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戏曲形象 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与历史真

火烧 2023-04-02 04:38:56 1035
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与历史真 戏曲属于文学作品,经过了作家的文学加工,是以历史为蓝本结合自身主观发挥和各种文学修饰手法结合而成的。戏曲集文学、歌唱、音乐、舞蹈于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综合多种

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与历史真  

戏曲属于文学作品,经过了作家的文学加工,是以历史为蓝本结合自身主观发挥和各种文学修饰手法结合而成的。

戏曲集文学、歌唱、音乐、舞蹈于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综合多种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让观众在听歌品曲观看表演中得到知识的渗透、道德的教化、审美的熏陶。

戏曲舞台上人物造型的突出特征是脸谱化,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忠奸、善恶予以其相对固定化妆造型,不仅使观众易于理解,而且脸谱本身也是戏曲美学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独立的单元。

诸多光耀千秋的历史人物,正是靠着那鲜明的印记,长久地留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之中。

每当提起包公,所有人首先在脑海中闪现的是那张乌黑的脸和额头那个鲜明的月牙。

如果没有戏曲舞台上的包公形象,包公也许只能是个文字符号,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戏曲是舞台艺术,舞台艺术的重要特性是必须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人物的塑造、故事的讲述,这就必须高度凝练戏剧情节,集中矛盾冲突,让观众进入剧情,欲罢不能。

从历史上看,关于包拯的传记只有千余字,对其事迹都只是简要的记叙,合肥的包拯墓志铭也只有三千来字,这些记述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概念性的铁面无私、敢做敢为、先斩后奏、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而戏曲舞台上曲折离奇的故事演绎给了观众无限深刻的记忆。

比如《宋史·包拯传》中区区六十余字的智断牛舌案,经剧作家一番修改润色,立刻生动异常,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生动性、传奇性,而且富于趣味性,再经演员活灵活现立之于舞台,包拯形象便鲜活起来,令人难以忘怀。

包公戏中这样的例证太多了。

戏曲形象 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与历史真

戏曲是唱腔艺术,唱腔艺术的特点是集诗歌美与音乐美于一体,在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时达到了单纯的语言不能达到的效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