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澳门城市大学什么水平 澳门城市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澳门城市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澳门城市大学(英文:City U iver ity of Macau/葡文:U iver idade da Cidade de Macau),简称澳城大(CityU),是澳门
澳门城市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澳门城市大学(英文:City University of Macau/葡文:Universidade da Cidade de Macau),简称澳城大(CityU),是澳门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世界旅游组织、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世界交通运输脱碳联盟、国际葡语大学联合会成员高校,同时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时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4所高校之一。

澳门城市大学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澳门第一所现代大学——东亚大学,2011年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更名为澳门城市大学。大学设有三个校区,其主校区位于澳门氹仔,总面积约86,000平方米。学校座山面海,可饱览南海、珠江及澳门景色,是学子求学和从事研究的理想学府。
澳门城市大学现有学生5590余名,其中本科生4260余名、硕士生850余名、博士生365名。其中,澳门本地学生3230余名(58%)、内地学生2230余名(40%)、境外学生126名(2%)。设有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研究生院、公开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共提供7个学士学位、12个硕士学位、8个博士学位的34种学位课程。大学还设立有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葡语国家研究院、数据科学研究院、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旅游博彩研究所、澳门发展研究所、心理分析研究院等11个研究机构。
基本介绍
中文名:澳门城市大学英文名:City University of Macau简称:澳城大、City U创办时间:1981年类别:私立学校类型:综合性大学属性:特别行政区高校世界旅游组织(UNWTO)成员
国际葡语大学联合会(AULP)成员
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成员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创始成员高校
世界交通运输脱碳联盟(TDA)成员
国际城市大学联盟创始成员高校
MALA成员高校所属地区:中国澳门现任校长:张曙光知名校友:基辛格、邵逸夫、何贤、何鸿燊、费孝通、钱伟长、马万祺校训:明德 博学 尚行主要院系:国际旅游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等学校地址:澳门徐日升寅公大马路(校本部)、冼星海大马路金龙校区、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保怡校区主要奖项: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国际认证:ACCA、UNWTO. TedQual、CIMA、Cumulus认证校监:陈明金代表色:绿与白学术期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知名学科:商学、旅游、心理学、文化产业 发展历程,大学主管,历任校长,现任校长,现任领导,办学理念,院系设定,学术单位,研究机构,图书馆,介绍,建筑,服务理念目标,附属机构,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澳门城市大学校园大使,澳门城市大学辩论队,澳门城市大学校园记者站,澳门城市大学义工队,澳门城市大学体育校队,学生会,研究生会,校园环境,国际交流,
发展历程
1981年,黄景强、胡百熙和吴毓璘三位博士怀兴国壮志在氹仔大学山创办东亚大学。它是澳门开埠四百多年来第一所中国人创办的正式大学。氹仔校区行政楼 1982年,先后从耶鲁、港大、中大邀请饶宗颐、池田大作、罗忼烈、米勒、郭理默等教授担任教席,饶宗颐在研究院创办了中国文史学部并担任主任。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赠送九龙壁,成为澳门地标之一。 1988年,原澳门东亚大学一分为三,改制为澳门城市大学(由原东亚学院、东亚大学研究生院组成)、澳门大学和澳门理工学院。 1991年,校友会成立,成立后出版会刊《同心集》。 1992年,本科、硕士课程获得葡萄牙教育部认可。 1993年经澳葡政府批准,原澳门东亚公开学院和葡萄牙国立公开大学联合组成一所新型大学,名为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学校进一步拓展与内地、香港、台湾各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何鸿燊楼 2004年,开始面向内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2010年9月,受黄景强、胡百熙和吴毓璘三位创始人之邀,著名社会活动家陈明金先生出任大学行政委员会主席,提出“更名、转型、提升”发展战略。秩序重建与结构转型并举,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1年2月1日,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澳门城市大学(葡文名称:Universidade da Cidade de Macau,英文名称:City University of Macau)。澳门城市大学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设立的高等院校,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及国际社会所承认。根据澳门政府196/92/M号法令,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授予权。学校遴选具有博士和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任教,且学校所选聘的教师大多数是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港澳台人士、内地学者及欧美专家,并使用中英葡多语教学模式。 2011年10月29日,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未来发展需求学校申请在路环建立新校区,新地由于考古问题暂停,校方表示不排除申请在横琴等地建设新校舍。 2012年,澳门城市大学得到中国教育部、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公安部的批准和协助,扩大向内地三十二个省市招生,大学是有资格在内地招生的港澳高校之一,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时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2015年6月,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澳门城市大学全面进驻氹仔新校区。在进驻新校区后,学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这让澳门城市大学迈向“两岸四地一流大学”和“世界级的知名大学”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2016年5月4日,在城大35周年庆典之际,举行盛大典礼,授予东亚大学创办人黄景强、胡百熙和吴毓璘荣誉博士学位。大学主管
