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上元的意思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火烧 2022-04-16 05:12:49 1054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悽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上元的意思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悽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标签: 怀念 词 情感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注释

①中斋: 号中斋,民族英雄 的幕僚,他和 常有唱和之作。当时邓剡于上元节聚客叙旧,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刘辰翁,刘便写了本篇以寄悲悽感旧的爱国情思。
②随韵寄情:用原韵写词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③烧灯节:即元宵节。
④京:指南宋旧京临安(今浙江杭州)。
⑤百年短短兴亡别:短短一生竟划为兴亡各别的两个时期,遭遇亡国的惨痛。百年,指一生。
⑥烛泪:形容泪水就像蜡烛燃烧流下的烛膏。以此形容词人泪流不尽,直至泪乾,暗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 意。
⑦梅发:花白的头发。梅有红白两种,这里以白梅喻发,意为忧愁使人头发变白。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赏析

这刘辰翁于宋亡之后写的一首小令。小序中所说的“中斋”,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邓光荐之号,“宋亡,以义行者”(《历代余》引《遂昌杂录》)。当时,邓光荐于上元去聚客叙旧,客散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给刘辰翁,刘辰翁就写了这首步韵的和作,以寄托其悲悽感旧的爱国情思。
开头两句,纯粹写景,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弥漫着一天风雪的严寒景象。“烧灯节”,即元宵节;“烧灯”,谓燃灯。唐宋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十五夜称元夜、元宵,家家燃灯观赏,热闹异常。“朝京”,谓朝拜京城。南宋每逢元宵节,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赶往京城临安(杭州)观灯,络绎不绝。然而,如今的元宵节却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
面对这刮著大风、下著大雪的荒凉萧杀的景象,词人感到故国的江山虽然还象原来一样,然而去京城朝拜观灯的人却一个也看不到了。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寄寓著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悽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寄情”。“兴亡”,偏义复词,着眼于“亡”;“君”,指与他同怀亡国之恨的遗民词人邓中斋。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寄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著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
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寄情故国,“当时月”又是怎样,它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烛泪”,本指蜡烛燃烧淌下的蜡如泪流下之状,这儿拿来形容词人之泪水不绝,直至流尽,自然会引起人们那“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联想;“梅发”,喻白发,因为梅有红白两种,这儿以白梅喻发,即形容词人愁极发白之态,又暗含词人迎霜斗霜、节操凛然之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悽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李清照写过:“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这儿创造的境界,的确十分神似了。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作者刘辰翁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着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的其它作品

○ 忆秦娥·收灯节

○ 忆江南·已盛甚花几许

○ 柳梢青·春感

○ 西江月·新秋写兴

○ 水调歌头·寂寂复寂寂

○ 刘辰翁更多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