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考申论一般能考多少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

火烧 2022-06-04 23:04:10 1045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为了更好的运用名言警句希望考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参天之木始于毫末,使用名言警句基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

为了更好的运用名言警句希望考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参天之木始于毫末,使用名言警句基础是积累。考场上不能带材料和其他记录器,所有书写的内容都是大脑的输出,所以一切书写在纸上的内容基本都基于自己的记忆或理解,因此一般来说记得多肯定会用的多,虽然记得多不代表用得好,但是饮水思源,没有源就不可能文思泉涌。
二、记忆是硬功夫,使用是门艺术。我们一直倡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名言警句亦是如此,在记忆名言警句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内容的适用范围或者场合,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目前比较热门的分类方式是五位一体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如果自己有更好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更具五位一体再继续优化,以自己能理解为核心。
三、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申论需要最终体现在文字中,因此在掌握了一定存量的名言警句时,需要适当的模拟,可以找一些模拟题,或者中公的模拟试卷,写一个开头或者分论点等,看自己的使用是否恰当,掌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请中公老师帮忙把关,进行适当的指导,进一步进行提高。如果自己在写的方面放不开,真的难以下笔,可以参考中公参考答案或者上网查询一些优秀作文,进行认真阅读和模仿。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怕认真二字,有志者事竟成!考生一定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才能方得始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怎么用名言警句?

一、名言警句法的作用
在申论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考生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达到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画龙点睛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使论据确凿充分,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等作用。
二、名言警句法的例项
案例一: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议论文。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心的课题。
案例二:围绕“城市摊贩管理”为主题的议论文。
马路摊点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次治理的结果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他们以低廉的成本、微薄的利润经营,不但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满足著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但是,一些马路摊点的存在,也确实给城市市容市貌以及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过去,我们对城市摊贩管理,大都采取没收、罚款甚至取缔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摊贩问题,反而加剧了城市执法人员和马路摊贩之间的矛盾对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音符。
案例三: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议论文。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问题,是关乎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而社会保障则是这个大问题中的关键一环。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案例四:围绕“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议论文。
伟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一个人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阅读能使一个民族不断前进,不断发展;阅读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强大,更加富有魅力。因此,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案例五:围绕“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议论文。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了水,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将会断流,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将会干涸;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将会逐渐走向灭绝;如果没有了水,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也不会存在。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正一天天的短缺,但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因此,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不难看出,名言警句法在开头的应用,足以令人眼前一亮,产生深刻的印象,更会让自己的文章升华文采,装点深度,博得高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都有哪些名言警句?

一、关于梦想、理想
1、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2、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3、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
4、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5、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歌德
二、关于勤奋、刻苦
1、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4、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5、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7、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8、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三、关于团结协作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孟子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艾思奇
4、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5、我们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md
四、关于勤俭节约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朱柏庐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罗大经
5、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安格尔
五、关于顽强、拼搏
1、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2、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爱迪生
3、人生的光荣,励志电影,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4、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5、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如何巧用名言警句点亮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开头 ?

首先要确立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后选择一个和主体相近的名言警句放入其中,作为例证。这样就能完美利用名言警句服务于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建议多看些申论范文的书写方式,好的标题也是点睛之笔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对名言警句的运用不够精确,总是用古语云,这会造成一些表述不准确等问题,为了更加精准地学会名言警句,特此总结,仅供参考:
申论写作中常用名言警句的出处:
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6.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7.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0.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1.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2.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3.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5.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6.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7.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8. 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9.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0.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31.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3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4.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8. 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0.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读透材料?

一、正确认识“材料为王”应对原则避免低分
申论材料考察的本质能力之一在于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重在阅读理解,因此一般大部分踩分要点须从材料中提炼加工出来,尽量尊重原词原句的相关规范性表述,避免主观臆断。
二、词句阅读准确提炼材料资讯点
在阅读任何一则申论材料时我们一般从词以及句开始读起,广大考生应对于申论材料历年真题考试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以及核心句全面把握,由关键词和核心句判定材料资讯点,结合题干要求准确的提炼出来。
三、整合加工段落逻辑实现全面踩点
一则或多则申论材料往往由多个段落组成,同一则材料中的不同段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内部逻辑关系。因此,在词句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广大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关注材料段落逻辑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把握逻辑,避免在词句阅读之时出现因对材料资讯点理解不够准确而出现漏点现象,保证全面踩到要点分值。
四、篇章阅读方能理清文章立意
材料对于申论文章写作最核心的限定便是立意本身,如何使文章符合命题人核心观点是值得广大考生重视的关键问题。申论材料在实际阅卷中若想拿到二类文以上的分等,通过对申论材料核心观点的把握找到文章最佳立意是前提条件。此刻,篇章逻辑和观点的整合能力便至关重要了。故此,建议广大考生可通过权威途径掌握文章立意的选取方法,利用篇章阅读的核心技巧多做题、多模拟,文章作文提分自是必然。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有什么名言警句,我想用来做结尾。