历任校长
首任校长薛寿生博士(前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院长) 第二任校长是庄善裕教授(前华侨大学校长) 第三任校长则是颜泽贤教授(前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第四任代校长彭树成院士(前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协理副校长)。 第五任校长张曙光教授(前美国马里兰大学常务副校长、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校长
张曙光,男,校长张曙光教授 特聘教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前美国马里兰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甘迺迪、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当年考入厦门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班。一年后赴美留学。1984年在俄亥俄大学获"国际法与国际组织"专业硕士,1990年获"美国对外关系史"专业博士,师从约翰·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教授,并于1990至1991年在耶鲁大学从事"国际安全研究"项目博士后研究,指导教授为保罗·甘迺迪(Paul Kennedy)。1993年起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2015年,经澳门城市大学校董会联席会议通过,张曙光教授接任澳门城市大学校长职务。将与大学高层管理团队密切配合,努力推动澳门城市大学的科学研究发展向国际水准迈进,使大学在科研管理、科研项目与成果、学术交流、研究声誉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现任领导
主席、校监 陈明金先生 副主席 吴在权先生 副主席、主席顾问 颜泽贤教授 校长 张曙光教授 协理副校长 叶桂平教授、陈倩雯女士 副校长 孔繁清教授 教务长 李树英教授 校董会秘书长 陈俊拔博士办学理念
博文明礼、厚德济世、身体力行;明德是大学之道,“博学、尚行"是实现明德的途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理论实践为一体,知行合一,实干兴邦的人才;高远境界,高尚品德,厚重文化,广博知识,勤于实践。 城市根基、澳门渊源、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多元文化、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丰厚底蕴。澳门是历史城市,她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兼收并蓄,多元并进,古今中外,尽抱怀中;大学是高等学府,她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传播知识,孕育思想,天下人才,尽揽其中。 澳门城市大学继承澳门文脉,传递城市灵魂,弘扬大学精神,教学育人,薪火相传。澳门城市大学是澳门的大学,是中国的大学,世界的大学。院系设定
澳门城市大学目前设有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研究生院、公开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学院。中葡楼(L)据澳门政府196/92/M号法令,本大学学历层次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在校的香港、澳门和内地各类学员已达10000人。城大还是全澳门首所硕士课程与CIMA考试进行衔接的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生将获豁免12项CIMA考试。 专业设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套用心理学系 文化产业管理系 社会科学 社会工作学系 通识教育部 大学先修班 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 创意经济学 财务管理 国际企业 城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套用金融 国际商务领袖实验班课程 市场学 财务策划课程 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系 休闲和水疗管理 餐饮管理 会展管理 博彩和俱乐部管理 智慧旅游管理 豪华旅游服务管理 资讯技术项目服务管理 物流服务管理 公共服务管理 航空及游轮服务管理 服务业管理系 创新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产品造型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设计艺术学 法学院 宪法、基本法与行政法 比较刑事法 比较民事法 国际商法 教育学院 教育学系 教育资讯技术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款待与旅游课程 酒店业管理课程 TOEFL中心 SAT考试中心 TOEIC考试中心 IELTS考试中心 公开学院 ------------------- 澳门城市大学是多个国际大学组织成员,并于1991年开始展开国际交流,与中国、欧洲、日本及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签订学术合作或交换生协定,每年有多名外国交换生来城大就读。除了向港澳台等地招生外,自2012年可以在中国内地省市进行本科招生工作。学术单位
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是获得联合国TEDQUAL认证的旅游管理学院。设计图氹仔校区行政楼 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是因应澳门经济发展的方向,旨在培训旅游专业人才,已经获得澳门政府批准开办了会展管理、酒店管理、博彩与俱乐部管理、休闲和水疗管理、餐饮管理、智慧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等专业方向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让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增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梁文慧、马勇、杜文才、刘大可、李昕、李力、李玺、魏卫等知名学者在本院教授课程。 国际旅游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学科。在学术方面,与多所海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夏威夷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实务方面,学院与美国迪士尼、杜拜帆船酒店、威尼斯人、喜来登等机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在学术方面,学院教授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和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取得国际最佳论文的殊荣。