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蒙古没有独立 关于外蒙古的历史概念
关于外蒙古的历史概念
外蒙古是清朝后期对漠北蒙古喀尔喀四部的称呼,由外札萨克蒙古一词衍生而来,包括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

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除苏赫巴托尔省、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乌布苏省、库苏古尔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土谢图汗、车臣汗二部由库伦办事大臣管辖,赛音诺颜、札萨克图汗二部由乌里雅苏台将军(定边左副将军)管辖。
清代初年并无“外蒙古”之名,称漠北为“喀尔喀”或“乌里雅苏台”。
嘉庆年间重修《大清一统志》,因无统一名称可用,故将乌里雅苏台将军统领的广大地域笼统地称为“乌里雅苏台统部”(乌里雅苏台城为乌里雅苏台将军驻所)。
清代中期以来,又有“卡外喀尔喀”、“外三路喀尔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称。
清末,外蒙古取代“乌里雅苏台”等,渐成通称。
清末,外蒙古的范围有时也包括科布多和内属的唐努乌梁海。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杭达多尔济、车林齐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拥立库伦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宣布成立“大蒙古国”,是为外蒙古独立。
中华民国不承认其独立,仍称其为外蒙古。
1912年,外蒙古军队攻陷科布多城,占领了科布多全境,并乘势西进阿尔泰。
之后又控制了达里冈厓牧场。
1913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的声明文件及另件确定,外蒙古实行自治,自治区域为清末库伦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与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区域。
1915年,外蒙古取消“独立”,改为自治。
1919年撤销自治。
1920年代,苏联扶植的蒙古人民革命党控制了外蒙古,并再次脱离中国统治。
1928年,国民政府将外蒙古改为蒙古地方。
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其为独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了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1949年1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中共曾非正式向苏联提出了外蒙古主权问题,遭到苏联的拒绝。
194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
斯大林去世后,1956年ze非正式地向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了外蒙古主权问题,再次遭到拒绝。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划定边界。
中苏关系紧张后,外蒙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也随之冷却。
直到1980年中期,两国关系得以缓和改善。
1990年两国元首首次实现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