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与幸福指数 海明威和村上春树的幸福感
海明威和村上春树的幸福感
最近在读《巴黎评论•作家访谈Ⅰ》,不怕大家笑话,这本书除了当文学访谈来看,我还把它当作励志书来认真研读。里面有十六位作家,我喜欢的作家访谈依次是海明威、村上春树、帕慕克和斯蒂芬•金,可以说他们是我的励志偶像。
首先他们都严于律己,自我约束性极强。如果你看过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电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你会以为海明威是那种虚张声势、酗酒莽汉的形象,但是事实上,从这本书的访谈内容,你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自律、勤勉、坦诚和可爱的人。
海明威习惯站着写作,还采用现在非常流行的笔记本圆梦计画来监督自己。“他把每天的工作进程记录在一张大表格上——‘以防自欺欺人’。这张工作表用包装盒侧面的硬纸板制成,立在墙边,上面悬挂著一个小羚羊头标本。表格上的数字代表每天产出的文字量,从450、575、462、1250,到512。高产的日子定是海明威加班工作,免得因为第二天要去海湾小溪钓鱼而内疚。”看看,简直就是自律又卖萌的勤奋大叔啊!斯蒂芬•金说,我认为你要尽可能每天都工作,这很重要。被问今天上午写了吗?他老实答,我写了四页。就只有这么多。
很多人会以为作家或者其他艺术家都是晨昏颠倒、吸食大麻、夜夜醉酒,从混乱的生活中迸发灵感,实际上他们往往自律、勤奋又孤独。斯蒂芬•金曾经倒是又酗酒又吸毒的,不过为了不毁掉自己的写作生涯,他现在都戒掉了。这事儿他说得很有趣,“我早上会跪倒在地,说,主啊,帮助我不要想饮酒嗑药。晚上我会再次跪下来,说,感谢主,我不需要饮酒或者嗑药。”
海明威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动笔,没人打扰;清凉的早上,有时会冷,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他往往从六点写到中午就停笔,然后做点其他的,比如运动、阅读和玩乐。我大爱他形容写作的充实快感,“停笔的时候,你好像空了,同时又觉得充盈,就好像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完毕,平安无事,万事大吉,心里没事,就等第二天再干一把,难就难在你要熬到第二天。”

比海明威更自律,作息更严格的要算村上君了,“当我进入一本书的写作阶段,我会在早晨4、5点钟起床,工作五至六个小时。下午的时候,我会跑步十公里或者游泳一点五公里(或者两样都干)然后读一会书,听听音乐。我晚上九点钟就寝。我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这种重复本身变得很重要,就像一种催眠术,我沉醉于自我,进入意识的更深处。不过,要把这种重复性的生活坚持很长时间——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体力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写大部头小说就像救生训练一样,体力和艺术敏感性同样重要。”
相比前两位,帕慕克简直就是作家中的自律狂。他在家无法写作,“所以他每天都走出家门到自己写作的地方孤独地工作十个小时。”他说自己是就像一名职员一样工作“每天早晨,我都跟妻子告别,仿佛去上班一样,离开家门,走上几个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