学院还多次承办亚太国际旅游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为澳门旅游国际合作交流做出正面的贡献。 商学院 商学院以“全球视野。古今智慧”为办学理念,来进行学科设定、教学管理、师资甄选、力图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研究环境。商学院毕业生,遍布港澳、欧美以及中国内地。学院始终坚持稳固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办学目标。 中国管理哲学学者邢文祥教授领衔商学院,香港工商管理学专家周国强教授担任课程主任。本学院拥有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工商管理学界的知名教授、企业家、商界领袖以及政府、金融和不同行业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艾兰.胡德伦、邱晓华、Rex Mitchell、郎志正、叶仁杰、彭树成、胡同来、顾良智、管清友、张伟华、刘松柏等在本院担任教席。 校园路标 商学院与多所海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如牛津大学、台北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次参与国际商学大会、世界统计学大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连续举办华商论坛等学术活动。还与多家国际著名专业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如ACCA、CPA Australia等,为同学去国外深造以及获得国际专业资格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院。文化中心剧场 学院由著名教育家、系统科学与科技哲学专家、前澳门城市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校长颜泽贤教授亲自领衔本学院的师资队伍。台湾著名传媒学者蔡念中教授担任院长、著名心理学家申荷永教授和中国创造学专家李嘉曾教授分别担任套用心理学和文化产业管理学课程主任。约翰·霍金斯、温元凯、金元浦、范周、蒋述卓、欧阳友权、李凤亮、杨韶刚、刘建新、江淳、谭世宝、范红霞、吴静吉、叶仁杰、郑子杰、胡庚申、李明华、杨剑龙、Blowers、Kugler 、John Beebe、E.F.Martin、王忠、肖代柏、谢慧铃、王才康、朱彩方、禹建湘、尹立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院内享有教席,中国生态翻译学领域奠基人胡庚申教授担任英语研究中心主任,请外籍Cummings等教授语言课程。学院还承担了多项澳门基金会课题。 学院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举办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澳门旅游产品设计论坛、澳门影视发展论坛、文化产业名家论坛、澳门心理分析国际论坛等国际高水平学术论坛。先后与哥伦比亚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门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邀请知名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樋口和彦、Viviane Thibaudier、张夫也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 澳门城市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申荷永澳门城市大学教授、中国创造学专家李嘉曾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成果已经在《澳门月刊》等期刊陆续发表。法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法学院是一所以研习与实践澳门法律体系为基本授业目标,并具有领衔担任鲜明澳门特色的学院。本学院由著名学者Dr. Jorge Barcelar Gouveia担任院长,并邀请了一批在本澳法律理论与实践理论领域具有权威性及具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本学院的开拓与发展, 由关冠雄先生担任顾问,协助领导推动本澳法律界不同资深及著名的专家及团队组成,除资深的行政官及法律专家外,也有司法官及大学教员。 本学院之本科课程设计,立足于研习与实践澳门法律体系,辅以中葡双语法律之巩固为特色,并且结合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设立短期或长期受认证之教学课程。本学院之硕士课程体系,则面向于开拓国际化视野,但又不脱离本地之现实。课程的特点: 优良的师资、明确的定位(民商、本地法律及拉丁法律研究),严格的教学内容,长短结合 之培育体系将助力本学院学员在各方面获得发展。 在本学院修满相关课程,并获得合格认证成功毕业之学员亦将受益于澳门本地的法律职业以及广阔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经贸平台之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不仅澳门本地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务顾问等理想职业将为之青睐,而且葡语平台之国际贸易专业法律服务等对语言要求较高之法律职业,亦将成为本学院毕业学员将来大展抱负之天地。 教育学院2014年2月,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正式成立,以确保澳门发展研究所高水平办学的延续,继续开办教育学博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已发展成为有硕士、博士研究生约150人和雄厚师资阵容的渐成规模学院。两研究生课程均设有三个专业方向:教育行政管理、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邀海峡两岸的教育界大师为教授,如黄富顺、胡梦鲸、吴连赏、王政彦、杜文才、吴明烈、柳贤、陈丽、张铁道、张伟远、程建钢、石伟平、顾小清、梁文慧和李昕教授等,呈现巨擘辉映、名师汇集的盛况,在确保教育学院教学的高质量之外x,也确立了教育学院在澳门教育界至邻近地区的学术优势地位。此外,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教育学院亦经常举办海峡两岸间的学术文化交流访问活动,亦积极规划国际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及研究生论坛,同时亦承办研究生论坛与协办中国院长高级研修班等系列活动,众多著名学者齐聚一堂,分享讨论教育新知,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质量及国际视野,为高等教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蔡继有楼学生文化活动展望未来,基于师资教育决定教师队伍的质素,教师队伍的质素决定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决定未来人口素质之道理。教育学院一直坚持立足澳门、服务澳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且积极筹划教育学相关专业课程。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办学团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执著的努力,提升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的办学质量,为澳门乃至邻近区域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创新设计学院城市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方兴未艾的新学科。