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谁有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啊多谢啦

火烧 2023-01-31 05:46:20 1039
谁有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啊多谢啦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一、选择题1.B 2.B二、问答题1.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的原

谁有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啊多谢啦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1.B 2.B

二、问答题

1.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答: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热衷于向外传播天主教。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非、美三洲进行殖民掠夺,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了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2.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地域和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葡萄牙在美洲占领巴西,在非洲西岸和东岸占领一些据点,在亚洲占领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

葡萄牙因为国家小、经济落后,所以以建立军事据点、商站和垄断商路为特点。

西班牙以侵占美洲为主,占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在亚洲占领菲律宾。

16世纪,甘蔗生产、黑奴贸易和疯狂掠夺贵金属是西班牙殖民掠夺的三大财源。

三、阅读与思考

新航路的开辟者和早期西方殖民者到美洲的主要目的有哪些?迪亚士所说“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什么意思?

①他们希望在美洲这块“新大陆”寻找黄金,掠夺其他财物,特别是香料。

此外,他们都怀有强烈的宗教狂热,想传播天主教,归化当地人民。

②迪亚士希望通过殖民,使处于“野蛮状态”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

第三节 文艺复兴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B

二、问答题

1.为什么意大利能够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答: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为维护其利益,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反封建斗争;②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提供了重要条件。

2.如何客观地评价文艺复兴运动?

答: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它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封建反教会,是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它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和强调,造成了个人私欲横流和社会混乱。

三、材料解析题

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核心思想?

答:这段独白是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寄托着他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美好而乐观的理想。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A

二、问答题

1.简述16世纪到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重大发展变化。

答:16世纪到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重大发展变化是:在经济上,手工工场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从封建经济中兴起并得到发展;“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在阶级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及工人和农业工人。

在政治上,16世纪,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进行了宗教改革,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使英国实力增强,并成为海上强国。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

2.简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见教材)

三、阅读与思考

1.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答: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是独断专权,政治体制是封建专制。

2.试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政治体制作一简要评价。

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第四节 欧洲的启蒙运动

附一:练习题、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A

二、问答题

1.试比较一下,看看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有哪些发展?

答:法国启蒙思想家全面继承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宗教方面:对教权主义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第二,在国家产生问题上:否认君权神授,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国家;第三,关于国家职能:建立国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第四,国家政权应分属于议会和君主掌管的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英国早期的启蒙思想:他们在更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还希望通过“开明”君主实行改革;在分权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社会契约创造国家的思想基础之上,发展成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从而将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2.简要叙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欧美其他国家,一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一些封建君主,使他们不得不借“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亚洲,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三、材料解析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

答: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三权分立学说。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霍布斯与卢梭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答: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思想,但他不反对王权,并提出契约一旦建立便不能废止;卢梭继承了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但他认为如果王权违背民意,经所有公民同意,社会契约便可以废止,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

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B 2.C 3.D

二、问答题

1.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经济条件有哪些?

答:①法国的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②当时的法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③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在1789年5月召集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解决财政问题。

2.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主要的革命措施?请对雅各宾派的统治做简要的评价。

答:主要革命措施有:①国民公会颁布法令,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10年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义务。

这些措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

②国民公会“把恐怖提上日程”:经济上,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政治上,颁布惩治嫌疑犯法令,规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监管。

这些措施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不容抹煞的作用,但由于打击面过宽、处决人太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③国民公会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以反击外国的干涉。

大批青年应征入伍。

到1793年底,法军基本上赶走了外国干涉军。

3.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曾通过“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

那么,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方面,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又先后取得哪些进步呢?

谁有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啊多谢啦

答:①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通过的“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的确有它的局限性,赎买封建领主权利和赎买土地就是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说明这一法令在反对封建问题上并不彻底;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颁布这一法令又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是对封建制度的初步否定,也是君主立宪派在这个方面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因而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吉伦特派统治时期,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③比起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来,雅各宾派的反封建措施更加彻底,具体表现在: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这符合小农的利益;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农民不必再出钱赎买;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三、材料解析题

应该怎样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期和拿破仑时期进行的对外战争?

答:①法国大革命时期所进行的对外战争是反对欧洲封建势力干预法国革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②拿破仑时期所进行的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前期是为了打破反法同盟,保护和巩固革命成果;后期是为了满足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侵略扩张欲望,具有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的特点,是非正义的战争。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C

二、问答题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国内:打破英国殖民枷锁,赢得民族独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政治经济民主改革。

国际:建立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三、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三中体现了政治制度方面的什么原则?

答:三权分立原则。

2.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

答: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具体原因:美利坚民族形成带来的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意识;殖民地原有的议会民主传统和启蒙思想影响;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制和政治高压激化矛盾;进步人士的宣传鼓动(如潘恩)。

第七节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A

二、问答题

想一想,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早期,拉丁美洲为什么会出现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

答:主观上(内因),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阻碍拉丁美洲社会进步,激化民族矛盾;拉美经济发展是摆脱宗主国控制的经济动因;启蒙思想传播增强了拉美人民民主自由意识。

客观上(外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西班牙、葡萄牙被法军占领,殖民统治力量受到极大削弱。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A 2.D

二、问答题

1.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国内市场也不很景气,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2.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②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③大量外国移民纷纷涌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三、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答:①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

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遭受了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相对地越来越贫困,他们逐渐觉悟,要求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斗争 。

