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测距原理 怎样提高故障测距的精确性
怎样提高故障测距的精确性
故障测距装置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有两个内容:不拒动,不误动
一、不拒动,是指输电线路的被监测部分无论发生的是何种类型的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系统都能可靠的动作并能给出正确的故障位置和其他信息,而不可以因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和理念等因素不能正确动作。
二、不误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被监视的部分中收到各种干扰时或者在被监视以外的部分发生故障时都能够不发出错误的动作指令。

同时装置既能测出永久性故障也能测出瞬时性故障。
准确性
准确性是对故障测距装置最重要的要求,没有足够的准确性就意味着装置失效。
准确性一般用测距误差来衡量,包括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其中相对误差用相对于线路全长的百分比来表示。
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测距误差不可能做到太小。
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故障点都位于某一杆塔上的绝缘部位,因而故障测距只要能够定位到离故障点最近的杆塔或档距(要求绝对测距误差一般不超过大约300
m)就非常理想。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只要绝对测距误差不超过1 km就可以较好地满足现场要求。
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全国电力调度系统“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对线路故障测距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即要求综合误差不超过1%。
故障测距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有关联的,可靠性是准确性的前提条件,离开可靠性来谈论准确性是没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如果测距误差太大,比如超过线路全长的20%,则可以说测距结果是不可靠的。
经济性
装置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故障测距装置的硬件成本会越来越低。
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会使得故障测距装置的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如果装置能同时监视多条线路,无疑还会进一步提高其性能价格比。
方便性
方便性主要是指在调试、使用和维护方面,尽量使装置自动得出测距结果,而较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