澳门城市大学作为人文社科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积极推动城市研究和培养城市管理人才。城大创新设计学院正是因应澳门及国家发展规划的需求而设计、建立,致力于打造围绕城市管理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体系和交流平台。创新设计学院未来的研究教学和服务主要侧重3方面,包括:城市的管理和经济产业发展、城市服务、都市更新及智慧城市。上述三条腿分属不同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规划及设计学,达至三条腿走路,相互交叉,共同发展,形成特色。第一座创新设计学院邀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莅临参加城市治理研究暨澳门开埠480周年纪念研讨会。城大校董会副主席吴在权先生、颜泽贤教授,校董曾志龙先生,及校长张曙光教授为创新设计学院揭牌。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教授,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委员郑冠伟先生,澳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利安豪委员,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等参加了揭牌仪式。此次研讨会,分别以澳门开埠480周年纪念与澳门城市进程、城市治理与前沿比较研究、澳门城市治理研究三个议题展开。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蔡瀛副厅长,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杨允中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白玉琪副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设计系吴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郑华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朱蓉教授,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教授,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王凌冰副理事长,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长宋雅楠副教授,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林广志博士,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主任陈晓静副教授,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但秋君,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总规划师李清高级城市规划师,以及澳门城市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邱晓华教授、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嘉曾教授等学者先后发言,对城大创新设计学院设立的方向、研究特色、研究方法的拓展、专业设定等问题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学校大丰花园公开学院公开学院的职责:向选择葡文、中文或英文学制的学生教授各种程度的课程。以遥距教学方式为主,不定期组织亲临性质的教学或培训工作;在本地区内或外与其他同类机构合作各类教育培训专案,以扩大本身能力范围;推广和组织与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交流活动;设计、编制、分配遥距教学及培训所需设备和材料;对学院的教职人员进行有计画的培训。继续教育学院因应澳门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积极回响特区政府鼓励居民终身学习的施政方针,澳门城市大学于2011年9月正式增设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位于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金龙中心(原珠光大厦)新建占地近六万呎的金龙校区。金龙校区一角研究机构
经济研究所澳门城市大学经济研究所是基于服务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区政府产业规划制定和实施,服务澳门社会各界了解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内地投资等多方面需求而设立的一个研究机构。学习生活 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澳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澳门产业结构调整最佳化研究;澳门民生改善研究;澳门社情民意调查研究;澳门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中国改革研究;中国外向型经济研究;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经济一体化研究等。 澳门城市大学经济研究所由著名经济学家、统计专家,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博士担任所长,由澳门、内地一批著名学者、专家组成研究团队,秉承客观、真实、科学研究宗旨,值得社会各界信任和期待。 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经国务院港澳办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澳门城市大学和辽宁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习生活 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依托澳门城市大学和辽宁大学两所高校。中心的宗旨是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澳门与内地教育科研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长期化、制度化、高层次、稳定性的合作机制,为国家和澳门社会经济发展、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贡献。 中心在以澳门城市大学校长颜泽贤教授和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教授为主席的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工作。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心主任,李嘉曾教授担任执行主任;辽宁大学王伟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培丽副教授兼任副主任。除拥有邱晓华、邢文祥、李嘉曾等专职教授外,中心已经聘请约翰·霍金斯,温元凯,徐方启,吴静吉,以及范周、欧阳友权、金元浦、蒋述卓、李凤亮、杨剑龙等专家为特聘教授。 