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最干旱的是哪年 巴西干旱历史

火烧 2022-07-20 16:19:13 1109
巴西干旱历史 1.2014巴西旱灾气候成因2014年巴西严重干旱是指2014年巴西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该国境内最长的圣方济河(Sao Fra ci co)主要源头干涸,影响河域生态系统。

巴西干旱历史  

1.2014巴西旱灾气候成因

2014年巴西严重干旱是指2014年巴西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该国境内最长的圣方济河(Sao Francisco)主要源头干涸,影响河域生态系统。米兰达指出,圣方济河源头干涸,对河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动态等,正产生质与量的变化。上游分支流形成的几处主要水坝水位迅速下降,除河水质量恶化外,河流生物多样性受影响,沿岸居民用水也受威胁。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西南的卡纳斯特拉山国家公园是圣方济河的发源地,河流全长2700公里,横越米纳斯吉拉斯、巴伊亚等6州及巴西利亚联邦特区,最后流入大西洋。

圣方济河域委员会主席米兰达(Anivaldo Miranda)表示,河流源头干涸乃前所未有,主因可能是长期严重干旱导致,情况堪忧,甚至已反映在水坝水位上,威胁河域的生物多样性。

米兰达指出,尽管圣方济河源头不是减少河域水量的决定因素,却可做为“测温器”,因为该地区的水库水位可对圣方济河域造成重大环境影响。

也因此,无论如何试图扭转气候变化,当务之急是相关各方必须达成水资源协议,变更圣方济河域的能源开采模式,因为相较于水力发电,巴西东北部干旱地区约100万平方公里面积,更需要水资源解决灌溉、饮用问题。

今年巴西全国遭遇到近50年来最严重干旱,除了南部外,其他地区的情况堪忧,许多城市供水吃紧,一连几个月不定时停水,民众苦不堪言。

南半球地区日前迎来立春,巴西气象局预测气温应较往年同期偏高2至3摄氏度,10月开始雨量正常,但仍不足以解决水库缺水问题。[1]

2.巴西东南部多干旱的原因

巴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南部,因为巴西东南部气候宜人,降水适宜,地势上属于海拔500米巴西高原,地势不高而又较为平坦,天气较为凉爽,交通建设也很方便,这些条件适于人类生活。

历史上最干旱的是哪年 巴西干旱历史

通常情况下,南半球的夏天是巴西东南部的雨季,一种被称为南大西洋辐合带的天气模式会带来充沛的降水。不过,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持续的高压使得辐合带无法在此站稳脚跟,并且阻碍了来自亚马逊河的水气向南移动。

2015年03月巴西东南部所有地区陷入极其严重的水危机

3.巴西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据考古发现,早在3〜4万年前,印第安人就已在这里定居,主要是图皮 瓜拉尼、阿拉瓦克和加勒比族等印第安人部落。

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到来 之前,巴西境内有印第安人约300万,主要从事渔猎和少量的农业生产,种 植木薯和烟草,基本上处于原始公社制的社会阶段。 巴西和整个美洲大陆一 样,历史上长期不为外界所知晓。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率领13艘大帆船, 在巴西沿海登陆,他将这块大陆称为“圣十字地”,并宣布这些土地为葡萄牙 的领地。 1530年,葡萄牙王室开始对巴西实行有计划的殖民开拓。

1534年,将巴 西分为13个管区,分封给葡萄牙的贵族、朝臣并实行世袭制。葡萄牙殖民统 治者对巴西印第安人的统治和掠夺,使得大批土著居民逃亡。

葡萄牙殖民统 治者从1538年开始贩卖非洲黑奴,从16世纪到19世纪20年代,从非洲运 入巴西的黑奴达114万。 从1549年起,葡萄牙王室在巴西的萨尔瓦多设立总督府,第一任总督为 托梅•德索萨。

因法国的入侵,1807年11月29日葡萄牙国王唐•若奥及 1。5万名王室、贵族人士,乘40艘船从葡萄牙逃到巴西。

1815年12月,唐 •若奥宣布成立“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尔弗联合王国”,形式上给予巴西同 葡萄牙同样的地位。 1820年,唐•若奥国王回到葡萄牙的里斯本,由其王子 佩德罗留在巴西任摄政王。

