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丽颖详细资料大全 刘南威详细资料大全
刘南威详细资料大全 刘南威,男,广东大埔人,1931年11月出生。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南海诸岛地名、航海天文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至今在华南师范大
刘南威详细资料大全

刘南威,男,广东大埔人,1931年11月出生。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南海诸岛地名、航海天文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改革开放后,曾长期担任地理系主任,兼任佛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和客座教授、嘉应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第五、六、七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兼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科普工作三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师地球概论教研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广东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地理研究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地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是我国南海诸岛地名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名:刘南威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大埔出生日期:1931年11月职业:地理学家毕业院校:中山大学代表作品:中国古代航海天文,综合自然地理等性别:男 成就荣誉,主要著作,主要论文,成就荣誉
1971年到西沙群岛进行解放后地理工作者对该群岛的首次考察。1970年代末主持中国古代航海天文社会调查,发现民间牵星术。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普通高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公开出版著作、教材25本,其中任第一作者、主编或独着的有《中国古代航海天文研究》、《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综合自然地理学》等14本。其南海诸岛地名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天文研究处全国领先地位。1990年始,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的《自然地理学》。2008年被教育部高教司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第一本国家级精品教材。该教材从2007年6月面世以来,2007年12月已重印一次,被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山东临沂师院、陕西师范大学、广东嘉应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广州大学、武汉大学、佛山科技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作为本科教材或指定参考书;被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多所大学以及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多间研究机构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使用效果和社会反映良好。主要著作
刘南威、定方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年。 刘南威、李启斌、李竞、吴钟 琤、姜锡全,航海天文学,科学出版社,1984年。 刘南威、邱林青、郭有立,综合自然地理学,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1987年。 刘南威主编,中国古代航海天文,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1989年。 刘南威主编,地理,广东高教出版社,1989年。 刘南威主编,广东省今古地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 刘南威、何广才主编,澳门自然地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2年。 刘南威主编,地理景观,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3年。 刘南威、郭有立,综合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3年。 刘南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广东省,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南威,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科学出版社,1996年。 刘南威主编,广东省志·地理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 刘南威,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年。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国家级精品教材。 刘南威、郭有立、张争胜,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 刘南威,南海诸岛地名研究,华南师大地理丛书之十一,1983年。 刘南威主编,综合自然地理文集,华南师大地理丛书之十六,1986年。 广东省综合自然区划(与余显芳、徐君亮、唐永銮、潘树荣、易绍祯、李国珍等),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考队,1963年。 中国省区地理(负责珠江三角洲编写),商务印书馆,1977年。 普通自然地理(四院校,与杨禄华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与曾昭璇、吴郁文),商务印书馆,1981年。 南海诸岛(与曾昭璇、吴郁文、黄少敏),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地名辞典(广东省部分主要撰写人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任美锷主编,曾昭璇、刘南威、韩渊丰负责华南区编写),科学出版社,1992年。 中华地学大事典(主要撰稿人之一),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年。 广东百科全书(地理分篇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合著,负责中国地理广东省词目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第二、四、五卷(合著,与韩渊丰、张加恭负责广东省编写),商务印书馆,1999年,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上、中、下卷(合著,与韩渊丰、张加恭、陈瑞光负责广东省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主要论文
谈谈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广东广播资料4辑,1957年。 雷州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华南师院院刊,1960年。 防城至高雪隘间地形考察报告,华南师院院刊。 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区区划问题(与曾昭璇),华南师院学报,1960年5期。 对雷州半岛地貌类型划分问题的意见(与张杰人),1961年地貌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 论自然区划中等级单位的若干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1962年自然区划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 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方法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华南师院科学研究论文集,1964年。 十万大山自然地理(与曾昭璇),广东师院(原华南师院)学报,1974年1期。 我国的南海诸岛,广东师院学报,1975年1期。 我国古代的航海天文(与李竞、李启斌等),北京天文台台刊,1997年;华南师院学报,1978年1期。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地理学报,1980年1期。 我国民间的航天文,天津航海,1981年3期。 我国古籍记载和民间导航星名考释,华南师院学报,1982年2期。 西沙、南沙群岛地貌与琼人俗名,热带地貌,1982年1期。 我国古代航海天文资料辑录(与李竞、李启斌、吴钟 琤、王祚奇等),科技史文集(10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 漫话春夏秋冬,中学生之友,1983年3月。 南极和北极,中学生之友,1983年9月。 南海诸岛古地名初探,岭南文史,1984年3月。 南海诸岛,百科知识,1989年3月。 日本近海的海流,地理译极,1984年1期。 日本的六季天气,地理知识,1984年11期。 黑潮,对马暖流和亲潮,天津航海,1984年2期。 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华南师大学报,1985年2期。 南国师资大熔炉,地理知识,1986年12月。 日本的主要气象灾害,天津航海,1986年。 过洋牵星图(与李启斌、李竞),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从历史文献看中国热带地区范围(与曾昭璇),热带地理,1991年3期。 盲年不宣结婚吗(与林创家),澳门日报,1990年2月11日。 地球的左邻和右舍,澳门日报,1991年4月30日。 地球概论课程奠基人——怀念金祖孟教授,金祖孟教授学术思想及生平,华东师大,1991年。 华南师大自然地理40年,华南师大地理系科研成果总览,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1年10月。 中国古代对南沙群岛的命名,南沙群岛历史地理研究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台湾自然地理》序,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年。 《曾昭璇传略》序,中华文化研究会,1993年。 广东省地理研究简史,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94年1辑;广东省·地理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航海天文发展阶段,贵州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地理科学,1994年1期。 《世界环境问题》序,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 THE NOMENC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IN ANCIENT CHINA,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1995年1期。 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增刊。 《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意义,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6年2辑。 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科学出版社,1996年。 《城市生态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6年。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琼人俗名,中国地名,1996年4期。 《南沙群岛自然地理》述评,热带地理,1997年1期。 兼容并蓄,拓展科学(与曾昭璇、徐君亮),热带地理,1998年1期。 《人类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澳门日报,1998年2月15日;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 广东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 《北回归线与广西资源优势》序,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 台湾嘉义北回归线标志,中学地理参考,1999年3月。 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与郑宗清),天文爱好者,1999年3期。 台湾花莲的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1999年6期;澳门《华侨报》,1999年6月2日。 广东省北回归线标志兴建的历史回顾,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顾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 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育,2002年2期。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2002年10月。 广东北回归线标志纪念封(与黄就顺)澳门日报,2002年6月23日。 厄瓜多的赤道标志,澳门教育,2002年3期;地理教学,2002年11月。 厄瓜多的基多赤道纪念碑,天文爱好者,2003年3月。 广东地理界对北回归线标志兴建和研究的贡献,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广东高校的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广东,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澳门自然环境的考察和研究(与卓正大),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华南师大地理系地名学研究大事记(与张加恭),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碧海丹心赴永兴(与吴郁文),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热带地理,2005年2期。 记载郑和下西洋使用牵星术的海图(与李竞、李启斌),地理科学,2005年6期。 《郑和航海图》中的导航星名考释,经济地理,2005年增刊。 纪念广州北回归线标志落成20周年,天文爱好者,2006年8期;《澳门日报》,2006年7月2日。 勤奋耕耘,善于创新,成就显著——缅怀曾昭璇教授,热带地理,2008年3期。 搞好课堂讲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热带地貌,2008年2期。 嘉义北回归线标志100周年,中国国家天文,2008年10月。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4期。 纪念广东省建成北回归线标志25周年,热带地理,2011年5期。 很赞哦! (1046)