城大生活中心不定期举办国际学术论坛或研讨会,出版学术双月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组织专家学者一年一度编制《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还设有调查机构,不定期调查收集民意并经过分析处理后公布调查结果,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资讯,也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经澳门政府批准,中心陆续开设套用经济学学士课程、城市经济学硕士和博士课程,旨在培养城市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等经济学前沿领域的高质量套用型人才。澳门发展研究所2013年9月,在澳门特区政府和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发展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其目标为提高澳门教育整体水平、深化澳门教师教育改革及实现澳门教育资源的最佳化整合体系,且经特区政府核准之高等教育课程颁授硕士及博士学位,该学位证书得到澳门特区政府、中央政府的承认及国际著名组织的认证,开办后得到众多莘莘学子的高度回响。校园环境 2014年2月,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正式成立,以确保澳门发展研究所高水平办学的延续,继续开办教育学博士和硕士学位课程。两研究生课程均设有三个专业方向:教育行政管理、成人教育和教育资讯技术。学院广邀海峡两岸的教育界大师为客座教授,如黄富顺、吴莲赏、王政彦 、吴明烈、陈丽、张伟远、韩锡斌、程建钢、石伟平、顾小清、孙玫璐、冯晓英、乔爱玲、郑勤华、王楠、梁文慧和李昕教授等,呈现巨擘辉映、名师汇集的盛况,在确保教育学院教学的高质量之外,也确立了教育学院在澳门教育界至全国的学术优势地位。此外,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教育学院亦经常举办海峡两岸间的学术文化交流访问活动,亦积极规划国际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及研究生论坛,同时亦承办研究生论坛与院长高级研修班等系列活动,众多著名学者齐聚一堂,分享讨论教育新知,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质量及国际视野,为高等教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澳门文化产业研究所澳门文化产业研究所由澳门城市大学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实行双所长管理体制,由欧阳友权教授和李嘉曾教授共同担任所长。城大该研究所致力于澳门文化资源研究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品牌培育推介,基于现有基础,与澳门政府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策划和打造澳门城市品牌,推动澳门的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研究所将遵照教育部关於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有关精神,创新内地与境外高校的合作机制。领域包括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相互支持学科建设,分工协作开展项目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与国际知名度。澳门文化产业研究所,不仅有利于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长互补。积极探索内地高校与境外高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双方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葡语国家研究院本研究院以学术研讨、高端讲座、高峰论坛、课题研究、论著出版、咨询服务、商务会展为主要形式。运作。先后举办举办“葡语国家发展论坛”与“中葡部长级论坛”。出版《葡语国家发展报告》蓝皮书。与多所葡萄牙语系国家大学建立校际合作。本校开设的葡文学制课程达18门,含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历史学、数学统计、社会工作、电脑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其中学士学位课程16门,硕士学位课程2门。葡文学院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原有课程,修订和增设新的课程,招收中葡双语学士、硕士、博士,为中国、澳门及葡语国家培养套用型、研究型人才。与葡语国家大学采取学分互认模式合作培养人才。葡语国家研究院由大学颜泽贤教授领衔,汇聚澳门、中国内地、葡萄牙等地相关研究人员。图书馆何贤会议中心旅游研究所因应澳门城市大学定位为立足澳门的一所具优质教学、研究实力的综合性大学。研究旨在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研究。研究所要为社会服务,既做基础性研究,又做有社会影响的,贴近澳门社会的高水准研究工作,为澳门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研究所藉著各种研究项目、研究活动及各类学术研讨会、讲座等,积极与澳门各界及各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多元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研究所的设施配备以及软体采购方面,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如引入基于PDA的市场调查系统、CATI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网路调查服务系等。“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2月25日我校举办“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与校董会主席陈明金先生、城大基金会信托委员会副主席刘艺良先生、校董会副主席吴在权先生共同为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校董会副主席颜泽贤教授、校长张曙光教授陪同揭牌仪式。 张曙光校长在媒体采访中指出,城大在本澳首次成立专门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研究机构,旨在调研相关政策、体制的配套和成效,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反应和合作意向,进而研究澳门在国策中可发挥的作用。他认为澳门有自由港、葡国文化积淀、葡语专才积累等优势,尤其是国家明确巴西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安哥拉、东帝汶、莫三比克等葡语系国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相邻国家,相信澳门可以在战略推进中有多一点互动、融入,发挥自身优势。中心亦会研究澳门的短板,作政策性和理论性的分析。张校长表示,“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为强化大学的人文、艺术、社科特色带来积极作用,研究经费主要以大学自筹、向澳门基金会申请为主,同时也会透过与内地区域、企业、机构联系互动,建立互动关系。我校在聘请周汉民教授为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周汉民教授以新聘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身份发表了“澳门城市大讲堂”主题演讲“一带一路:战略与前景”。