃的标志性成果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人人平等、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劳动热情和干劲。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指引下,gcdzg带领中国人民用了39年的时间,把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中国,建设成为拥有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强大国防能力的国家,“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gcdzg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这个党为之骄傲和自豪。

3、第三次飞跃的标志性成果是通过改革开放,用了38年时间,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探索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美好期待,而且以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