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丽颖详细资料大全 罗又伦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3-02-03 08:34:51 1047
罗又伦详细资料大全 罗又伦(1912- 1994)广东梅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00师师长、第四十九师师长、
赵丽颖详细资料大全 罗又伦详细资料大全

罗又伦详细资料大全  

罗又伦(1912- 1994)广东梅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00师师长、第四十九师师长、新编第六军第二0七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二0七师师长兼东北保全司令部第二快速纵队司令、青年军第二0七师师长、青年军第六军军长。1949年去台湾。赴台后,于1950年出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先后调任宪兵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国防部”参谋次长,副参谋总长,军团司令,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及驻萨尔瓦多“大使”等职。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94年8月在台北病逝。

基本介绍

中文名:罗友伦别名:原名罗又伦,别号思扬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梅县出生日期:1912年2月4日逝世日期:1994年8月职业:黄埔军校第四任校长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陆军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生平,学习经历,军职履历,

人物生平

罗友伦,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出生于1912年2月4日,原名罗又伦,别号思扬。1927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编入第7期预科大队。1928年,进入南京本校,就读于骑兵科,毕业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师排长、中队长。之后又报考陆军大学,学习指挥作战。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兵学教官。抗战爆发后,罗友伦主动要求进入第一线作战部队,接受第5军军长杜聿明之邀,调到第5军担任参谋处长。进入第五军之后,罗友伦先后参与了昆仑关之战、桂南会战,之后又跟随部队开赴昆明,担任第5军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在第5军担任参谋长期间,为了提高军队战力,罗友伦将所有机械化部队集中,设立汽车团、战车团,归参谋处统一指挥,在提高机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战力。作为杜聿明将军的重要参谋,罗友伦参与了同古保卫战、腊戌保卫战等一些重大战役的参谋决策工作。据罗友伦访谈录中介绍,在同古保卫战中,蒋介石曾命令200师死守同古,牺牲到最后,以表示国民革命军的精神。但因救援部队相隔百里之远,所以只能在撤退与死守之间做选择。罗友伦认为,假如死守,就会眼睁睁地看着200师被敌人包围、歼灭。那时第5军有三个师,如果有一师被敌人吃掉,只剩两个师,士气一定受挫,而且坐视不救,有损指挥道德。因此罗友伦力主撤退。但撤退是违抗最高统帅的命令,可能受军法审判,罗友伦和军长杜聿明、最高统帅部参谋团团长林蔚反复讨论了几个小时,始终没有结论。时至深夜,罗友伦说:“假如不立即下令撤退,就再也没有撤退的机会了,如此一来,一定会完全被敌人包围歼灭。”于是他动手拟好了命令,请杜、林签字,他们都不肯签,罗友伦只好先签名以示负责。最后军长杜聿明被他说服,也签了字。在一夜之间,200师循着铁索桥渡过河川撤退,粉碎了敌人企图四面包围攻击,全歼200师的图谋。 1942年4月,由于日军占领腊戌,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5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介石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杜聿明亲率军部进入了缅北原始森林。 在穿越野人山的过程中,罗友伦和第5军经历了极为痛苦和漫长的“死亡之旅”。由于命令仓促,准备工作极其不充分,连地图都没有,士兵在热带还穿着棉袄,下雨时连雨衣也没有。在原始森林中,没有食物,没有补给,缺医少药,许多士兵都倒在了路边。罗友伦在回忆录中写到,“从缅北到印度,我们在绝地中行军,一路上遭遇饥饿、疾病、虫害,死在途中的有8000多人,沿途都是白骨。我们带了1万多人,到了印度只剩下3000多人,而带着的160匹马,全死在路上。甚至因为伤口发炎,缺医少药,我本人也差点牺牲在回国的路上。直到从一个牺牲的士兵身上找到消炎药,我才幸运地活了下来。”谈到这段经历,罗友伦感叹道,“我们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就是依靠求生存的意志和力量。在第5军中有很多的黄埔毕业生,他们是远征军的中坚。正是由于他们在黄埔军校中受到的教育和薰陶,以及接受的种种严格的军事训练,塑造了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道德品格,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不畏牺牲。在黄埔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他们最后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到达印度蓝伽后,罗友伦积极补充兵员,换装美式装备,整训部队,加强丛林战训练,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了远征军的战力,为反攻缅北积蓄了力量。 因为在抗战中的赫赫功绩,罗友伦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抗战胜利勋章。抗战后期,罗友伦将军曾参与创办了青年军,并担任了第207师师长、青年军第6军军长,后因病到美国治疗。1950年到台湾后,罗友伦被任命为复办的凤山军校暨陆军军官学校首任校长,也是 黄埔军校第四任校长。在复办凤山军校期间,罗友伦力主接续大陆黄埔军校的期数,自1951年开始招第24期生,随后的24至26期黄埔生都毕业于罗友伦将军任上。任校长期间,罗友伦大力传承黄埔精神,延续黄埔情缘,开展黄埔校史教育,并积极筹备军校新制方案,将学制从2年转为4年,并以美国西点军校为蓝本,重新规划军事教育和学年教育。之后,罗友伦又调任“宪兵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联勤总司令”。1994年8月,罗友伦将军在台北病逝,享年82岁。

学习经历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 陆军大学第十五期毕业。

军职履历

在大陆期间历任军职: 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师排长、中队长、训练总监部监员; 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军事教官; 陆军大学兵学教官; 国民革命军第5军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参谋长、汽车兵团团长; 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副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49师师长; 1945年3月罗友伦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 1945年4月罗友伦任青年军第二○七师师长兼东北保全司令部第二快速纵队司令; 青年军第六军军长。 撤往台湾后历任军职: 国民革命军第6军军长; 陆军训练发展司令兼陆军作战司令部司令; 台湾黄埔军校校长(凤山军官学校校长); “考试院”副院长、 宪兵总司令(1954.7-1955.9); 国防部”计画参谋次长; 海军陆战队司令; “国防部”副总参谋长; 第1军团司令官; 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作战司令; 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 总政治作战部主任(1969.1-1975.5); 联勤总司令(1975.4-1977.4); “中央”评议委员; 总统府上将战略顾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