周汉民教授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宏伟战略,是基于历史的充分考量和学习,让中国与世界充分融通,是和平、合作、共赢、互建的理念,是亚非欧经济文化更大的融合。他称,“一带一路”最核心的不是中国规划世界的战略,而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战略,亦是中国如何与世界更近一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融通,最后达至民心相通。周教授认为澳门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港口位置优越的位置优势,有中西文化荟萃的文化优势,因此澳门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周汉民教授认同澳门可先从举办年度论坛起步,作为研究学术平台,集世界名学者、思想家、企业家等的眼球,将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探讨,并借用澳门对欧盟的影响力,作用不可估量。本次研讨会汇聚众多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何俊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尤怡文助理教授、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博士、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晓钦副教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由冀教授,及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长宋雅楠副教授于第一场研讨会分别进行学术讲座,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澳门“一中心,一平台”区域发展战略的契合点。 心理分析研究院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英语研究中心城市治理大数据中心都市更新研究中心联合国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图书馆
介绍
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约45,000册,纸本现刊286种;电子资料库56个,其中包含电子图书约750,000种,电子期刊61,867种。图书馆致力于发展馆藏和与海峡两岸的著名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馆内划分书库区、阅览区和多媒体电脑区。 图书馆将致力于发展馆藏和与海峡两岸的著名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与资源共建共用,并以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为追求之目标,不断引入国内外的新技术,向读者提供优质的管理与服务。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不但给予全校师生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休闲阅览之求知空间,未来还计画向全澳市民开放,反哺于社会,最终配合大学达成其使命,实现创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大学的目标。 提供借阅图书服务、指定参考咨询服务、电子资源使用、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等,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为读者提供用作研究及私人学习的非本馆资料;参考咨询服务能解答读者查询、推荐适当的参考工具、图书馆资源使用指导,以及提供研究咨询服务等; 城市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以环保为主题,采用落地式玻璃墙设计。充分运用自然采光和双层中空设计,力求建立舒适的愉悦阅读学习环境。2015年,进行了多项的翻新工程,包括大幅增加馆藏,更换照明系统、加设多部计算机、更换书架、修订指示数据、加设学习讨论区等,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功能。为复合式三层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6800平米。设计容纳20 万册藏书,提供约386 个阅读座位。为强化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图书馆覆蓋了无线网路,并设定了超过 168 个上网电脑座位,让读者能够在馆内任何位置随时和免费接入网际网路,及时获取资讯。 图书馆电话亭馆内还设有资讯共享空间、讨论室、会议室,以便读者交流互动。为配合大学教学及提升大学生的资讯素养。服务理念目标
服务的“人文化、数位化、特色化”是城市大学图书馆坚持不懈的理念,其最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图书馆根植于本校,透过不断发展馆藏,为师生提供丰富与优质的教学研文献资源;透过不断创新服务,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专才与通才;透过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潜移默化影响读者的气质与品味,形成优良学风;同时致力于图书馆际间合作,推广“共建、共知、共享”的理念。为此,图书馆将进一步扩大资源,邀请澳门市民和机构成为的校外读者,为澳门民众和包括学校、医院、企业在内的团体机构输送知识给养,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和场所,为政府、教育、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和研究资料,提高全民的竞争力;最终配合大学达成其使命,实现创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大学的目标。 图书馆内景附属机构
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
城大基金会是获特区政府赋予公益法人资格的非牟利机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发展学术、开展文化交流、推进社会进步,如教学、研究、为社会提供服务等。 基金会的组织架构包括信托委员会、行政委员会及监事会,成员皆为澳门政、商界贤达及专业人士。 毕业典礼澳门城市大学校园大使
英文名:Campus Ambassadors of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2016年3月,因应学校迅速的发展对公关团队产生的巨大需求,澳门城市大学校园大使团队正式成立,首期成员在经过多轮面试以及为期一周的综合培训之后正式开始了工作。校园大使成立一年半以来,共承担近百次活动的主持、礼仪、公关与接待任务,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或义务活动。 在2016/2017新学年伊始,校园大使团队经过一系列新成员招募活动,从42位报名者中选拔出18位同学入选第二期校园大使。随后经过为期一周的礼仪及团队配合的培训,正式开始新学期工作。为提高团队凝聚力与培养合作意识,2016年末、团队组织一二两期校园大使赴广州进行为期两日的户外拓展训练,此次训练一如预期、颇具成效。 校园大使是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队伍,精诚团结、积极乐观的我们期待新鲜力量的加入。澳门城市大学辩论队
