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 古代中国的道、路、府等行政区域名称
古代中国的道、路、府等行政区域名称 1、道“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
古代中国的道、路、府等行政区域名称
1、道
“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
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
宋代地方监察区不使用“道”而改用“路”,字不同义相通。
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
元朝建立后,行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
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
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民国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
2、路
古代中国的路始于宋代。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唐中叶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到了宋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路”,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
3、府

汉至南北朝多指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为府。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府要比县高一级。
府的长官叫做知府、都尉等。
扩展资料: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经在省下设道为次级行政区划单位,并曾计画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之後并未采用此规划,道这个行政区划也被废除。
至今,朝鲜及韩国仍在使用道,为一级行政区,等同于许多国家的行省 ,而范围和规模则相当于中国的地区/地级市。
日本明治时代前,各地也有道的设置,但目前只剩下一个:北海道,与都、府、县同级,习惯上统称为都道府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和
百度百科-路
百度百科-道
很赞哦!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