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白小白哪里人资料 白节详细资料大全
白节详细资料大全 白节又称又称“白月”、查干萨日(西里尔蒙文:Цагаан сар),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
白节详细资料大全

白节又称又称“白月”、查干萨日(西里尔蒙文:Цагаан сар),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新年。自古以来,蒙古族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中国内蒙古和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族的节日时间与汉族春节时间相同。比特翁(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拜祭,敬奶茶,敬酒。
而蒙古国白节日期有自己的历法,也就是过蒙古历新年。习俗大多与中国蒙古族过年习俗相同。
基本介绍
中文名:白节别称:白月、查干萨日、年节节日时间:正月初一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蒙古地区节日起源:祈福节日活动:敬酒,聚餐、歌舞、赛马节日饮食:红食(肉类)白食(奶制品)节日意义:一年之始设定时间:元朝初年 节日起源,节日习俗,习俗内容,祈求降福,查干萨日,三天圣火,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族崇尚白色,称岁首正月为“白月”,故称正月初一春节为“白节”。它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查干萨日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义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古代习俗白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大法及臣民穿吉服白袍。所属各部、州群、属国、邻国均向大汗敬献白马、白驼或白象及金银珠宝等。民间也互赠白色礼物。佛教传入后又敬献洁白的哈达等。待续至今,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娱乐。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查干萨日节日习俗
现在蒙古族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然后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查干萨日 除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娱乐以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外,佛教传入后敬献洁白的哈达,待续至今。 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机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习俗内容
祈求降福
蒙古族人称大年初一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日”,而正月就是白月。蒙古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著纯洁和吉祥。 蒙古族人在白月时要把蒙古包顶换成白色,如果此时再下一场大雪的话,这个白月就显得更加吉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回到乌市,记者请教了在民间艺术家联合会工作的蒙古族老师玛德丽娃才知道,白月的第一天是新疆蒙古族民众最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全家要在门外向日出的方向磕头、拜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揣著美食,来到敖包前将供品掷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 之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 在家庭拜年结束之后几天里,才是牧民之间的互拜。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查干萨日
当春节临近,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民众也开始忙碌起来,所不同的是,蒙古族人民把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民族最崇尚的是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很详细的描绘。查干萨日 现代蒙古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是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白节”,蒙语称“查干萨日”,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称农历正月为“白月”。三天圣火
大年三十的巴仑台,远远地看到对面的山上有羊群涌动,陡峭的山崖因为这星星点点的白色,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查干萨日 白色在蒙古人眼中是吉祥的颜色。此刻,一个象征著吉祥的白色春节正降临在这个深山中的小村庄。 春节,也是蒙古族同胞的传统节日。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称之为“白节”。 我的朋友额尔德木图在巴仑台镇政府工作,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他家和许多蒙古族家庭一样,从腊月十五就开始忙碌,还要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过去蒙古族人要在春节举行祭火活动,燃烧的火焰象征著新年幸运吉祥。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户)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 户主带领家人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火神。有的地方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 额尔德木图说,现在祭火活动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喜庆的日子,人们还是会点一堆篝火助兴。 很赞哦!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