葡文名称:Equipa do Debate daUniversidade da Cidade de Macau 英文名称:Debate Team of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简称DTCUM 澳城大辩论队正式成立于2011年,下设广东话队、国语队、英语队和演讲队等四支分队,以及教练组、顾问组和赛事组委会等三个常设组织,是澳门各高校中最年轻的辩论队,也是大学唯一的常设性文化类校队。曾多次获得各类赛事的团体及个人奖项,亦多次举办或承办各类辩论、演讲相关赛事。 获奖情况: 2017年: 澳门高校研究生联合会第一届尚行杯研究生辩论赛冠军、季军,另获2个最佳辩手奖项; 第十五届澳门高等院校学生辩论比赛国语组冠军,另获全程最佳辩论员奖项; 第五届捭阖辩论国际挑战赛-港澳赛区季军,另获4个最佳辩手奖项; 第八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获1个最佳辩手奖项; 第二届百结杯全国青年辩论挑战赛进入全国八强,另获4个最佳辩手奖项 理工杯、镜湖杯辩论赛最佳辩手各一个…… 2016年: 第十四届澳门高等院校学生辩论比赛国语组2个最佳辩手奖项; 第五届城大杯华语辩论暨演讲比赛国语辩论亚军、广东话辩论季军、华语演讲比赛冠军及亚军…… 【其他赛事获奖情况暂且略去】澳门城市大学校园记者站
英文名称:CityU Reporter 校园记者站是校园资讯采编的重要平台,服务大学宣传,展示校园风采,隶属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办公室,并在校长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校园记者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掘并传播校园内值得关注的活动及热点资讯,同时关注学生参与校外活动,使校园新闻多元化。产生之新闻作品将主要透过新媒体渠道发布,辅以适当的传统媒体,从而使校内师生及社会公众深入了解城大、关注城大,感受城大校园文化。 校园记者曾采访、录制或现场直播多项活动,并承担了2017年毕业晚宴寄语视频、毕业典礼校园生活回顾及毕业照花絮集锦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任务。澳门城市大学义工队
英文名称:VolunteerTeam of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正式成立于2016年,成立短短一年来曾组织拜访澳门爱护动物协会、参观捐血中心并体验、成人急救培训、探访独居长者、探访长者活动中心、赴湖南湘西义教扶贫、“敬老爱幼,携手做到”缤纷嘉年华等活动,取得十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极大地锻炼了全体队员。 其中,义工队于4月13日将足迹踏入内地,学生事务处周聘秋处长及义工队队长邹辰宠老师带领60名队员前往湖南省永顺县润雅乡九年制学校进行义教及走访慰问周边贫困家庭。在出发前期,义工队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校园义卖活动,并将通过 义卖所筹得的善款,全部捐赠于当地国小教师的补助津贴及贫困学生家庭的慰问津贴。此次义卖行动在校园范围内影响颇大,共得澳门币5673.5元、港币855.4元、人民币205.7元,为义工队此次爱心之行增添力量。澳门城市大学体育校队
澳门城市大学设有校篮球队、羽毛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剑击队和龙舟队等体育校队,与学生会对应社团共同运营,代表大学对外参与各类赛事并斩获众多奖项。 剑击队: 正式成立于2011年,下设花剑队,重剑队,佩剑队,以及教练团。团队多次获得各类赛事团体与个人奖项,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中获得女子佩剑团体第三名,2017年5月参加粤港澳击剑公开赛更是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成绩,同时积极参与澳门本地的击剑活动,为澳门地区的剑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篮球队: 于2011年成立,是为了发扬篮球运动之精神、提倡校内运动之风气、尊重个人兴趣发展并启发个人能力。近年澳门开始推广篮球运动,坊间的比赛也开始增多,为因应澳门趋势也增加大学生运动的机会,因此创此社,目的在于推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一起运动! 龙舟队: 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推广中国龙舟体育文化,为学生提供与海内外来自各地区运动员交际互动的机会,协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打造团结的高水平运动队伍。 曾代表学校获得包括2016年澳门国际龙舟赛大学生公开组200m冠军、2016年城市杯国际龙舟锦标赛大学生男女混合组总积分亚军、2017年世界名校龙舟大赛获得男子组2000米环绕赛季军等殊荣。 排球队: 成立于2014年12月,秉承著让更多同学爱上排球这项运动的美好愿望,让所有热爱排球的年轻人通过日常排球娱乐和校内外各种排球比赛找到属于排球的那一份快乐和自豪。2017年在全澳赛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我们希望能迎来更多的新鲜血液,来将这份荣耀继续发扬光大。无论你是久经沙场的排球老将,还是从未接触排球,只要你对排球有兴趣,我们都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因为这里既是展示球技的舞台,又是结识朋友的天堂,更是所有排球爱好者的家! 羽毛球队: 成立于2011年。球社以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大学生活为目的,为喜欢羽毛球运动的同学提供一个切磋球艺的平台、交流心得的空间,从而让更多的人热爱体育,热爱羽毛球。球社有一年一届的“新生杯”羽毛球比赛。并从比赛中选拔进进球队的队员。球队的活动方式是以学习、训练及比赛为主,增强整个球队的水准并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希望有更多羽毛球爱好者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学生会
英文名称: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Students' Association,简称CUMSA 成立于2011年3月,现有18个属下社团,为非牟利之学生自治组织,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注册的独立法人的学生组织。学生会下设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谨记校董会颜泽贤副主席“学生之家、学校之光、内强实力、外塑形象”的嘱托,上传下达、内通外联,始终致力于保障学生的权益,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术氛围,完善学生会自身建设,对外宣传澳门城大精神,架起学生与校方及社会各界之间的桥梁。 学生会每年均会举办及协办大量多元化文娱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课余的时间,丰富自己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并积极支持学术活动,与海峡两岸高等院校之学生社团积极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品质;除此之外,还会与澳门其他不同社团合作举办活动,共同为澳门教育环境的发展添姿添彩。研究生会
