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如果在淮海战役中起义,1955年会授啥军衔?
杜聿明如果在淮海战役中起义,1955年会授啥军衔?
杜聿明是陕西省米脂县人,和闯王李自成是老乡。他毕业于黄埔一期,是老蒋的嫡系爱将。抗日战争期间,杜聿明的表现十分出色,曾率第5军在昆仑关和日寇第21旅团血战十余天,毙敌5000多人,还击毙了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凭借昆仑关大捷,杜聿明名扬天下。之后他又率部随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作战,多次在战场上重创日军。
解放战争爆发后,杜聿明成了老蒋手中的“救火队长”,哪里危急就被派往哪里。淮海战役爆发后,杜聿明出任徐州“剿总”副司令,虽然大权在握,但由于老蒋的遥控指挥,杜聿明被缚住了手脚,有才能也发挥不出来。最终被陈毅和粟裕指挥的华野大军包围在了陈官庄地区。此时杜聿明手中还有邱清泉的第2兵团、李弥的第13兵团和孙元良的第16兵团近30万人马。

虽然看上去兵力不少,但此时的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连战连败,早已士气全无。被围之后,数十万大军的补给只能靠空投来解决,完全是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包围圈中的国军不断有人向我军投降。李弥曾经在12月25日无奈地向13兵团团以上军官讲过这样一番话:“各位同生死、共患难的弟兄们,你们忍饥受寒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这叫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能为,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做得到。现在补给虽然很少,但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人如果实在受不了,要投共军,我绝不阻拦。但希望不要带武器走,将来还要见面的。以后你们回来,我们欢迎。”
那么在明知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杜聿明为何不起义呢?要知道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投诚的将领并不少。而且杜聿明被围之后,陈毅、粟裕和谭震林还联名给他写过信,对他晓以大义,讲明利害。但杜聿明最终没有选择起义或投诚,这又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像傅作义那样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当时他手下的三个兵团中以邱清泉兵团的实力最强,虽然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短暂做过他的手下,但他依仗老蒋的宠信,对杜聿明并不买账。杜聿明收到陈毅和粟裕的信件后,曾当面征询过三个兵团司令的意见,李弥和孙元良没有表态,邱清泉则直接把这封信给烧了。
邱清泉此举摆明了他要顽抗到底的决心,杜聿明见此也不说再说什么了。如果他强行宣布起义的话,很可能遭到邱清泉的刁难甚至毒手。最终杜聿明被我军俘,邱清泉则被击毙,李弥和孙元良侥幸逃脱。那么,如果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成功起义的话,1955年的时候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呢?解放战争中,不少国军将领在战场上向我军投诚或起义,其中有3人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们分别是陶峙岳、董其武和陈明仁。如果以这三位将军做参考的话,杜聿明参与授衔的话,最起码也是个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