文章的结尾犹如豹尾:华美有力,为了适当增加文章的文采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而简短有力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申论材料的反映的都是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往往引用到“表示积累、坚持、不断努力”的名言警句。

第一组:

1.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第二组:

1.风起于青平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2.登高必先修其低,行远必先修其近。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4.人生的每一步路都是用脚来丈量的

第三组: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2.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若干世纪以来军事经验之积累。

3.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怎么用名言警句?

一、画龙点睛
标题,又称“文眼”,是一篇文章灵魂的体现,是文章吸引阅卷人眼球的关键之处。而在标题中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亮明文章写作的核心思想;更是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引起考官的阅读欲望。如:
利民之事 丝发必行
——健全医保体系 打造健康中国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培育创新精神 推进创新发展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传承古典文化 滋养民众德性
二、开篇亮色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文章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而灵活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便可以运用优美、简练、智慧的语言引出主题,亮明文章主旨。如: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在城市亿万民众的心声。城市,本应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然而,当下城市问题层出不穷,交通拥堵愈演愈烈,房价上涨超出人们预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等,诸多的“城市病”不胜列举,大大拉低了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面对城市“成长的烦恼”,唯有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才能让城市中的人们“诗意栖居”。
三、以理服人
议论文写作,分析论证是文章的主题部位,分析内容要充实而有力度,真正能够让人看过留印,信服折服。论证分析,除了举例子,更有论证效果的便是道理论证,而名言警句由于流传千年,被无数人传颂,这其中便蕴含着极深的智慧和令人深思的道理,不失为一种既有文采,又有效用的方法。如:
好政策,满足公民意愿是前提。刘安《淮南子·汜论训》有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根本”。治理国家有一定法则,但以对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苏东坡治理西湖,满足群众淡水需求、解决出行难题、为民增收,充分满足民众意愿。美国养老保险计划简化程式,保障人民免遭社会风险的伤害,兼顾百姓现在和长远利益考虑。种种政策都体现出政府制定的政策都要把满足公民意愿作为出发点,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民心,得到民众的支援与拥护,也才可以顺畅执行与实施。因此,好的政策,满足公民意愿是前提。
四、完美收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结尾,是文章的总结升华之处,是作者的感情表达之所,善始善终,给阅卷人心灵的最后一击震撼。如: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借改革的东风,借势向世界传输中国优秀文化正当时。加强文化输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不仅要推广品牌文化,还需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更需要积极贯彻文化走出战略。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中国制造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智造。

国考申论一般能考多少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

如何走出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引用误区?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使文章论述更加有力和生动。很多考生在写申论作文时,喜欢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一方面能够为文章增色,解决文章干瘪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有力。
但是中公教育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发现一些考生的申论文章的论证部分显得似是而非——没有明显的错误,但是又总觉得别扭。这个问题很多情况是由于引用的名言警句不够恰当,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一个大的话题之下,名言警句很多很多,但是它们的侧重点却并不相同。如果对其了解不透彻的话,极有可能造成写作过程中的“误引”。
例如围绕“爱国”这一话题,以下几则名言就有不同的侧重点:
1.乒坛女王邓亚萍说:“我把爱国主义落实在我的每一板进攻中。”此句侧重于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含义类似。适用于以爱国为主题,以“实干”为切入点的观点。比如论证做好本职工作是爱国的第一步这一观点,考生就可以把邓亚萍的这句话作为理论论据;或者要批判这样的社会现实——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将爱国主义思想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而是喊口号、说空话,引用此句也非常合适。
2.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侧重于爱国体现为,人在做选择时,应以国家民族大义为标准,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与此相似的名言有《礼记》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
3.梁启超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强调的是,平民也应该爱国、关心国事,适用于论述需要发动群众参与的观点。比如保护文化,需要全民参与,就可以引用这句。与此类似的名言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大主题下的一些名言,它们之间的侧重点不同,所适用的内容就有所不同。如果考生混用了这些名言,那文章的论证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要想在写作过程中精确引用名言警句,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备考时要做两点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备考时不机械记忆,对自己所接触到的名言进行仔细的区分与了解,并做好分类;二是注意将自己了解到的名言和一定的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相联络,这样在写作引用时才能运用自如。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在湖南考试中公网有备考资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