英文名称:CityUniversity of Macau Postgraduate Association 成立于2014年5月,以为我校硕博研究生服务为根本目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本着“慎思务实、笃学求真、格物致知、广听尚行”之精神,代表我校全体研究生的权益和意见。本会成立的宗旨是为学生争取权益、谋求福利、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发挥研究生与校方之间沟通桥梁角色。并致力于丰富研究生校园生活,搭建学生学术研究平台及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 随着新校园的逐步完善,研会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开展的各类活动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也持续扩大,研会的组织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研究生会内部的素质培训和各项交流工作卓有成效,历年骨干成员当中成长起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回报社会。校园环境
行政楼(A) 行政楼位于校园入口,行政楼于1998年11月落成,由葡国建筑师José Diogo及本地著名建筑师谭志炜设计,为城市大学的标志建筑物。行政楼天台花园可以新生到珠江十字门水道夕阳美景。 澳门城市大学校园全图何贤会议中心(H)于1985年12月落成,当时由澳门著名建筑师及香港著名建筑师刘秀成设计。楼高六层,内设办公室、课室、会议厅及演讲厅等。文化中心(C)文化中心于1985年落成,当时由澳门著名建筑师陈炳华设计,楼高五层,包含剧院、展览厅、平台、课室、戏剧室及实验室。剧室可容纳701人,拥有先进灯光设备及音响系统,可作各种文化表演活动之用。何鸿燊楼(S)何鸿燊楼分为公共课程教室区和学生活动区,包含多功能教室、学生活动区、健身房等。中葡楼(L) 中葡楼由葡萄牙建筑师Manuel Vicente设计,于1997年9月落成,楼高七层,设有办公室、语言实验室、课室、演讲厅、计算机室、平台花园及停车场。座落于大丰楼及中葡楼的平台花园曾获得2002年Belgrade Architecture salon设计奖。 图书馆何贤先生像王宽诚楼(W)王宽诚楼于1982年9月落成,由澳门著名建筑师陈炳华及香港建筑师刘秀成设计。大楼高八层,依山而建,部分课室更可饱览对岸澳门半岛的美景。内含课室、沙盘工作室、多功能设计室、心理实验室等。蔡继有楼(N)蔡继有楼于1990年9月落成,由澳门著名建筑师陈炳华及香港建筑师刘秀成设计,楼高八层,设有课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及办公室。大丰楼(T)大丰楼于1981年落成,为大学最早期的建筑物之一,由本地建筑师刘秀成设计。楼高六层,内设课室、计算机室以及一个供学生休憩的花园。图书馆(H)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以环保为主题,采用落地式玻璃墙设计。充分运用自然采光和双层中空设计,力求建立舒适的愉悦阅读学习环境。2015年,进行了多项的翻新工程,包括大幅增加馆藏,更换照明系统、加设多部计算机、更换书架、修订指示数据、加设学习讨论区等,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功能。课室一角教职工宿舍楼(B1)校园校内宿舍,设有各种方便宿生的设施如温习室、便利店、洗衣店等等。中葡楼花园(LG) 由葡萄牙著名建筑师Manuel Vicente设计,2002年获得欧洲贝尔格勒建筑奖。 大丰楼花园(TG)、龟池 由葡萄牙著名建筑师Manuel Vicente设计,2002年获得欧洲贝尔格勒建筑奖。 校史馆九龙壁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5年10月赠予东亚大学,为澳门的地标之一。国际交流
中国内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暨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海南大学、宁夏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广州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湘潭大学、贵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外交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广东培正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扬州大学、五邑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黄山学院、肇庆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常州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际合作 香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崇真书院、香港管理学院 澳门: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圣若瑟大学、澳门旅游学院、澳门管理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真理大学、辅仁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世新大学、中原大学、义守大学、佛光大学、亚洲大学、国立金门大学、国立高雄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台湾正修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文藻外语大学、台湾海洋技术学院 合作交流 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创价大学、新潟大学、东京城市大学、樱美林大学 韩国:汉阳大学、韩世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 越南:国家教育大学 东帝汶:东帝汶国立大学 、达帕兹大学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美国:史丹福大学、伯克利学院、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辛辛那提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夏威夷大学、西雅图大学、内华达大学、美布拉斯加林肯大学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魁北克大学、阿尔伯特大学、温哥华岛大学、皇家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城市大学、普利茅斯大学、英国格鲁斯特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密德萨斯大学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里斯本大学、新里斯本大学、米尼奥大学、埃武拉大学、波尔图大学、马德拉大学、埃尔加夫大学、葡萄牙国立公开大学、葡萄牙理工学院、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 法国:尼斯大学、特鲁瓦高等商学院 瑞士:理诺士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奥地利:Modul大学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西澳大学 纽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 巴西:里约热内卢大学、 Instituto Paulista de Enfermagem、 University of Vale do Taquari-Univates 莫三比克:赞比西大学 联合国: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很赞哦!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