佩德罗在巴西人民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同葡萄牙王室的几次抗争,于 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独立,建立巴西帝国,这一天成为巴西的独立日与 国庆节。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任巴西皇帝,称为佩德罗一世。

1824年 3月,巴西的第一部宪法生效,宣布巴西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825年8月29 日,葡萄牙被迫承认巴西独立。

巴西的独立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元帅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君主制,废黜了佩 德罗二世,成立巴西联邦共和国,丰塞卡就任总统。

1891年2月24日,通 过宪法将国名改为巴西合众国。君主制被推翻,使巴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

1891年,丰塞卡总统被迫辞职。以后的几届总统都是咖啡集团的代表, 没有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巴西的经济发展缓慢。

1930年10月,畜牧主家庭 出身的、很有才华的瓦加斯发动政变,出任巴西总统,积极实行巴西民族经 济发展政策,使巴西的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奠定了巴西工业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向德国和意大利正式宣战。

1945年12月, 杜特拉就任巴西总统。1946年9月,颁布了巴西新宪法;经济上,在继续推 行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实行自由化的关税政策,促进了经济改革。

1956年1月,社会民主党领袖库比契克就任巴西总统。 采取了一系列发 展经济的措施,使巴西经济出现第一次飞跃。

I960年4月21日,巴西首都 由里约热内卢迁至新城巴西利亚。 1961年9月7日,古拉特就任巴西总统,采取一些激进的改革措施。

1964年,古拉特代表的文人政权倒台。从1964年起,陆军总参谋长布朗库、陆军部长席尔瓦、军人梅迪西、陆军部长盖泽尔、菲格雷先后就任巴西总统。

至1985年,军人集团在巴西执政21年。1968年10月30日,巴西改国名为 巴西联邦共和国。

1985年4月21日,萨尔内依据宪法就任巴西总统。1989年11月15日, 经过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科洛尔当选巴西总统。

他上台后,进行 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使巴西经济发生战略上的转折。 1992年,原副总统佛 朗哥继任总统。

1995年1月1日,原财政部部长费尔南多•卡多佐当选为巴 西总统,1999年1月1日,卡多佐再次当选任巴西第39届总统,任期至 2003年12月,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总统。

4.世界灾难记录中萨赫勒地区特大旱灾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萨赫勒,在阿拉伯语中是“边缘”的意思。

地理上泛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 的包括马里、塞内加尔、乍得以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等国家和地区的热 带草原地区。有近2如乙人口,常年遭受撒哈拉沙漠干热风的侵袭,萨赫勒热带草 原曰渐沙化,成为世界上干旱的高发地区。

20世纪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曾发生 过连续五年的大旱,期间有的年份几乎滴雨未下。1982年非洲再次陷人干旱,在 这场灾难中,首当其冲的又是萨赫勒地区的国家。

位于马里境内的尼曰尔河套地区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产区,每年这里沉积了尼 日尔河大量肥沃的淤泥。 但在1982年这一年,人们望眼欲穿,终未能看到日夜期 盼的大雨。

往年特南古地区稻米的播种面积往往在4600公顷以上,_而次年这一著 名的稻米产区只播种了90公顷。马里的其他地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降雨量 都比正常年份要少一半。

塞内加尔地区也难免遭受干旱的袭击,高梁和粟的产量比往年整整少了一 半。 花生是北部和中部的主要农作物,几乎全部枯萎;普经占全国花生产量70%的 辛一萨卢娟地区,花生也减产近一半。

在旱灾刚开始的1982年,乍得就缺粮20万吨——对于这个干旱与战乱并起的 苦难国度无异于雪上加霜。翌年,随着旱灾日趋严重,乍得缺粮已近30万吨,数 以万计的居民在饥饿的深渊中苦苦挣扎。

5.厄尔尼诺事件为什么会导致巴西干旱

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

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