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目的

火烧 2021-07-14 15:30:34 1062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目的 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澎勃兴起。写作目的: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马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目的  

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澎勃兴起。

写作目的: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要从组织上把各国分散的工人运动统一起来,其次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行动纲领。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兴起,工人运动的发展要求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又被译为《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拓展资料

基本简介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

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目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