③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亚、非、拉美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1.B2.A

二、问答题

1.《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和军需生产。

这些都表明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

三、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答:资本主义制度。

作者的愿望不能够实现。

2.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你觉得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答:建立自己的政权,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二、问答题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答: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

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奴生活贫困,导致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并使俄国对外扩张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答:美国内战前,北方资产阶级要求:第一,建立统一的市场,反对原料的大量出口和大批工业品的进口,主张关税保护;第二,主张增加自由劳动力,废除奴隶制;第三,反对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建立“自由州”。

而南方奴隶主阶级却与之完全相反,他们主张自由贸易,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建立“蓄奴州”。

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德意志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答:德意志统一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进步。

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状态,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4.意大利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答:统一以后,意大利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简要叙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答:①政治方面,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同意征收地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并积极准备对外战争。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三、材料解析题

对比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奴制有何异同,并简要作出评价。

答:相同点:农奴或黑奴获得了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主要是解放的方式不同。

美国废除黑奴制度的方式,是凡是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都无条件获得解放;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则是采用由农奴出钱赎买土地、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的方式。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虽然两者都有利于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一大社会进步,但美国废除黑奴制的措施相对更加彻底一些。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A

二、问答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促进了列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社会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物质和精神文化;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三、材料解析题

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殖民主义?

答:从主观上讲,殖民主义国家要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本国资产阶级服务,客观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灾难,为殖民国家送回了财富;同时,殖民国家的商品和枪炮也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后者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B 2.C

二、问答题

1.简要分析亚洲革命风暴发生的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答: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亚洲的侵略。

主要特点: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波及到亚洲众多地区;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从印度人民、对英国殖民者、对亚洲其他地区三个方面回答。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C

二、问答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哪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答:①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②内燃机的创制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③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④建立了新兴的化学工业。

2.试对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做出简要分析。

答:一方面,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有计划生产,较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生产的无计划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但在另一方面,控制着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这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步伐。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D 2.B

二、问答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包括:①国内政治稳定: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国内市场: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资金:大量欧洲资本涌入内战后的美国;普法战争后法国的赔款,为德国的经济发展补充了必要的资金。

④技术:美国和德国都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受益;⑤资源: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德国获得来自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

⑥对外关系:美国无强邻;普法战争中的胜利使德国在欧洲大陆暂时占据上风。

2.通过日本从强迫朝鲜打开门户、直至吞并朝鲜的史实,说明它是如何实现“大陆政策”第一步的。

答:明治维新以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天皇专制政权,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1876年,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的门户,使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把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日本增强了控制朝鲜的势力。

在日俄战争中,把俄国的势力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排挤出去,战后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

1910年,日本又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

3.如何评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答: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③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三、材料解析题

问:①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是什么?②这项条约中第四款的规定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项条约中的规定相似?其中的第十款涉及到哪一项权利?③从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有关国家的性质、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等三方面,比较英国1840年侵略中国和日本1876年侵略朝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①背景是: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这一条约。

②这一条约中的第四款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关“五口通商”的规定相似;《江华条约》中的第十款涉及“领事裁判权”这一严重侵犯朝鲜司法主权的规定。

③从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看,英国1840年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而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开始于资本主义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

④有关国家的性质分别是: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遭受侵略之前的中国和朝鲜都是封建国家。

⑤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主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20世纪初,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朝鲜1910年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日本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附一:练习题、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1.B2.D

二、问答题

1.1905~1908年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答:①领导力量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封建王公;②参加者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社会其他阶层,后者是封建王公、土兵和农民;③斗争方式不同:前者是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后者是以武装起义为主。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想一想,当时中国的情况如何?

答:①以政治斗争或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斗争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亚、非、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②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1.C2.D

二、问答题

1.第二国际的建立有哪些有利条件?

答:①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经过巴黎公社失败后的低潮阶段重新高涨,为第二国际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②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的进一步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③德、法、美等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准备了组织条件。

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关心和指导,也有利于第二国际的建立。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在列宁的坚持下,大会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了党纲。

列宁获得多数派拥护,被选入党中央领导机构。

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从这一年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1.D2.B

二、问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而加剧了。

当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退居第三,新兴的美国跃居第一,后起的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

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俄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2.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的结果?

答:大战的性质:(见教材有关内容);大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两个方面的结果。

一是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匈等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了。

此外,封建的奥斯曼帝国解体。

二是俄国的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三、材料解析题

问:①日本准备向德国宣战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的胶州湾“归还中国”吗?

②你还了解哪些与上述中国山东问题有关的历史事件?请简要列举。

答:①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对德国宣战,其目的不是为了把胶州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而是要取代德国占领中国山东。

②主要有: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强占胶州湾。

1914年秋,日本侵入中国山东,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占有的权益,后又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日本在战争时期夺取的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必须由中国收回。

这一合理要求,被控制这次会议的英美等国所拒绝,由此导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第一节 自然科学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1.C2.B

二、问答题

1.从近代科学发明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略)

2.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有什么意义?

答:①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②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追问

非常感谢呀,那有没有高二下册的,十月革命之后那本书地答案呢,我现在正在学,做了以后想看一下,非常谢谢你。

追答

下册的真没找到。

找到一个高二近现代史复习结论。

以我这过来人的经验,我觉得还行,你看能用上吗?

给我个邮箱地址。

我给你发过去。

因为我的这个东西超过1000字,不让发。

显示不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